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正面硬刚(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华尔街与硅谷的矛盾,以及未来的对抗态势是无可调节的!”

“说白了,你们就算认为是老子挑的事儿也没用!我特么也不解释!必有一战,必死一个!”

夏普,!!!"

比尔和那一帮硅谷大佬:“???”

鲍尔森,“???”

好吧,这话怎么让人绝望呢?

怎么的出来的结论?

齐磊,“别急,我一点一点给你们掰扯!“

首先,接着上次在斯坦福演讲,我其实那个时候就应该把话说明!特么就没后面这些破事儿了。"

”上次我说,米国的过去属于能源,米国的现在属于华尔街。米国的未来属于硅谷。”

“其实这还涉及到一个你们米国人自己提出来的,地缘战略和币缘战略的问题。“

“那次我说了,冷战过后,大毛家的航天工业无法转民用。“

“而米国全世界打造军事基地的策略却正好可以在冷战之后,充分利用起来,控制全球。"

“这就是后冷战时代,米国地缘战略的基础,借此来控制海洋贸易,来控制能源。“

“可是,随着二十世界末,也就是几年前,欧洲开始推行结盟政策以及欧元的逐步建立。“

“米国不得不开始顺应形势,应对欧元带来的威办,从地缘战略向币缘战略转型。“

“于是,本就拥有了一定地位的华尔街开始彻底掌控米国。“

“也是这个时候,由米国主导的全球化开始推动。同时中国入世也在米国的默许之下得偿所愿。“

齐磊卷着袖子,开始在舞台上一边高谈阔论,一边来回踱步。

都快成他的标志性习惯了…

一帮华尔街大佬,硅谷大佬站在后台老老实实的听着!

看得雏鹰二期还有日韩留学生那个激动啊.…

小刘导员不光能给他们上课,给大佬上课也都得给我听着!

齐磊则是对着台下的学生们讲,其实是给身后的大佬们听!

也不算讲课,就是给他们温习一下,这里面的道理到了他们那个层次都知道。

齐磊,“记住了,这些都是大前提!中国入世、币缘战略,还有米欧的货币竞争!"

“你们可以要问了,这些有什么关系吗?“

“有!”

“关系就在于米国所实际需要的全球化和除了米国之外的国家要的全球化他不是一个东西!“

众人,“????"

不是一个东西?

齐磊马上给出答案,“米国要的不是产业全球化!而是金融全球化!“

“产业全球化的最终形态是:在产业结构中实现各个产业环节的平等。不管你来自哪个国家,不管你从事的哪一个环节,大家共享利润互利互惠。

而金融全球化则恰恰相反,不需要产业的平等,而需要产业的廉价和服从,目的是保障具有绝对统治地位的米国金融的丰厚利润。

也就是说,产业占领的利润空间越小,给金融或者干脆就是米元提供的霸权空间就越大!“

一指后台的鲍尔森,调侃道,“鲍尔森先生恨不得全世界都在给华尔街打工。“

我噗!!

鲍尔森想驾娘!能不能委婉点?

齐磊却不管那个,“那么问题来了,币缘战略主导下的世界,尤其是欧元区与米元抗衡,意图拥有自主权的时代。可以保证米元地位的伙伴是谁呢?”

“只有中国!!“

“因为只有中国可以满足米国的需求!也就是廉价产业结构!“

“尤其是廉价产业。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优质、廉价的劳动力,通过庞大的实体产业不断的向米国提供最廉价的商品,帮助米国大量增发货币,高举米债!“

“这扩充了金融资本的实力,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米元在世界范围内的锚定地位!“

“而且不会带来通胀!!”

“注意!重点是增发了米元而不带来通胀!“

“这种美事儿,八辈子它也遇不到!只有在中国和米国合作的条件下才会发生!“

“也就是说,未来米国一定会将实体产业向中国转移,这不但让中国成为米国的下游工厂,亦可以让米国实体资本在中国市场获得暴利!“

“而中国在与米国的合作中赚取的大部份外汇,又会以购买米国国债的形式,重新回到米国的金融体系之中。“

“这将是应对欧元威胁的最有力手段,也是唯一手段。

众人,”

中米日虑的学生们可能还没太大感觉,毕竟不是学金融的。

可是后台的大佬们却是蛋疼!

这就是扒皮漏骨了呗?齐磊扒了个干净!套路确实是这么个套路,有些还没有齐磊分析的透彻,不过没必要公诸于众嘛。起码给大家留个体面不是?

而齐磊,我管你那个?就是奔着扒皮剥骨去的!

齐磊,“当然,大家可能会想,为什么一定是中国?印度、东南亚、拉丁美洲都拥有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就不能替代中国吗?”

“还真不能!!“

“很明确的告诉大家,你们老米没选择!”

“因为、中国在基础设施、基础教育上的巨大投入让其它对手没有任何竞争力可言!”

“你只能和中国合作,爱来不来!!还特么别不以为我们上赶着似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我想夏普先生一定想问,米国为什么要放任中国这个潜在威胁茁壮成长?“

“我为什么不遏制你呢?毕竟米国不是吃素的,更不傻!“

“呵呵”齐磊看向夏普,“你们可以重视起来啊!甚至不选择中国!“

“但是."

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中国也可以选择不去做米国的底层工厂,不购买米元国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