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 破阵(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战斗还在继续。  

但火绒军的中军却陷入了诡异的寂静。  

这里的时空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彻底与周围割裂开来了一样。  

埃文伯爵傻傻地看着自己的守护骑士,仿佛第一次认识他一样。  

布鲁根伯爵周围的亲卫们也仿佛被定身了,甚至都忘了去抓住这个杀死他们效忠主君的凶手。  

直到弗莱彻骑士提着滴血的长剑,冲到火绒军军旗前,一剑将其砍断,周围的亲卫们才终于如梦初醒,嘶吼着冲向弗莱彻这个叛徒。  

深陷绝境,弗莱彻骑士似乎已经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任由七八柄长剑贯穿了自己的身体,然后缓缓软倒在地。  

埃文伯爵疯了一样地冲向弗莱彻骑士的尸体,拼命摘下了他的头盔。  

埃文伯爵当然不是心痛自己骑士的死,而是想确认他的身份。  

然而,当那张熟悉的脸出现在眼前时,埃文伯爵心中的最后一丝侥幸彻底破灭。  

为什么?  

埃文伯爵很想揪住弗莱彻骑士好好问一问。  

自己最忠诚的骑士,竟然在战阵之上杀死了自己的岳父。  

世界仿佛跟他开了一个极端恶意的玩笑,但此时埃文伯爵却根本笑不出来。  

“杀了他,为伯爵大人报仇!”  

一位布鲁根家族的骑士怒吼道。  

但随即就有人将他拦住:“你疯了?他毕竟是圣普洛斯公爵的儿子!”  

“但他杀了伯爵大人!”  

“那是他的骑士杀的…”  

“没有他的命令,他的骑士怎么敢这样做?”  

“那也不能由我们杀他!圣骑士家族的鲜血,不是那么好沾染的!”  

“你说怎么办?”  

“将他押回火绒城,接受审判!”  

“谁来审判他?”  

就在布鲁根家族的骑士们吵成一团的时候,埃文伯爵终于冷静了下来。  

他也没有在意将自己团团围住的火绒军将士们,以及那一道道虎视眈眈的目光,而是沉声说道:  

“想要审判我?你们得先从血骑军手中活下来再说。”  

这句话让众人醒悟过来,回头望去,就见原先向两边迂回散开的轻骑兵也已经重新绕了回来,并近乎无缝衔接地向之前被重骑兵撕开的军阵缺口施加压力。  

这一切,配合得相当默契。  

由于最前排的盾枪方阵已经被彻底冲散,此时火绒军的右翼已经被压扁下去,混乱,开始出现。  

其实,此时的火绒军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血骑军虽然撕开了右翼的缺口,但毕竟人数上的劣势太大,无法足够迅速地扩大战果,彻底奠定胜局。  

所以,只要火绒军能够迅速沉着应对,稳住阵脚,还是可以阻止全面溃败发生的。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火绒军必须有一个冷静老练的指挥官。  

而恰好,这样的指挥官——布鲁根伯爵已经死了。  

剩下的军官谁也不服谁,在那儿为了如何应对目前的危局吵个不休。  

这时候,便体现出决策者的重要性了。  

很多时候,哪怕一个错误的决策,也好过没有决策。  

本来以埃文伯爵的身份,布鲁根伯爵死后,他应当自动成为火绒军的指挥官,但可惜,布鲁根伯爵却是死在了埃文伯爵的骑士手里。  

这导致埃文伯爵说什么都不会有人听,更别提解决这些军官的争端,敲定一个决策了。  

争吵还在继续,火绒军右翼的混乱也在不断扩大。  

而且,布鲁根伯爵的死讯,也慢慢开始在火绒军中扩散开来。  

一切的一切,都朝着某个不可挽回的深渊坠去。  

埃文伯爵无力地望着眼前的一幕,一颗心不断往下沉。  

同时,他的内心深处不禁浮现出一个可怕的念头——  

这难道都是柯林·安格列早就计划好的?  

“我怎么能计划好这些?”  

火绒军的后阵处,柯林笑着对哈里森皇子道:“我不是跟你说过,战场瞬息万变,而且意外丛生,谁也无法料定一切。  

不过,当敌人的失误出现的时候,你需要做的,不是去想为什么,而是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  

说完这一句,柯林便对一直还未参战的一千余骑后备军命令道:  

“后备军,列阵!”  

伴随着柯林的一声令下,这些早已迫不及待想要上阵厮杀的血骑军将士们立刻开始策马向前,缓缓加速。  

哈里森皇子见柯林也跟随着队伍往前,急声问道:“老师,您也要冲阵吗?”  

“没错。”柯林头也没回地说道。  

“那我能跟您一起吗?”  

听到这句,柯林终于回过头来,就看到了满脸亢奋的年轻皇子和旁边同样跃跃欲试的朱蒂公主,顿时感到一阵头疼。  

“不行。”  

“为什么?”哈里森皇子很不服气,“圣洛伦佐家族没有不敢冲锋的骑士!”  

“没错!”朱蒂公主也唯恐天下不乱地嚷道。  

“但圣洛伦佐家族的骑士不会为一位帝国伯爵冲锋!”柯林冷冷道。  

哈里森皇子顿时愣住了。  

没错,如果他参加了这场战斗,那岂不是说皇室站在北境,甚至安格列家族这一边?  

这样会导致什么样的政治风波,哈里森皇子还真有些拿不准。  

但他还是明白,这未必是自己父亲想要的结果,也未必是自己老师想要的结果。  

尤其是在兽人即将入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