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电子商业产业试点(2/3)
几十户居民呼呼喊喊间,村上也来人肯定了消息的准确性。
并带来新的消息。
“上面下了通知,要在嘉鱼桥这里先修机耕道,跟现在这条路不重合,主要作用是连接所有耕田。”
“我们都知道北方早就是机械化收割作物了,我们这里的地势虽然不适合大面积收割,但小型农用收割机是能进入这些零散农田的,现在缺少的是一条过车路。”
“上面几经商量,选定了嘉鱼桥这个村民组先进行试点,机耕道的路面暂时不会硬化。”
“毕竟主路要被硬化的嘛。”
“……”
嘉鱼桥东西走向不过一公里、南北走向更是半公里都没有,光靠喊,消息也不用两分钟就传遍了。
连直叔他们这些干活的都加入了讨论。
“这种好事情落下来,今年的年都能过得不一样!”
“一直只在电视上看到收割机收割,原来现在都能进我们这种不规则的田地里了啊。”
“以后不要人力收割稻谷,不晓得要轻松多少。”
“要花钱呢。”
“大概不过一两百块钱一亩吧,省时省力;再说有条路,就算还是人力收割,稻谷运回来也方便多了。”
直叔他们说着说着又把话题拐到了一旁的周远初身上:“就是跟远初没什么关系,你家又不种田了。”
周远初笑着摆手:“以后的事情讲不定,我倒是一直沾光,有好几年都没下过地了。”
“……”
在众说纷纭中,测量公路数据的队伍最后会合到了老周家西边附近,将从主干道通往老周家的这一小节路也给测量了个仔细。
意思完全是明摆着了。
不过连周远初都没看懂是什么情况。
正好村上的支书、村长也来到了老周家这边厢,周远初就迎了上去散烟:“书記抽烟,进屋喝杯茶吧。”
领头的中老年支书连连摆手:“不用客气不用客气,我们就是过来随便看看。”
闲聊着,周远初也特地问了下:“这些师傅在这边测量是做什么?”
“这段路也顺便硬化一下。”支书抽着烟,笑着回答,“刚好原先有一段马路到你们屋前。”
那边厢正忙活的直叔搭了句腔:“早晓得去我们那边那段该全部挖通,顺便也能硬化。”
支书打着哈哈说:“那可能行,现在刚好加上这段基本上就到了1公里。”
“……”
也就是寒暄了几句,村上这一拨人很快就走了。
看上去来得奇怪,走得也奇怪。
不过坐在那里晒太阳的周宽心里明镜一样。
这些事情全都是做给他看的。
将主路硬化算是情理之中,机耕道以及特地把硬化路面延伸到老周家屋前,必然是刘青、吴华他们特地安排释放的友善。
只是也蛮有意思,无论是工程队,还是村上的这些人,都特地没跟周宽搭话,只是跟周远初闲扯了两句。
落在邻里三四的眼里倒是很正常。
落在周远初眼里,就稍微有点不那么正常。
等热闹散去后,周远初走到周宽边上,低垂着眼帘,特地问了句:“跟你有关系?”
“可以理解成做给我看。”周宽也没瞒着,“县里希望我做点投资。”
周远初哦了声,表示了解:“难怪。”
虽然他走南闯北多,但其实是不太明白上亿身家的含义。
现在才算是有那么点实质性了解。
反正,最起码是能让县里头特地安排在除夕之前做工作……
随着工程队赶在年前来测量预备硬化公路,随着村支书特地过来传达最新消息;
嘉鱼桥的人们在茶余饭后聊来聊去,话锋逐渐偏向了更有话题量的观点:
指定是嘉鱼桥出了人物。
嘉鱼桥就这么几十户家庭,邻里三四直接盲猜是周宽。
…………
4号,立春节气,距离小年还有两天。
周宽再次应邀驱车去了县府大院。
这次只有一件事情:商谈具体投资事项。
周宽做了一些准备,料想县里也应该会做出一些准备。
还是那样,宾利刚刚驶入县府大院,刘青、吴华带着一众头头脑脑就迎了出来。
刘青笑容满面的迎了上来,隔老远就伸出了手:“欢迎周老板,一路辛苦。”
“没有没有。”周宽还是双手握着刘青伸出来的手,半点不失礼貌。
很显然的,这次无论是刘青还是吴华都热切了许多。
光是刘青多迎了两步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经过上次的简单商谈,双方都不陌生,照样是谈笑风生的走进了一间会议室。
一路上,无论是周宽,还是刘青他们,都很有默契的没有提及任何旁的事情。
包括嘉鱼桥\b的那条路已经火速进入了修建阶段,连一些建材都运送了一部分到现场。
包括刘青他们跟林国福的交流。
就跟当初周宽没有点明说请县府给态度去把嘉鱼桥的路修好一样;事情落实下去也不会摆在台面上特地说。
对双方来说,都算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至于跟林国福的交流,更是不可能挂在嘴上摆台面上直接说。
反正,现在的殷勤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
走进会议室后,刘青没有落座,目光左右一扫,笑着招呼:“我还有点事情,请吴县代为招待,周老板莫怪。”
周宽连忙笑着说:“书記你忙,实在太客气了。”
“……”
双方都是表面上的寒暄客套。
意思大家都懂。
一贯的实际经济工作都是由政府来负责,党委很少会插手经济工作。
正式的商谈事务,刘青这个书記就不会参与。
这点意料之中的小插曲并未影响后续
并带来新的消息。
“上面下了通知,要在嘉鱼桥这里先修机耕道,跟现在这条路不重合,主要作用是连接所有耕田。”
“我们都知道北方早就是机械化收割作物了,我们这里的地势虽然不适合大面积收割,但小型农用收割机是能进入这些零散农田的,现在缺少的是一条过车路。”
“上面几经商量,选定了嘉鱼桥这个村民组先进行试点,机耕道的路面暂时不会硬化。”
“毕竟主路要被硬化的嘛。”
“……”
嘉鱼桥东西走向不过一公里、南北走向更是半公里都没有,光靠喊,消息也不用两分钟就传遍了。
连直叔他们这些干活的都加入了讨论。
“这种好事情落下来,今年的年都能过得不一样!”
“一直只在电视上看到收割机收割,原来现在都能进我们这种不规则的田地里了啊。”
“以后不要人力收割稻谷,不晓得要轻松多少。”
“要花钱呢。”
“大概不过一两百块钱一亩吧,省时省力;再说有条路,就算还是人力收割,稻谷运回来也方便多了。”
直叔他们说着说着又把话题拐到了一旁的周远初身上:“就是跟远初没什么关系,你家又不种田了。”
周远初笑着摆手:“以后的事情讲不定,我倒是一直沾光,有好几年都没下过地了。”
“……”
在众说纷纭中,测量公路数据的队伍最后会合到了老周家西边附近,将从主干道通往老周家的这一小节路也给测量了个仔细。
意思完全是明摆着了。
不过连周远初都没看懂是什么情况。
正好村上的支书、村长也来到了老周家这边厢,周远初就迎了上去散烟:“书記抽烟,进屋喝杯茶吧。”
领头的中老年支书连连摆手:“不用客气不用客气,我们就是过来随便看看。”
闲聊着,周远初也特地问了下:“这些师傅在这边测量是做什么?”
“这段路也顺便硬化一下。”支书抽着烟,笑着回答,“刚好原先有一段马路到你们屋前。”
那边厢正忙活的直叔搭了句腔:“早晓得去我们那边那段该全部挖通,顺便也能硬化。”
支书打着哈哈说:“那可能行,现在刚好加上这段基本上就到了1公里。”
“……”
也就是寒暄了几句,村上这一拨人很快就走了。
看上去来得奇怪,走得也奇怪。
不过坐在那里晒太阳的周宽心里明镜一样。
这些事情全都是做给他看的。
将主路硬化算是情理之中,机耕道以及特地把硬化路面延伸到老周家屋前,必然是刘青、吴华他们特地安排释放的友善。
只是也蛮有意思,无论是工程队,还是村上的这些人,都特地没跟周宽搭话,只是跟周远初闲扯了两句。
落在邻里三四的眼里倒是很正常。
落在周远初眼里,就稍微有点不那么正常。
等热闹散去后,周远初走到周宽边上,低垂着眼帘,特地问了句:“跟你有关系?”
“可以理解成做给我看。”周宽也没瞒着,“县里希望我做点投资。”
周远初哦了声,表示了解:“难怪。”
虽然他走南闯北多,但其实是不太明白上亿身家的含义。
现在才算是有那么点实质性了解。
反正,最起码是能让县里头特地安排在除夕之前做工作……
随着工程队赶在年前来测量预备硬化公路,随着村支书特地过来传达最新消息;
嘉鱼桥的人们在茶余饭后聊来聊去,话锋逐渐偏向了更有话题量的观点:
指定是嘉鱼桥出了人物。
嘉鱼桥就这么几十户家庭,邻里三四直接盲猜是周宽。
…………
4号,立春节气,距离小年还有两天。
周宽再次应邀驱车去了县府大院。
这次只有一件事情:商谈具体投资事项。
周宽做了一些准备,料想县里也应该会做出一些准备。
还是那样,宾利刚刚驶入县府大院,刘青、吴华带着一众头头脑脑就迎了出来。
刘青笑容满面的迎了上来,隔老远就伸出了手:“欢迎周老板,一路辛苦。”
“没有没有。”周宽还是双手握着刘青伸出来的手,半点不失礼貌。
很显然的,这次无论是刘青还是吴华都热切了许多。
光是刘青多迎了两步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经过上次的简单商谈,双方都不陌生,照样是谈笑风生的走进了一间会议室。
一路上,无论是周宽,还是刘青他们,都很有默契的没有提及任何旁的事情。
包括嘉鱼桥\b的那条路已经火速进入了修建阶段,连一些建材都运送了一部分到现场。
包括刘青他们跟林国福的交流。
就跟当初周宽没有点明说请县府给态度去把嘉鱼桥的路修好一样;事情落实下去也不会摆在台面上特地说。
对双方来说,都算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至于跟林国福的交流,更是不可能挂在嘴上摆台面上直接说。
反正,现在的殷勤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
走进会议室后,刘青没有落座,目光左右一扫,笑着招呼:“我还有点事情,请吴县代为招待,周老板莫怪。”
周宽连忙笑着说:“书記你忙,实在太客气了。”
“……”
双方都是表面上的寒暄客套。
意思大家都懂。
一贯的实际经济工作都是由政府来负责,党委很少会插手经济工作。
正式的商谈事务,刘青这个书記就不会参与。
这点意料之中的小插曲并未影响后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