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依法治国(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唤为状元郎。

周菱角似懂非懂,心跳却加速,噗通噗通的。

方鸿又说道:“这一届科举,你是没指望,但是下一届科举……”

截止目前。

不算他,大乾出现了四位天才:

惠州、汤阳星辰。

江州、玖月。

不知去了哪的张高麦。

以及坐在方鸿面前的周菱角。

双生天才,也是天才,足以名扬大乾王朝的人物。

当然。

按照天才的定义。

他,方鸿,才是至高无上的人族天才!

……

饭桌上,方鸿估算了一番。

三年后,下一届科举,周菱角踏入先天境界也没希望。

再一个,三年时间,非武人晋升先天境界,即使对天才而言,也是相当艰难了。

“唔。”

迎着周菱角一脸渴望的眼神,方鸿正色道:“我掐指一算,不出意外,你考上状元应该是多年以后。”

“哦!”

周菱角低头一想,突然激动,面上发热。

方鸿是天才,她也是天才,岂不是绝配?

命中注定的姻缘!

还有!

这样的话,不用当妾室,有资格明媒正娶了吧……周菱角马尾辫上上下下的摇动,开心极了。

见此,方鸿也欣慰:“据说天才都是人族顶梁柱,不立志金榜题名,岂不是白白浪费一身天资。”

按照书上记载的只言片语。

天才出世,科举殿试金榜题名似乎是必经之路。

方鸿没说太多,继续吃饭,品尝汤肴。

另一边。

方夭眨了眨眼睛,笑意流转,似松口气。

方蓁蓁拉着周菱角的手,为小伙伴的天才身份开心,丝毫不怀疑兄长所言的真假。

“……”

“……”

两人脑瓜挤一起,说着悄悄话,不知在商量什么事儿。

很快。

方鸿起身离桌。

今天已是来到府城第三日:知府检阅这一届新科秀才,不好耽搁了时辰。

出门之前,方鸿想了想,拿给三人一些零花钱,不偏不倚,都是五百两银票以及碎银子。

“五百两!”

“我们也花不完呀……太多了。”

无论方夭,方蓁蓁,周菱角,都觉得受宠若惊,不怎么敢接。

平时服用的丹药也很昂贵。

但,哪有实实在在的银票银两震撼人心。

“且收着。”

“买东西也好,存起来也好,兜里不能没钱。”方鸿摆摆手,仔细叮嘱了几句。

苍州府治安挺好。

出门逛一逛没事。

熟悉一下周边的环境,别跑的太远就行。

雏鸟总得长大。

不能一直豢养在笼子里。

另外……新居的护院,丫鬟,也得列上日程了。正所谓入乡随俗,没必要太过矫情,苛求前世人人平等的现代观念。

“这么大宅子。”

“吃穿用度各方面都繁琐,难怪以前的周宅,那么多下人丫鬟。”方鸿不禁轻叹一口气,也算体会到古代富户的烦恼。

一日三餐……

衣物饰品……

厢房被褥……

日常清洁、修剪花草、方方面面的家务……方鸿摇头,迈过内院门槛,回屋换了身武道秀才的常服,走出五进大宅院,前往新科秀才馆。

至此。

走出洛河村之时的畅想。

终于有了即将变成真实境况的趋势。

——

正午时分。

冬日高悬。

新科秀才馆门口。

从百里之外的乡镇回到府城,刘显归处理完相关公务,喊上四五个熟识好友,走向新科秀才馆,一路上忍不住缅怀往事:“当年啊,我们也是通过了郡县院试,住在新科秀才馆。”

“哈哈,外来的人,哪里买得起府城小院?”

“好歹是秀才,功名在身,总不能跟人一起挤平房吧。”

“久居酒楼,开销又大。”

“新科秀才馆提供了落脚之处。”

“可惜,只能无偿住三年。”

“待到新一届秀才来到苍州府就必须离开……若没有这条规矩,我能住个一百年!”

“嘿,后天武人能不能长命百岁还是两说。”

刘显归几个人谈起往事,相互调侃。

他是武秀才。

他的熟识好友们,大多数也是武秀才。

“话说。”

“咱们重回旧地,咳……知府检阅这一届新科秀才,乃是相当正式的场面,发出请柬,广邀宾客,甚至有各司少卿大人物亲临。”刘显归心情有些复杂,前言不搭后语:“除了检阅新科秀才的时候,以我们身份,平时想见到知府一面都没机会啊。”

苍州知府,官居四品!

先天巅峰,真法之境的高人!

对于刘显归几人而言——这是高山仰止的人物,难得一见。

盏茶时间。

几人来到新科秀才馆。

刘显归每次出城,路过此处,很少进来,凭着多年之前的印象,指了指驿站后面:“我记得,知府检阅,就在后边的校场。”

“对。”

“那是供人练武的地方。”

众人故地重游,勾起往事回忆,就看到一身淡雅白衣的妙龄侍女,娉娉婷婷,款款走来,引领他们前去驿站的校场之地。

那侍女巧笑倩兮,道:“今天来了好多高官呢。”

“有多高?”

刘显归顿时乐了。

在他看来,六品以上,才能称之为高官。

“很高,高的吓人呢……据说各司都来了一位上卿,苍州书院大祭酒,还有几位苍州书院大学士。”侍女掰着白葱一般手指头,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刘显归等人错愕:“什么!”

各司上卿!

大祭酒,大学士!

几个人发愣,面面相觑了一会,脸上的笑容变得严肃,行为举止也拘谨了很多,不敢再高声言语,跟随侍女来到后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