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零章 财政和潜艇(4/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8月前完成。

对一个月能造几艘潜艇的德国来说,造6艘几百吨的潜艇对本国海军计划几乎不会造成影响,倒是特劳恩好心提醒了水兵的问题,建议他派水兵前往德国工厂一边将监督建造,一边训练摸索,这样最迟14年年初就能初步运用。

这项交易说不上谁亏谁赚,德国得到了现代的轻型迫击炮技术,终于可摆脱目前使用的铁疙瘩,加上70小姐技术,德国陆军实力更强。而杨秋得到了耐压钢技术和第二条拖拉机生产线,虽然潜艇价格偏贵但起码海军的多元化不发能慢慢开始,最起码一旦有变,日本军舰肆无忌惮出入扬子江的局面能被稍稍遏制。

当然,花那么多钱很不爽,所以他也没忘记缠着让德国送十几台柴油机说是备件,准备拿回来给工厂模仿和研究用,虽然他资料机里有更好的型号,但图纸取代不了实物,从低级仿制能培养技术部门的设计和改进能力。

离开德国租界后,还没等他解决头疼的油料和水兵问题,袁世凯要和谈的消息已经到了手上。

ps:美亚协会:华尔街主导亚洲的金融组织,很有意思的一个组织,是第一个要求喊出承认民国地位的组织,可惜美国当时声音太弱。还主导了后来美国退出四国银行团,并策划了著名的《蓝辛石井协议》和美国政府1917年对华武器禁运跳跃,因为欧战后中国武器市场几乎被日本一统,美国没捞到一点利益,所以干脆玩阴的,导致日本政府损失超过一亿日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