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攻敌之所必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杨林拉开架势,以杀人出声,首先表明了态度。  

没得谈。  

诸世杰不是个初出茅庐的雏,他自然也知道该怎么做。  

嘴角一咧,嘿嘿笑出声来:“我人比你多,境界比你高,你怎么跟我打…”  

话没说完,意在拳先,步随心动。  

他大步流星就往前飞奔,衣服烈烈风响,双臂挥舞,指成虎爪左右划开,身形就跟着腾空而起。  

身在半空,双手爪风蕴含腥气,一撕双目,一撕咽喉;  

双足交错,弹动铲击,劲风如锥,一足踏跳蹬胸膛,一足点戳下腹。  

双足曲伸之间,尽显变化。  

凶猛无比。  

‘少林伏虎罗汉拳!’  

‘这是恶虎捕食…’  

杨林虽然最近才开始习练铁线拳,得了真传,但是,来到这里也有好几个月的时间了,平常时候,也会混在家中护卫之中听达叔讲古。  

有时还会见到达叔演练一些武功套路,其中,尤其是以少林拳法居多。  

不是有句话叫做“天下武功出少林”嘛,真实性如何值得考虑,但是,他家武功的确是很多的,也是流传最广的。  

这套伏虎拳,杨林见过,也有印象。  

也知道怎么对付,就是避其锋锐,攻其暮归。  

简而言之,就是不要去硬碰硬,打弱点就是了,伏虎拳的弱点就是一味的凶猛激进,失了中庸自守真意,反倒不如铁线拳这种既有硬桥硬马,又能铁锁横江的老练。  

我或许拼不过你,但我能挡得住。  

铁线拳,一双铁手如桥,劲力凝聚,出手如电。  

最主要是出手之前,静中有动,完全看不出攻击点在哪,又是打向何方。  

因此,杨林在对方双爪双腿就要临身的时候,手眼身腰马合一,脚下一滑,就拉出一个长长的弓箭步,身形几乎要贴到地上。  

以腰为弓,以拳为箭,一伏一起,就从底下闪过了伏虎拳的恶虎捕食。  

脚下顺势一收,身形复起,已是扑到其余六个青衣汉子身前。  

六人刚刚拿起刀棍,还没来得及挥舞,眼前就见到漫天拳影,似乎听到嗡嗡劲力撞击之音。  

半息之间,连出六拳,击中六人…  

浪涛般的拳锋打出残影来,嘭嘭嘭声音不绝于耳。  

同时响起的还有骨骼断裂的声音。  

常四等人在惨叫声中,如风筝般被打得倒飞而起,摔倒在地,砸碎一片桌子椅子。  

落地就是抽搐,口中狂吐鲜血。  

三百多斤的爆发力,拳拳全力而发,集中在小小的拳头之上,打在要害之处。  

想想也知道,救护车来得不快的话,这人基本上是没救的。  

杨林在演武令中养成的习惯就是,只要动了手,那就往死里打。  

武人交锋,最是不能犹疑不决。  

否则,就会自蹈死地,后悔都来不及。  

所以,他下了狠手…反正,先前躲在外面树上,他也偷听到了一些谈话。  

这些人都是人渣,全都打死,绝对没错。  

“现在,你的人跟我一样多了。”  

杨林收拳在身侧,缓缓转过身来,看向诸世杰,眼中就露出讥诮来。  

“好,很好。”  

诸世杰咬得牙齿咯咯响,心里已是狂怒至极。  

他呲牙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残酷。  

斜跨一步,抬脚就要踏落。  

脚下,正是香莲姑娘的脑袋。  

诸世杰其人五大三粗,心思却是细腻。  

做好人容易,做坏人难。  

坏人若是没有脑子,很容易就被人吞得连骨头都不剩。  

所以,从杨林一出现,他就知道对方到底是为什么而来,因为谁而杀人。  

可以说是报仇,也可以说是救人…  

毫无疑问的,这藏头盖脸,不露真相的黑衣人,显然跟被自己等人掳来的唱曲姑娘有着某种亲密关系。  

所以,才会一言不合,就放手杀人。  

因为,他怕杀得慢了,控制不住场面。  

伤到想救的人。  

敌人想要的,就是必须抢先控制的。  

兵法有言,攻敌之所必救。  

诸世杰虽然读书不多,只算是认得一些字而已,但是,他本能的就选择了最正确的办法。  

那就是以人质牵制,寻找出手良机。  

一击必杀。  

他担心,自己一旦应对失误,很有可能真的会死在这里。  

虽然,看起来对方的功夫也不如何精湛,并没有练到明劲如锤的境界。  

但是,他却宁愿今晚来的是那位杭城四杰之一的大高手吴仲达,而不是眼前这位黑衣人。  

眼前这人判断形势极准,出手狠辣果决,更是不急不躁,冷静凶狠。  

就像是老虎和狐狸的综合体。  

十分难以对付。  

短短时间之内,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把手下十个汉子全部打死。  

如此心性,如此手段,怎不让人心惊。  

对于诸世杰的种种心思,杨林并没有太过关注。  

他的一切行动,都如吃饭喝水一般,全都出自本能。  

三年来的被围攻经历,他见识过太多凶残的对手…  

实力不强,不见得人不聪明。  

那些对手玩出来的花样,可以写一本数百万字的厚厚传记。  

三年来,他用死掉上千次的经历,在鲜血和痛苦中,学会了如何去应对种种复杂的局势。  

那是生命的教训。  

想忘都忘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