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九章 拥抱穆盟(上)(1/2)
新式高压锅炉,三节车厢,蒸汽车头用铝皮包裹呈流线型。
继郑州实验内燃机车后,全国第631章,笑笑后开始为他随行人员。虽然不是正式访问,但真纳是印度穆斯林联盟主席,所以特意安排陈果夫和王正廷接待,给大家这是国社和穆盟之间普通友好来往的感觉。
无论是陈果夫还是结束大使生涯回国接替杨度出任副外长的王正廷,或者是全程陪同的慕容翰,都是中国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也是国社党中的核心人员。所以真纳认真地多看了几眼后,才回到刚才的话题:“副总统先生,加高站台真有那么困难吗?”
真纳的确被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吸引,但他更好奇杨秋是怎么办到的。要知道中国还是农业国家。与工业思想普遍的欧美不同,商人对技术和创新并不急切,所以他想不明白中国到底靠什么推动这么多技术项目,连发达国家都才起步的高速列车都出现了。
本来以为杨秋会找人来解释,却没想到他居然自己走到火车旁详细介绍起来:“加高月台不麻烦,只要垫高就行,但要全国推广就必须确保所有列车的底盘高度一致。高月台内还有很多管道和电线。连接信号灯等设备,加水接口也要相应提高。而且以前的低月台不会阻挡底盘,机车工人进入车站后可随时检修,现在却需要设立专门检修区,这就需要标准委员会制定统一标准火车设施标准。”
当听说民国已经在五年就设立全国工商标准委员会,为全国工商建设等行业制定统一标准,从铁钉到轴承,道路宽度到汽车轮距都提出了国家标准。并开始用行政和商业手段挤压掉不符合标准的零配件后,真纳一行都暗暗佩服他的目光和思路。即使不懂行的人也能明白,要是坚持实施标准。几十年后这个国家就会变成一座几亿人口的流水线工厂。
“那您靠什么让工厂发展技术呢?新式列车的造价并不低,贵国真那么急切需要快速列车吗?”真纳旁边走出来一位小伙子,20岁模样虎头虎脑非常精神。真纳连忙介绍:“穆罕默德-阿尤布-汗,是位非常棒的小伙子,一直想报考贵校。”
没想到未来的“总理”也带来了,杨秋暗暗一笑:“我校很少招收外籍学生,不过这件事我可以想想办法。”
前十年国防军依靠过硬的军事素质打出赫赫威名,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地区想报考中校的学生骤然增多,但却因为管理严格很少对外开放让绝大多数人失望而归,所以这番保证让阿尤布非常高兴。杨秋佯装没注意。继续说道:“国家幅员越大对速度的要求就越高。我国又不同于已经走过百年的欧美,投资技术的思想比例很小,所以我们采用的是政府和军方投资分担鼓励的办法。”
介绍中真纳逐渐了解,为促进技术进步和研发,杨秋专门成立了搜集国外新技术的机构,只要知道外国在研制什么。南京和军方就向国内相关企业下达同样的要求,还根据重要程度拨款扶持。这样既能确保跟上世界技术进步,又能减小企业投资新技术所需资金的担忧,还能在技术成熟后确保产品化。当然这样做非常费钱,连杨秋都说国防部每年仅技术投资就高达2亿元,是一种广泛撒网的原始手段。但真纳却认为非常不错,能帮助新兴工厂追赶发达国家提供动力。
最后在真纳的强烈要求下,杨秋又陪他参观了郑州工业集团。“一座城市一个集团”的盛景让穆盟官员非常感兴趣,既惊讶郑州集团几乎覆盖整个城市的庞大规模,更羡慕军工流水线上一门门大炮和一辆辆战车,当介绍每年可以交付包括数百辆坦克在内的大量军事装备后,他们甚至有把整个郑州集团打包回伊斯兰堡的冲动。
参观时杨秋也旁敲侧击想搞清楚真纳此行的目的,但这位“律师先生”的嘴巴比想象的牢很多,滴水不漏一直说是来学习经验寻求互补。这种对工业格外热心的景象让陈果夫暗暗挠头,拖在后面拉住王正廷:“王兄,你说这些人搞什么鬼?难不成英国还会允许他们发展自己的工业吗?”
王正廷在法国历练多年,深刻研究过英国的殖民手段,所以望着真纳的背影笑道:“穆盟和印度寻求独立很久了,欧战时英国骗他们只要参战就可以自治,战后却又反悔不予承认。不过考虑到安抚,英国这些年让不少人加入军队,也给他们有限自治,可重工业他们清楚得很。”
“这么说。他们是想借我们对抗英国?”
王正廷点点头:“不管结局如何,南洋大暴动已经动摇荷兰的统治基础,副总统借机插手西婆罗洲和纳土纳又等于挑战英国底线,这些他们能看到。南洋现在已经是民族独立运动的中心。所以他要看我们的态度评估实力,看看我们能否真的对抗英国,才能考虑是否合作。”
陈果夫明白后又问道:“那你说,副总统会不会真插手印度?”
“不知道。”王正廷不想猜测杨秋的心思,但语气却不看好这样做。别看国内工业发展迅速但和欧美还有不小差距的,还有很多民生问题亟待解决,就目前看也只能算打好了基础。太早插手国际事务并不符合利益。而且印度和中亚实在太复杂,且不说被英国搞得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苏联又紧紧盯住那里,光是上亿穆斯林信徒就足以扰乱西北数省的长期发展。
印度又是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三亿人口,加上钢铁石油和富饶的恒河平原,工农产值实际已经接近英国本土水平,如果丢失
继郑州实验内燃机车后,全国第631章,笑笑后开始为他随行人员。虽然不是正式访问,但真纳是印度穆斯林联盟主席,所以特意安排陈果夫和王正廷接待,给大家这是国社和穆盟之间普通友好来往的感觉。
无论是陈果夫还是结束大使生涯回国接替杨度出任副外长的王正廷,或者是全程陪同的慕容翰,都是中国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也是国社党中的核心人员。所以真纳认真地多看了几眼后,才回到刚才的话题:“副总统先生,加高站台真有那么困难吗?”
真纳的确被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吸引,但他更好奇杨秋是怎么办到的。要知道中国还是农业国家。与工业思想普遍的欧美不同,商人对技术和创新并不急切,所以他想不明白中国到底靠什么推动这么多技术项目,连发达国家都才起步的高速列车都出现了。
本来以为杨秋会找人来解释,却没想到他居然自己走到火车旁详细介绍起来:“加高月台不麻烦,只要垫高就行,但要全国推广就必须确保所有列车的底盘高度一致。高月台内还有很多管道和电线。连接信号灯等设备,加水接口也要相应提高。而且以前的低月台不会阻挡底盘,机车工人进入车站后可随时检修,现在却需要设立专门检修区,这就需要标准委员会制定统一标准火车设施标准。”
当听说民国已经在五年就设立全国工商标准委员会,为全国工商建设等行业制定统一标准,从铁钉到轴承,道路宽度到汽车轮距都提出了国家标准。并开始用行政和商业手段挤压掉不符合标准的零配件后,真纳一行都暗暗佩服他的目光和思路。即使不懂行的人也能明白,要是坚持实施标准。几十年后这个国家就会变成一座几亿人口的流水线工厂。
“那您靠什么让工厂发展技术呢?新式列车的造价并不低,贵国真那么急切需要快速列车吗?”真纳旁边走出来一位小伙子,20岁模样虎头虎脑非常精神。真纳连忙介绍:“穆罕默德-阿尤布-汗,是位非常棒的小伙子,一直想报考贵校。”
没想到未来的“总理”也带来了,杨秋暗暗一笑:“我校很少招收外籍学生,不过这件事我可以想想办法。”
前十年国防军依靠过硬的军事素质打出赫赫威名,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地区想报考中校的学生骤然增多,但却因为管理严格很少对外开放让绝大多数人失望而归,所以这番保证让阿尤布非常高兴。杨秋佯装没注意。继续说道:“国家幅员越大对速度的要求就越高。我国又不同于已经走过百年的欧美,投资技术的思想比例很小,所以我们采用的是政府和军方投资分担鼓励的办法。”
介绍中真纳逐渐了解,为促进技术进步和研发,杨秋专门成立了搜集国外新技术的机构,只要知道外国在研制什么。南京和军方就向国内相关企业下达同样的要求,还根据重要程度拨款扶持。这样既能确保跟上世界技术进步,又能减小企业投资新技术所需资金的担忧,还能在技术成熟后确保产品化。当然这样做非常费钱,连杨秋都说国防部每年仅技术投资就高达2亿元,是一种广泛撒网的原始手段。但真纳却认为非常不错,能帮助新兴工厂追赶发达国家提供动力。
最后在真纳的强烈要求下,杨秋又陪他参观了郑州工业集团。“一座城市一个集团”的盛景让穆盟官员非常感兴趣,既惊讶郑州集团几乎覆盖整个城市的庞大规模,更羡慕军工流水线上一门门大炮和一辆辆战车,当介绍每年可以交付包括数百辆坦克在内的大量军事装备后,他们甚至有把整个郑州集团打包回伊斯兰堡的冲动。
参观时杨秋也旁敲侧击想搞清楚真纳此行的目的,但这位“律师先生”的嘴巴比想象的牢很多,滴水不漏一直说是来学习经验寻求互补。这种对工业格外热心的景象让陈果夫暗暗挠头,拖在后面拉住王正廷:“王兄,你说这些人搞什么鬼?难不成英国还会允许他们发展自己的工业吗?”
王正廷在法国历练多年,深刻研究过英国的殖民手段,所以望着真纳的背影笑道:“穆盟和印度寻求独立很久了,欧战时英国骗他们只要参战就可以自治,战后却又反悔不予承认。不过考虑到安抚,英国这些年让不少人加入军队,也给他们有限自治,可重工业他们清楚得很。”
“这么说。他们是想借我们对抗英国?”
王正廷点点头:“不管结局如何,南洋大暴动已经动摇荷兰的统治基础,副总统借机插手西婆罗洲和纳土纳又等于挑战英国底线,这些他们能看到。南洋现在已经是民族独立运动的中心。所以他要看我们的态度评估实力,看看我们能否真的对抗英国,才能考虑是否合作。”
陈果夫明白后又问道:“那你说,副总统会不会真插手印度?”
“不知道。”王正廷不想猜测杨秋的心思,但语气却不看好这样做。别看国内工业发展迅速但和欧美还有不小差距的,还有很多民生问题亟待解决,就目前看也只能算打好了基础。太早插手国际事务并不符合利益。而且印度和中亚实在太复杂,且不说被英国搞得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苏联又紧紧盯住那里,光是上亿穆斯林信徒就足以扰乱西北数省的长期发展。
印度又是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三亿人口,加上钢铁石油和富饶的恒河平原,工农产值实际已经接近英国本土水平,如果丢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