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又开始挖坑了(3/5)
,“这你也知道?"
齐磊,“还真别说,我还真知道。"
晓儿,“那你给我讲讲,到底怎么回事,他们为什么要改啊?"
齐磊吃的正香,他今天就下午糊弄了一顿泡面,饿着呢!
敷衍道,“这有啥可讲的,一帮不认祖宗的傻缺。"
晓儿,“祖宗?"
捶了齐磊一下,“别说那么难听!韩国确实有不少中国文化,也是咱们的附属国那么多年,还没到认祖宗那个地步。"
齐磊,“呵呵。”
不得不说啊,东亚这几个国家,韩国文化输出很成功,委国文化输出也很成功就特么中国,本来输出最多的文化,是东亚文化的主体,可是搞的却好像最不成功一样。
杨晓也喜欢韩国偶像,什么HOT、李贞贤什么的。
抬头看了晓儿一眼,见她还挺义正词严,决定给这丫头上一课。
“我还真不是埋汰他们,这帮孙子还真就是忘了祖宗。"
端着碗,妮妮道来,“小西巴和北边的X有一个共同的祖宗知道吗?”
“叫箕子朝鲜。
“这名儿一听就知道怎么来的吧?就是一个叫算子的人建立的朝鲜王国。"
“那你知道算子是谁吗?“
杨晓瞪着大眼睛,“谁啊?"
齐磊,“姐己他老公,纣王知道吧?"
“知道啊!”齐磊,“箕子就是商约王的叔父,封地就在今天的朝鲜半岛那一块儿。”
“后来约王被周朝给火了,箕子那块地鸟不拉屎,离中原又太远,就躲过了一劫,于是建立了算子朝鲜。"
齐磊说嗨了,“那个半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原下的蛋!"
杨晓儿,““
不解道,“那这么说,他们为什么突然要去中国化呢?"
齐磊,“这事儿不是从现在开始的,早五六百年就开始了。"
晓儿越听越来劲,以前怎么没发现历史这么有意思呢?
盘着腿往前凑,“讲讲,讲讲!
齐磊难得碰上这么好学好的,索性敞开了聊。
“其实呢,在明朝洪武年之前,朝鲜半岛的文字就是汉字,语言也顶多算是中原汉话的方言分支。民俗、文化受中原和北方游猎民族的双重影响,但也主要以中原文化为主。"
"知道李氏朝鲜的第四位皇帝,也就是他们的世宗大王,为了摆脱中原宗主国的束缚,先是先斩后奏,给自己弄了一身儿五爪龙袍。"
晓儿一听,"大胆逆贼!"
齐磊,“这还没完呢,世宗大王又造了一堆偏旁部首,形成了朝鲜文字。"
“说句不好听的,那玩意就不叫文字!那是彦文,说白了,就是汉语拼音。“
“连他们自己都嫌弃,都不爱用,因为重复率太高了。“
“这么说吧,一个星期,你可能学不会韩语,但是绝对能把韩文学的明明白白。"
“就那么简单!因为就和汉语拼音是一个功能,一个音下面就一个字!就好比汉字蛋“但弹'“氨惮'石都是‘dan!!"
“所以,世宗把字造出来了,李朝乃至后来的韩国的官方文字依旧是汉字。
“这种文字只能表意,却没法形成书面语言长期保存。写的人知道什么意思,
时间长了,看的人都看不懂。”
“你拿汉语拼音写个作文试试?"
杨晓直咧嘴,“想想就难受。"
又问道,“那汉城改首尔,是怎么回事儿?"
齐磊,“这事儿得从李承晚建国开始说起。"
“汉城,原本叫汉阳,后来改的汉城。一听就是中国名吧?“
“到了李承晚的时候,他多了个心眼儿,用韩文为汉城命名。"
“音译依旧是汉城,不过,没用汉字!“
“所以,汉城就成了小西巴所有城市之中,没有中文名的城市,而且还成了首都。
杨晓,“哦!"
齐磊,“到了朴正熙执政的时候,又对汉字动了心思,把官方文字的汉字彻底抛弃,改成了韩文。“
“可是这玩意是真不好用,所以剔除也不回能彻底,他们身份证上依旧要使用汉字。"
“而这次,其实很简单,汉城的中文翻译是汉城,而李承晚的小心思就有用了。
“它是用韩文命名的,音译是什么,他们说了算。"
所以,只要通知一下咱们,把汉城的音译改成首尔就行了,你也说不出来啥。“
这回晓儿全明白了,听的挺来劲儿。
“这么说来,他们还挺拧巴的。又不是不让他们用,非得去什么中国化呢?“
“呵呵。“齐盒冷笑一声,“说实话,做为我兔的邻居,都苦逼的,一个个专注去中国化一万年!"
国为了去中国化,把神化故事都算进历史里去了。
南边的小越越,更干脆,在他们的历史里,中原王朝都是山寨,他们才是中原正统。
而小西巴则是兼百家之长于一身,别说中国了,地球都快成他的。
一面改历史。李朝在位最长的一个皇帝,1900多年,都特么快飞升了。
另一面,又改文字、改首都名等等,就不够他们折腾的了。
可实际上,啥用没有,给自己找不自在呢,而且深受反噬。
就拿小西巴来说吧,后世那些闹剧,什么汉服是他的,孔子是他的,东三省都是他的。
大韩民国都统一中原了。
看似荒诞,脸都不要了,可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
一面是西方挑唆,一面是小国之危,还有一面其实是没办法。
去中国化去的,把自己干成人格分裂了。
就拿韩文这个事儿来说吧,本身就是不健全的文字,它就很难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中国化没去怎么着呢,自己先受不了了。
齐磊,“还真别说,我还真知道。"
晓儿,“那你给我讲讲,到底怎么回事,他们为什么要改啊?"
齐磊吃的正香,他今天就下午糊弄了一顿泡面,饿着呢!
敷衍道,“这有啥可讲的,一帮不认祖宗的傻缺。"
晓儿,“祖宗?"
捶了齐磊一下,“别说那么难听!韩国确实有不少中国文化,也是咱们的附属国那么多年,还没到认祖宗那个地步。"
齐磊,“呵呵。”
不得不说啊,东亚这几个国家,韩国文化输出很成功,委国文化输出也很成功就特么中国,本来输出最多的文化,是东亚文化的主体,可是搞的却好像最不成功一样。
杨晓也喜欢韩国偶像,什么HOT、李贞贤什么的。
抬头看了晓儿一眼,见她还挺义正词严,决定给这丫头上一课。
“我还真不是埋汰他们,这帮孙子还真就是忘了祖宗。"
端着碗,妮妮道来,“小西巴和北边的X有一个共同的祖宗知道吗?”
“叫箕子朝鲜。
“这名儿一听就知道怎么来的吧?就是一个叫算子的人建立的朝鲜王国。"
“那你知道算子是谁吗?“
杨晓瞪着大眼睛,“谁啊?"
齐磊,“姐己他老公,纣王知道吧?"
“知道啊!”齐磊,“箕子就是商约王的叔父,封地就在今天的朝鲜半岛那一块儿。”
“后来约王被周朝给火了,箕子那块地鸟不拉屎,离中原又太远,就躲过了一劫,于是建立了算子朝鲜。"
齐磊说嗨了,“那个半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原下的蛋!"
杨晓儿,““
不解道,“那这么说,他们为什么突然要去中国化呢?"
齐磊,“这事儿不是从现在开始的,早五六百年就开始了。"
晓儿越听越来劲,以前怎么没发现历史这么有意思呢?
盘着腿往前凑,“讲讲,讲讲!
齐磊难得碰上这么好学好的,索性敞开了聊。
“其实呢,在明朝洪武年之前,朝鲜半岛的文字就是汉字,语言也顶多算是中原汉话的方言分支。民俗、文化受中原和北方游猎民族的双重影响,但也主要以中原文化为主。"
"知道李氏朝鲜的第四位皇帝,也就是他们的世宗大王,为了摆脱中原宗主国的束缚,先是先斩后奏,给自己弄了一身儿五爪龙袍。"
晓儿一听,"大胆逆贼!"
齐磊,“这还没完呢,世宗大王又造了一堆偏旁部首,形成了朝鲜文字。"
“说句不好听的,那玩意就不叫文字!那是彦文,说白了,就是汉语拼音。“
“连他们自己都嫌弃,都不爱用,因为重复率太高了。“
“这么说吧,一个星期,你可能学不会韩语,但是绝对能把韩文学的明明白白。"
“就那么简单!因为就和汉语拼音是一个功能,一个音下面就一个字!就好比汉字蛋“但弹'“氨惮'石都是‘dan!!"
“所以,世宗把字造出来了,李朝乃至后来的韩国的官方文字依旧是汉字。
“这种文字只能表意,却没法形成书面语言长期保存。写的人知道什么意思,
时间长了,看的人都看不懂。”
“你拿汉语拼音写个作文试试?"
杨晓直咧嘴,“想想就难受。"
又问道,“那汉城改首尔,是怎么回事儿?"
齐磊,“这事儿得从李承晚建国开始说起。"
“汉城,原本叫汉阳,后来改的汉城。一听就是中国名吧?“
“到了李承晚的时候,他多了个心眼儿,用韩文为汉城命名。"
“音译依旧是汉城,不过,没用汉字!“
“所以,汉城就成了小西巴所有城市之中,没有中文名的城市,而且还成了首都。
杨晓,“哦!"
齐磊,“到了朴正熙执政的时候,又对汉字动了心思,把官方文字的汉字彻底抛弃,改成了韩文。“
“可是这玩意是真不好用,所以剔除也不回能彻底,他们身份证上依旧要使用汉字。"
“而这次,其实很简单,汉城的中文翻译是汉城,而李承晚的小心思就有用了。
“它是用韩文命名的,音译是什么,他们说了算。"
所以,只要通知一下咱们,把汉城的音译改成首尔就行了,你也说不出来啥。“
这回晓儿全明白了,听的挺来劲儿。
“这么说来,他们还挺拧巴的。又不是不让他们用,非得去什么中国化呢?“
“呵呵。“齐盒冷笑一声,“说实话,做为我兔的邻居,都苦逼的,一个个专注去中国化一万年!"
国为了去中国化,把神化故事都算进历史里去了。
南边的小越越,更干脆,在他们的历史里,中原王朝都是山寨,他们才是中原正统。
而小西巴则是兼百家之长于一身,别说中国了,地球都快成他的。
一面改历史。李朝在位最长的一个皇帝,1900多年,都特么快飞升了。
另一面,又改文字、改首都名等等,就不够他们折腾的了。
可实际上,啥用没有,给自己找不自在呢,而且深受反噬。
就拿小西巴来说吧,后世那些闹剧,什么汉服是他的,孔子是他的,东三省都是他的。
大韩民国都统一中原了。
看似荒诞,脸都不要了,可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
一面是西方挑唆,一面是小国之危,还有一面其实是没办法。
去中国化去的,把自己干成人格分裂了。
就拿韩文这个事儿来说吧,本身就是不健全的文字,它就很难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中国化没去怎么着呢,自己先受不了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