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嗷,嗷!(2/3)
吴宁挑眉,突然问这个做什么?不过也不是什么难题,“大概60多万亿吧!”
CDS,就是【信用违约互换】。了解一点米国金融体系的人都知道。
说直白一点就是,很多银行、机构、资本为了赚取暴利,经常会采取杠杆操作。
至于杠杆操作是什么?
举个例子,一个银行有100亿的投资资金,不管他投资什么项目,假设盈利5%,那就是100亿赚5亿。
可是,假如银行拿100亿做抵押,去借3000亿的资金,这就叫加30倍的杠杆。然后再来看盈利5%,可就完全不一样了。3000亿的5%,就是150亿!
相当于本钱100亿来说,就是150%的暴利。
可是反过来,假如亏损了5%,那么银行不但赔光了自己的100亿,还欠50亿。
风险与受益同在。这就是杠杆。
那么问题就来了,资本也知道加杠杆风险太大,肯定要想办法规避吧?
有人就想出一个办法,给杠杆投资投“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信用违约互换。
比如,还是那家100亿资产的银行A,为了逃避风险,就找到了另一家银行或者保险公司B。
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给你亿的保费,连续10年,一共15亿。
A的算盘是如果赚了,我拿150亿盈利的15亿给你我也不亏。要是赔了,150亿你来赔,和我也没关系。对吧?
B也好好琢磨了一下,还慎重的做了统计分析,发现A在做的生意赔钱的几率只有1%。
一算账,假设我收一百单这种担保合同,15亿乘100,就是1500亿。1%赔钱,也就一单赔钱就赔150亿,我还剩1350亿,还是有得赚的。
于是,B就答应了给A做保险。
AB都认为这笔生意对自己有利,皆大欢喜。
然后,注意!击鼓传花的游戏开始了。
B做了这笔生意之后,C眼馋了,C就找到B,“你把这100个CDS单子卖给我吧!”
“一个单子我给你亿,一共650亿。干不干?”
B一想,1350亿的盈利要十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赚650,而且没风险啊,当然干!
于是,C相当于(1350-650)700亿拿到了CDS单子,承担了风险。
再然后,C也不想十年收回利润,又转手卖给了
D又卖给E,再再然后,就是F、G、H.……一个一个的倒手流通,这就形成了CDS市场。
那么,这个市场有多大呢?刚刚吴宁说了,60多万亿。
次级贷款就是被以这种方式,打包出售流通在米国CDS市场的。
而且,是其中利润率最高的金融产品。
因为资本也不傻啊,知道它风险大。那风险大,保费自然也就高呗!
更要命的是,金融机构为了把更高风险的次贷卖出去,他们搞出了各种打包服务。也就是把次级贷款和优质贷款产品打包出售,使得次贷在CDS市场无处不在。
此时,齐磊问向吴宁,“你想没想过,米国的房价不会一直涨下去。”
“而且,它的金融周期很固定,差不多就是10年一次低谷,下一个低谷也就是两三年之后。”
“到那个时候,房价还能逆潮流继续上涨吗?”
吴宁,“……”
这谁也不敢保证吧?
齐磊,“一旦经济下行,楼市萎靡,依米国当下在楼市的狂欢,你知道是什么后果吗?”
吴宁汗都下来了,“这么说,好像确实有点吓人。”
齐磊,“你再算算,经济下行带来的收入压力,房价停滞带来的恐慌,最终会导致多少次级贷款违约?”
“我估计,不会少于20%!”
这是前世的真实数据。
20%什么概念呢?
原本,机构银行和保险公司,计算的违约率是1%。整个CDS市场对于房市违约互换担保协议都是按这个来的。
大家伙儿的盈利也都是按1%计算的。
突然告诉你,某某CDS产品的评级下降了,100单里有20个违约的。
一个就赔150亿,20个就是3000亿。
击鼓传花,传到最后一个大冤手里传不出去了,赔3000亿。米国排名前十的大机构也顶不住啊!包括德盛。
事实上,在原本的那个时空,雷曼兄弟、新世纪金融等等一大批米国金融巨头倒了下去。
这个级别的资本机构塌房,带来的后果就是灾难性的,也诱发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啸。
“嚓!”吴小贱彻底无语了,“我就想炒炒房,有这么吓人吗?”
“不干了?”
齐磊一笑,只要吴宁别一个猛子扎进去出不来就行。
“随你吧!别贪得无厌,打两记快拳其实也没什么。”
吴宁沉吟着,“我有数了。”
这个话题就算过去了,但是吴小贱却是记在了心里。
至于做不做的,那是吴宁自己的事儿,齐磊不管。不过,看吴宁那贼溜溜的眼神儿,齐磊估计他没憋什么好屁。
还是那句话,吴宁真贱起来,齐磊都不知道他能干出点什么来。
等吴宁回屋的时候,程乐乐已经睡了。
迷迷糊糊的给吴宁让地方,“被窝可热乎呢,快滚进来!”
吴宁钻进去,却是睡不着,在想刚刚齐磊的话。
自然动的多了,打扰了程乐乐,“睡不睡?不睡我也不睡了哈!”
吴宁无语,“别闹,想事儿呢!”
程乐乐听他不像玩笑,也有点精神,支起来:“想什么呢?让我听听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