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 聒噪(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快吃饭吧,总不能不吃饭?当家的,要是你身体再垮了…”  

孙明月端着木碗,一边说,一边将碗递到身旁之人身前。  

碗中菜式并不多,不过食材很是高级。  

米粒颗颗晶莹饱满,犹如白玉,青菜鲜翠欲滴,整齐的肉丝炒的正是火候,沾着特制的酱汁,配上鲜红的辣椒,  

食物的本味芳香,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  

只是眼前的许成元,却是没有半点食欲。  

此时月上枝头,淡淡的月光在风与枝丫的助力下,不断摇晃着不远处窗扉中透出的油灯光线。  

那里面影影绰绰,隐约有交谈声。  

“我都真君了,身体哪有说垮就垮的,你…先进去吧。”他笑着说道。  

说着,看着眼前之人忧心的模样,还是端起碗,简单夹了几片肉吃。  

“族长他也有自己的苦衷,他肯定也想救秀儿的,你别担心,至于末儿,这小子不傻,而且身体也壮实,不会有事的,我们等结果就好…”  

孙明月叹道,伸出手,轻轻摸了摸身旁之人的脸庞,低声说道。  

她自然知晓自家丈夫在想什么。  

“我知道…”许成元点头。  

他说着,放下手中筷子,“我理解族长,而且此事,其实本就是末儿惹出的麻烦…”  

他看向孙明月,眼神无比平静,“我已经决定了,无论最后是什么结果,我都会为其负责,亲自出去,将两人安全带回来…”  

“负责?你拿什么负责?”  

此时窗扉内,昏黄的光线中,一个尖锐的女声忽地响起。  

啪嗒!  

木门一下被推开,一道窈窕的人影飞快从门中蹿出,带着缕缕山茶花的芳香。  

“你那小兔崽子,此次真正惹了大祸,在这个关键时间点,将秀儿诓骗出去,你可知现在是真正大势变化之时?”  

女子皮肤如玉般白皙,五官精致,以红色草绳扎了一高高马尾,很是好看。  

但从口中说出的话,却尖锐冷淡。  

此时陆续有数道人影从房屋内走出。  

带头一人身材高大,穿着身有些像道服,又绣着五爪金龙龙袍的怪异服饰。  

其一张国字脸,双眼如铜铃般炯炯有神,五官棱角分明,给人以一种威严感。  

偏偏眉心处,有着一抹黑白道纹,又将其那股威严冲淡。  

壮汉听到女子所言,看向前方的许成元,欲言又止,但终究话没说出口。  

许成元同样沉默。  

他心中没有一丁点恼怒,因为对方没有说错。  

女子名为孙裳,是孙氏一族的嫡系。  

这方小天地名为桃花源,由一方神秘阵法笼罩,虽不大,却与外界隔绝。  

不受战乱侵扰,不受风波影响。  

由孙氏一族把持。  

当年淮州之乱,他告别好友,带着族人来到泰州后,便隐居避世修行,因为自身机缘,境界突破极快。  

但好景不长,泰州阴墟湖界域崩解,淮侯身死,州内大乱,他只好带着族人一路逃亡。  

而就在一次跑路,缘泰淮江而行,遇雷雨交加,最终意外进入了此地,被居住于此地的孙家收留。  

也顺势定居下来。  

再后,经过一段时间熟悉,再加上娶妻生子,他也算得到了些许信息。  

这里所谓的孙家,正是当年与周太祖争夺天下,那位最大反王神通王,孙神通的后人。  

当年神通王算到天势有变,便与周易道道人商议,修筑了这一处桃花源。  

由孙氏族人带着一只道脉进入,算是以防万一,保留血脉传承。  

而自当年神通王战败,桃花源由此封闭,孙家之人也就再也没有外出。  

他许氏一族,算是第一批外客。  

在通过他们了解外界世势变化后,孙氏一族之人预感大世将要来临,一如当年各路反王并起,群雄逐鹿。  

顿时便起了那位神通王留下的龟甲值符,用以卜筮天时。  

然而结果却是龟甲值符直接崩殂裂开。  

随后由孙氏族长,孙渊开族会,定下闭世不出的族令。  

结果自家孩子却不顾族令,直接偷跑出去,甚至拐跑了孙氏一族的小公主…  

换作是他,他也会气恼。  

“…无论如何,此事由我子引起,许某会为此负责。”许成元低声道。  

他说着,看向一旁的孙渊,“还请族长开阵,许某将外出,将犬子与小姐带回,即使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然而此话一出,孙裳等人,却是同时面露不满。  

孙渊看了眼其他人,又看向许成元,面色复杂:  

“此事,确实是因清末所起,但…”  

轰!!  

忽然间,大地开始摇晃,四面八方,更是传来一声声巨响,犹如无数鞭炮齐齐作响。  

寂寥的夜空中,浮现一条条细微的裂缝。  

瞬间出现,又悄然合拢,一切仿若幻觉。  

“又开始了…果然如卦言一样…”孙渊轻声叹息。  

“这…当真无法改变了吗…”孙裳娇美脸蛋上,此时也变成苍白。  

“我能感觉到,由外力在破阵,但我们无力阻止。”孙渊继续道。  

此时许成元终于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不敢置信地看着孙家一众人。  

“此事确实是因清末而起,但也非是一介幼童有能力所至。”孙渊面色此时变得平和,  

“若是我孙氏一族布下的阵法,历经数百年不毁,最终因一小儿而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