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突破(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淡蓝色光幕:  

灵猴拳术:圆满(100)  

天人口噬极恶世根:二重根天赋:天生神力(霸王命格)  

天赋:鱼鱼果实(青龙血脉)  

天赋:武道天眼天赋:圣魔源胎天赋:崩玉天赋:重瞳运点:42  

赤能:27.6  

林末看向眼前只有自己能看清的天赋珠光幕信息。  

不知不觉间,他所涉及学练过的武道功法早已超过上千门,而运点也达到了42点,  

而赤能,更是再次积攒到超过四分之一。  

这便是掌控资源的好处。  

自烂陀山之变,万骨林之劫等诸多大事传出后,他原本恶劣的名声,已然好转。  

再加上强悍的武力,很快就以大义之名,引得益州各大门派家族贡献出了不少龙门种,洞天钥。  

随后圣魔源胎成熟到新的阶段,让他已经能做到神意通由源胎临时降临于种有微型源胎的门人弟子身上。  

直接使得搜寻瑕点的效率暴涨。  

只可惜,第七阶段的天赋珠,所需的赤能实在太多了。  

如今的他,单靠吃元石,即使已经破限,可以一直吃,嘴不停,但收获已然寥寥。  

原由很简单。  

就如同,后者中储存的高质量元气实在太少了。  

“好在办法总比困难多,如今我也不必局限于此道路。”  

林末哑然失笑,从前的他,苟在家中吃元石,积攒赤能,再觉醒天赋,增强战力,自然是最为稳妥,安全的办法。  

但现在的他,已经无需如此小心谨慎。  

真正需要担忧的,只是能否在瑕点出现时到位,瑕点规模层次又是多少,至于安危…  

当今天下,他要是都需要担心自身安危,就没有人敢说自己安全了。  

接下来便是摸索运点的用处。  

大圣之后修行,无论是千羽界仙道还是赤县武道,宗旨要义都是汇聚气运,证就唯一。  

但林末有些不同,他依照仪式,进行突破,并没有如常人一般,直接由龙门种,洞天钥指引,入洞天,跃龙门,收集气运,  

而是直接远远接触龙门种,洞天钥所指引的世界后,将运点开启。  

其后更能以此直接加点突破境界。  

只是在突破天人后,武道已经走到尽头,使得想加点突破也没门路。  

最终只能暂时搁置,不得不专注于找寻天人后续道路,创出天人口噬极恶世根法,  

但即使如此,也只是搭了个框架,知道主体方向,难以进一步细化。  

但现在不一样了…  

九渡大淮新京一行,他不但试验了自身实力,寻找到了消弭量劫四灾之法,  

更在大日真君东俊的助力下,摸索见识了千羽界仙道洞冥之后的路数。  

是的,别看他千羽界仙道修行了不少,十仙法门都接触过半,但实际上,大多只局限于真命,通幽境,  

毕竟以真灵九变吸收吞噬他人,也只是得到其本源补足,蜕变出其独特能力。  

而最高层次,诸如死魂诀,也是在俞事立东的讲授下,才完善到由洞冥命土地解的层次。  

“这几日,黑日沉沦永曜之法已经修至洞冥四步层次,接下来,便该凝聚命土,地解成仙了。”  

林末心中变得分外空灵平静。  

他自然不会照搬全抄。  

最近在不断修行大日真君功法过程中,他一有时间,便真正分析其本质,  

以此与他所创的天人境后,天人口噬极恶世根法相联系,契合。  

也确实让他有所收获。  

境界一栏,后者括号里两个大字:二重根。便是证明。  

此前在创法时,林末直接将原本修行的赤县武道,包括海族功法,千羽界仙道等一大堆各种法门,尽数凝聚成世根,  

位于圣魔源胎之下。  

只留下最为纯正的体魄。  

事实证明,他这想法很是正确,能越境胜过大日真君东俊,乃至与黄袍道人交手,  

他倚靠的便是强悍的力量,极致的速度,以及恐怖的自愈能力。  

但想要重新修行法门,又不能在自身纯粹无暇的肉体上进行,他的想法便是凝聚出一道二重根。  

后者与他真身各项性能禀赋完全一致,又与真身相隔,依附于圣魔源胎之上。  

一旦彻底凝实,便会直接转化为普通世根,为源胎供给能量,不断强化孕养真身体魄。  

可以说很是好用。  

此时林末席地坐在雪地之上,闭目,默默调息自身。  

不知不觉间,只见天赋珠淡蓝色光幕上,属于功法的一栏中,出现一排字体:  

黑日沉沦永曜法:洞冥第四步单看这一身仙道修为,洞冥四步,在千羽界也是真正的大佬高修,属于真正的一方人物。  

‘接下来,便是以运点突破,成仙之机,就在此刻。’  

林末心中古井无波,神意合一,命星凝实,心念微动。  

呼!!  

一阵山风裹挟着吹雪纷飞而过。  

只见淡蓝色光幕上,积攒许久的运点开始飞速减少。  

功法中,相应一栏,洞冥四步开始模糊,有新的字样出现。  

同时,一只粗达四五米,长二十余米的透明巨型,如章鱼触手般的扭曲树根在林末身后浮现。  

其上满是一朵朵如金盏花般的诡异花纹。  

林末睁开眼,抬起头,略微皱眉。  

下一刻。  

轰隆!!  

一声无云霹雳,犹如晨钟暮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