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发觉(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则相对平凡得多,书生打扮,年岁四五十,面容枯槁,一双眼睛十分平静,神情祥和,散发一股儒雅的气质。  

两人见到林末进门,齐齐起身,相对拱手。  

「久闻,清凉大师。」老人率先笑道。  

绿袍和尚则一言不发。  

「胡先生才是久仰大名。」林末同样懒得理会,看着老人,微微伸手,邀其坐下。  

益州武道极盛,但文坛之风同样盛行。  

当然,在这个世道,文风除了诗书礼记外,更包括武学一道的积累。  

换言之,文坛中任一位大儒先生,身上都或多或少有着武道根底,其中武道积累,更是远胜常人,须得参与过编纂真功经典,指点过武豪猛士之人。  

在益州境内,顶流的三大名士,除却那位大儒应胧爆与当今道兴党,内阁府大学士黄龙士,合著黄应学说,声名俞盛外,其余两人,或归隐山林,或已离世身亡。  

而胡世轩便是顶流三大名士下的第一人。  

其不仅学识渊博,遍观真功经典无数,参与编纂过两门典级,半门经级真功,门下教导出过十数位真君武夫,两位大真君武夫,  

自身武道实力也少见地达到了真君层次。  

如若不是没能真正自创一门典级真功,益州三大名士,或许便该变为四大名士。  

胡世轩坐下,昂首挺胸,面目含笑∶「我之前与张叔同那老东西吃酒,便从其嘴里听逼清凉大颌的些许状况,没想到大师真如此年轻,当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意想不到。」  

「张叔同前辈与晚辈雍有一面之缘,倒是前辈过誉了。「林末迎合道,对方态度不错,没有多少恶意。  

「好了,两位寒暄有的是时间,此番贫僧还有要事在身,如若胡先生不愿开口,就由我全权主持吧。」  

林末话音刚落,绿袍和尚便张口冷声道。  

其名为真言,为万佛寺般若堂之人,如今为寺外行走,在外界代表整个万佛寺。  

真言说罢,便直接看向林末。  

「你应当知晓我们来这到底为什么,我有两个疑问,首先,为何死草原魔灾开始时,清凉你能第一时间便施展出特殊手其次,为何原死草原镇守印元豪会突然身死,而你能出现得如此及时,最终魔灾平定后,更派人将整个死草原接手代管「  

真言冷冷地看向堂上,视线落在林末身上∶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印元豪之死是关重大,我等只是头一遭来人,事后还有更多之人,更强之人来询问,没人能逃得掉!没人能蒙混过关!「  

胡世轩张了张嘴,似乎想要说什么。  

林末微微摆手,神色不显急促,反而有些诧异,笑了笑∶  

「真言你之疑问,我能理解,实不相瞒,我灵台宗有五大神通,分别为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耳通,天眼通,  

本座以天耳通闻魔灾现,以天眼通见魔灾出,以神足通至魔灾处,自然便顺势出手,  

而顺势接管死草原更是无奈之举,那竹类大妖魔虽被本座击退,但难保会卷土重来,为避免生灵涂炭,自然只得出此下策。」  

此话一出,前者面色微变,张口欲言,却又不知晓说些什么,眼神尽是惊诧与恼怒。  

他全然没想到,林末会只字不提事务细节,长编大论只有一个意思,就是自己很牛掰…  

「莫非你灵台宗所学佛法,尽是诡辩之术不成五大神通,还他心通,宿命通,当真满口诳语!」  

真言恼怒,厉声喝问道。  

林末见此心中却是摇头。  

原以为万佛寺中弟子会与一般江湖之人有所不同,没想到像降龙一般的,只是少数。  

这样想来也正常。  

就如灵台宗也分俗家佛家弟子,佛家弟子先念佛,后学武,常负责思想教化,而俗家弟子佛,武并重,其中佛法修行,也不过每日几个时辰的念经诵佛。  

想要一个个都是高尚之士,也不可能。  

「如若真言你要质疑我灵台宗佛法,尽可出手,当然,你还不够资格,当你万佛寺的普度,或者其余首座,主持来再说。」林末懒得再废话,直接说道。  

说罢便端起茶盏,看了眼身旁之人。  

吴子洋这段时日是知晓林末性子的,面色微变,随后上前,朝真言露出抱歉之色。  

「林君末!」  

见此,真言终于没有再忍了,他一下子站起身∶  

「死草原为印家独占,经营数百年,你不过一过客,当真要将其夺去,占着不放更何况,你真以为这是在七海,你这是在淮州,你能横行无忌无所忌惮你真以为那些大人物,不理会你,是怕了你「  

厉声大喝下,门外不少原焚丘宫守卫都面带惊慌地匆匆而至,最终被林末挥手驱散。  

「独占大人物印家也好,其余人也罢,有意见,就让他们来。「  

他神情冷淡。  

「你再多说一句,大抵就不用走了,正好让林某看看万佛寺佛法到底有多精湛。」  

随着自身经典的不断创造,完善,真君道路不断深入,如今他的实力,他自己也不知道世人眼中的大人物,所谓的大真君,不过是他一招秒的货。  

他不傻,自然知晓自身实力,已然跨越了真君层次。  

至于大圣,能否打过,也需要真正动动手再说,他又怎么会惧真言闻言一愣,全然没想到林末会如此回答,不敢置信地看着他,声音都有些发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