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清明扫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升级之后,开启了声望值系统。  

声望值可以兑换经验,经验还是很难涨的。  

看了一眼自己的主页。  

现在已经是个成熟的主页了,知道怎么样良好的调节好自己的排版。  

页面仅仅是装饰着几朵绿色的枝丫。  

以前的主页是寂寥的,因为清明节将近了,寂寥一点倒是也说的过去,但是,在主页的开启部位立个坟冢就太过分了。  

搞得好像被埋了一样。  

姓名:姜然年龄:23  

状态:良好(92h)  

技能:职业作者(签约级),专业戏曲演员(待定)  

文学等级:lv6(15/1000),厨艺等级lv3(150/500),国乐等级lv9(1500/10000)古建筑等级:lv1(0/100)  

副职:苏菜专精,戏曲专精金币数:280  

背包:无现在的作者等级,已经是达到了签约级,虽然称号没什么用,但是却也是实打实的进步。  

毕竟以前是被系统誉为狗屁不通的。  

至于戏曲演员,这个称号还可以,不过也还没有确定下来,等到真正的认定之后,再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按照系统的程序,奖励肯定是少不了的。  

经验值可以添加到等级的后面。  

等级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初,中,高,贯通,职业,专业,名家,大师,宗师九个等级。  

当前并没有那么多的经验值,任重而道远呐。  

看了一眼声望值系统中的字数,它在正中的圆形蓝色的数据中心旁,有一行数字。  

当前声望值15642,顺利的转化为15个经验值之后,被姜然加到了文学层面上。  

因为就是靠文学产生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大部分都是盗墓者日记的声望。  

明日就是清明了,法定假日,尹航老师发过来消息说当时他没多想,但是想到明天是清明放假之后,那就等后天再来。  

姜然自然是回了个“嗯。”  

他没有在意,毕竟,这个节骨点,他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明天他打算放空心情,去沿着城市走一走,如果不是地图改版了,他可能还得好一阵才会逛逛这处绝美的城市。  

所有的国风地点,需要自己发掘出来,地图上最多会在你走过之后,驱散所有的迷雾。  

等到脚步彻底的遍布这座城市,可能,迷雾就会彻底的驱散了,打卡的地点,也会多了起来。  

因为在这座城市生活,姜然并不希望这边会这么早的就打卡完毕,哪怕是最低级的F-档次的国风地点,姜然也会小心翼翼的做标记,暂时懒得换城市去打卡了。  

带着这个想法,姜然沉沉的睡了过去。  

翌日清晨。  

起床打算去阿婆那里继续的吃碗面,再去全城转转,却被告知,老人今天不摆摊了。  

“小伙子又来了啊。”一位坐在旁边的大叔走上来笑着说道。“老人今天去祭奠家人了,一大早就出去,今天不在这里摆摊了,她知道你可能会来,让我在这里等你,告诉你一声。”  

“这样啊。”姜然微微点头,“谢了叔,我知道了,我明天再来。”  

“好。”  

阿婆的面是吃不够的,不仅仅是有着多种的口味,还有那股沉甸甸的真情。  

八十多岁,尚且祭奠家人。  

姜然想着,自己是否也要祭奠一下家人。  

想了一会儿,也就微微摇了摇头,翻找了一下记忆,从童年到现在,除了父母以外,就少有直系亲人了。  

而今,父母健在,忠孝两全,算是可以宽慰的了。  

在旁边的一家店内吃了点粥和鸡蛋,当做早饭,草草的吃了点,便离开了。  

阿婆家的面还是很值得怀念的,当做早餐来最为合适了。  

接下来,便是开着车在这座城市中闲逛。  

车速不紧不慢,却也不会影响交通,偶尔停了下来,看看APP上被刻画出来的地图。  

凡是车行过的地方,迷雾散尽,露出一些点位来,这些点位,有的亮的惊人,有的却只是星星之火。  

面积很大,无论是主干道,还是街头巷尾,都有着独特的风景。  

这是座很干净的城市,现代化和古典美学的有机结合,再者,居民的素质也很高,算是理想中城市的样子。  

“照着这样走,可能几天时间,就能够把整个苏江市逛遍了,迷雾散开,然后能够自己选择打卡地点了。”姜然眼光微微亮了起来。  

最近的,姜然看到了一处光亮的地点,那亮光颇为耀眼。  

他的心微微震动了一下,这是B级别的签到地点啊。  

在此前虽然有着超过这个等级的签到地点,但,光亮却没有这处明亮,算是APP推荐的打卡地点了。  

不知道会奖励什么。  

姜然点开。  

这里是一处公墓,也是一处陵园。  

果然,还是和节日有关。  

这是个萧条的节日,祭奠,寒食,当暮春的风,刚刚将严寒吹散,枝条抽芽,百花初放,到了要走向田埂祭奠祖先的时节了。  

虽然不知道里面埋葬着谁,但是姜然沉吟了一下,既然来到这里了,还是准备进去悼念一下。  

不远处有家花店,姜然走了进去。  

一位中年妇人正坐在那里,眺望着窗外,不知在想些什么。  

笑着问向老板娘,“有祭奠用的花束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