第四十章 一路往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杨林心下欢喜,感觉一身力量蓬勃浩大,很有一种放开手脚打拳踢腿的冲动。  

在幻境中,单看着少年周宏义自个儿玩了,自己其实没怎么过瘾。  

幻境开始之后,他的状态奇怪得很,存在感说强不强,说弱不弱。  

每一次选择,每一次战斗,他总是处于一种大势不可改,小势却可随意发挥的状态。  

比如,那些已然注定的人生轨迹,比如喜欢芸娘,想救人,要买船去打渔,这些他没得改。  

但是,杀人的时候怎么出手,他可以自我选择。  

练功和地点,他没得选,怎么练,怎么领悟,他可以自主。  

杨林其实很想在那里多找几个高手,用梅花拳一一挑战,看看是不是能够领悟更多的东西。  

可惜,他没得选。  

就算如此,他的收获其实也很大。  

看了看声望点残余数值还有42点,杨林就有些叹气。  

只消耗了六点,提升了梅花拳的层次,从根基打牢,一直到全身劲力完整,练通全身气血力道,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现在的问题就是,自己的梅花拳修为,还比不上铁线拳,两种拳术并没有达到平衡。  

如此一来,梅花拳就只能做为身法和闪避来辅助使用。  

用拳之时,还不能随心变化,总是偏向铁线拳的稳重打法。  

这是身体本能自发体现的习惯和心意,并不是他想着这样选择。  

要心意如一,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出手出腿如天马行空。  

就还得继续提升梅花拳。  

一念及此。  

杨林心中默念:提升梅花拳。  

眼前一花。  

这次。  

杨林发现,自己果然到了海边,准备安心的过小日子。  

这里的渔民,其实很纯朴的,并不会排斥一个带着家眷艰难生存的半大小子。  

很是热情的接受了他。  

加入到一个小小的渔村之中。  

但是,在那个民不潦生的时代,一个普通渔民想要幸福的生存下来,到底有多难?  

他很快就明白了。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买了船,结了网,除了出海捕鱼,乔妆贩卖,还有空闲时间下海摸螺。  

芸娘也不知到底是怎么想的,除了一开始那几个月,还为曾书生守着重孝之外,再过一段时间,就也彻底驱除了心底的阴影。  

重新变成那个热情温和,对生活充满着热爱的老板娘。  

也许是忘掉了过去。  

也许是重新选择了将来。  

穷苦百姓,并没有那么多的矫情。  

过日子而已,不寒碜。  

这次,她不再是开店,而是整天忙着补网做饭,打理船舱,清洗甲板之类的活。  

对,她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渔娘了,什么都能干。  

那一日,两人以天为鉴,以海为媒,就着月色,在渔船甲板上相对而拜,其乐融融…  

他们想要的就是这种生活,不被打扰,安安生生的活下去,再生个大胖小子。  

要求也不高。  

如果正常情况发展下去,这里就会是一个僻处海湾织排而居的小小渔村,祥和安乐。  

但是,你越想要什么,老天爷就越不会给。  

那天收网回家,周宏义感觉有些头晕…  

自觉可能浸水里太长时间,受了风寒,就灌了一碗芸娘熬制的汤药,早早睡下。  

到了半夜,船外亮起红彤彤的火光,一阵喊杀声传来。  

他晕头晕脑的披衣站起,探头望去。  

就见到一片火海之中,正发生着令人不忍目睹的惨事。  

数十个赤着臂膀,举着火把兵器的凶残汉子,正在大肆砍杀西南聚集地的渔民。  

有些人嫌杀人杀得不过瘾,换着花样折磨着那些哭嚎着的妇人和孩子。  

或者开膛破肚,或者挑在长枪上。  

一阵阵狂笑随风传来,让人心中发冷。  

身边同样被惊醒的梅娘已经失去惊呼的力量,只是呆呆的站在身旁,全身发抖,面色煞白。  

杨林不受控制的从喉咙胸腹之间发出一声嘶吼。  

热血冲顶,全身发烫。  

他也不想去衡量敌人是不是强大,自己会不会寡不敌众?  

只知道这时不出手,他会看不起自己,并且后悔终生。  

而且,有芸娘在身边,他想逃,也没有办法的。  

不杀尽这些倭寇。  

他哪也去不了。  

心肝脾肺肾齐齐发颤,杨林握刀在手,刀行五势。  

这一刻,他感觉身体里似乎注入了无穷力量。  

一跃而起,在众多竹排渔船之上,如灵猿一般腾空翻出,几个起落,就冲向倭寇群中。  

刀光如雪…  

血如梅花。  

他分不清这是自己的血,还是敌人的血。  

只知道,从东头杀到西头,再由南到北,他杀了数十人,更是跟着跳海,在水里捅死最后两人。  

倭寇被杀光,火焰也渐渐熄灭。  

杨林站在船舷,默默看着这地狱般的一切。  

他提着断刀,一个个的补刀,把那些不知是真还是假的倭寇一一砍下头颅。  

他终于下了一个决定。  

想要安稳的生活下去,不拿起武器,是永远不可能做到的。  

你想要平静,可总有人不让你平静。  

所以,从这一天起,他就纠集了一些青壮,凭借着那晚连杀三十余倭寇的威信,到处巡视,斩杀倭寇强匪。  

他的刀,也从柴刀,换成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