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爆炸新闻(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题,但是放在国家审美上,问题就大了去了!”

那个同学,“…”

“我想你肯定疑惑,放在国家审美上怎么就不行了?

“我告诉你们,不但不行,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病态的审美!”

“"从一个民族的角度来说,偏好任何一种美学方向都是病态的。”

“民族文化、国家性格之中,必须要兼具刚强与柔软,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塑造民族和国家的多样性和抗风险能力。“

“而日系的柔美,那就是病态的,是发育不良!“

“我给你举个例子,‘偶像’这个词是谁发明的?"

"是七十年代,你们日本人发明的。"

“那这个词出现之前的日本娱乐业,就没有值得喜欢的明星了吗?”

"有!而且,你们如果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在偶像时代之前,日本的娱乐业还是昭和男儿的天下,个个都是硬汉形象。”

“可是在七八十年代之后,你们日本的硬汉男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偶像团体。“

“完全符合柔美的审美价值观,有着玩偶化的趋势,性特征中性化,幼态化”

“符合时代的需求,激发主人的保护欲!”

“但是,平心而论,你们认为,日本男儿都变成这样的中性特征,失去了男人应有的血性与阳刚,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日本留学生,“"

这就有点诛心了啊!

理性思考一下,这当然不是好事儿。

怎么绕来绕去,好像我们不应该去中国化,而是要抑制中性文化一样了?

嚓!!

不对啊!!

那边韩国留学生却是笑的不行,小齐导员还是有水平哈,损人都不带脏字的!看看压脉带的表情,都快扭曲了。

结果……

齐磊,“笑什么笑?!你们还不如他们呢!”

小西巴们:“"

脸都绿了,还没法反驳,因为好像让他说中了啊!

两国留学生急的啊,一面是哑口无言,一面是不想面对事实。

因为他们始中认为,去中国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并不仅仅源于对中华文化的恐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这些学生没说,可是却客观存在,那就是:

我们GDP比中国高,我们的科技水平、国民生活水平、国际地位,都比中国强。

然后,唯独在文化层面,是中华文华的衍生品。

换了是你,你也心里膈应,你也想极力摆脱束缚。

结果现在,齐磊用一套逻辑自洽的理论告诉他们,你们这么做是错的,不能去中国化。

把他们给急的,急于找到一个突破口来反驳齐磊,让去中国化的论点站住脚。

最后,一个日本留学生急中生智,“小齐导员,我认为你的论调过于片面了。”

齐磊一点不着急,论战略逻辑,别说这帮学生,回去随便找人,能在逻辑上胜过齐磊的也少。

笑道:“怎么片面了?

那个学生,“我认为,中性审美,是国家和人民富裕之后的需求。即便存在争议,但也和我们原本的历史文化没有关系。”

“就比如说,《源氏物语》早就有了,日本柔性的性格也早就有了。可是在花美男偶像之前,日本男儿还是很尚武,很阳刚的。“

“只是现在,日本人民的生活条件好了,所以开始崇拜花美男。”

小西巴们一听,连连点头,“是这个道理!我们韩国原本的文化里也有柔性的一面,可是我们韩国男人也不缺血性。只是七八十年代之后,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导致审美倾向于中性化,这和民族文化没有关系,是突然就变了口味。"

却不想,齐磊笑意更浓了。

你看看,怀疑的种子这不就出来了?

得让他们自己去往这个方向去靠嘛!这可不是我把他们带沟里去的哈!

轻描淡写的来了一句,“这个论调很不错,似乎现在普遍认知就是这么解释的。”

“可是,问题来了,以前就有源氏物语,以前就也喜欢柔美,怎么就没出娘炮呢?"

我噗!!

这就是汉语的强大了,虽然没听过“娘炮”这个词,可是一听就懂。

那个目本学生急了,“就是生活富足的结果啊!以前没有现在富裕。”

齐磊再问,“谁告诉你的这个结论?”

“你能找到先提出这个论调的源头吗?”

“我建议你回去找一找源头,看看是谁。或者,我现在就告诉你答案!”

两国留学生:“????”

齐磊,“得出这个结论的,不是西方的社会学家,就是你们本国与西方关系密切的社会学家!”

".…

齐磊笑了,“孩子!你们被人家用一个谎言定义了病态审美的成因,然后又用这个定义来反驳一切怀疑社会病态的言论。“

“这就好比”齐磊想了想,“好比有人骗你吃屎,说屎很好吃。结果,你却用骗子的理由,去反驳那些指出屎难吃的人。”

“这是可悲的!”

“!!!"

嚓!这是个什么比喻?太恶心了。

齐磊却不给他们反应的时间,“我再问你们,既然你们笃定中性审美是来自于生活富裕的新追求,那么,英帝国富裕了几个世纪,他们有花美男吗?“

”…”好像没有。

“米国比你们先富,世界最富,崇尚的是硬汉审美,还是娘炮审美?"

“全世界,除了东亚,还有别的地方,因为富了,就开始全民喜欢娘炮了吗?”

“现在,你们还觉得这个论点站得住脚吗?”

两国学生被问的哑口无言,他们实在找到不论据来支撑他们的论点。

最后咬牙切齿,几个日本留学生干脆齐刷刷地站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