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清(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四百六十六章清第四百六十六章清茂盛的椰子树上,林末站在枝干的高处,一言不发,俯瞰着脚下。  

崇明岛外不大的码头正在扩建,有百来个弟子肩挑顽石,手持锄具,各自忙碌着。  

更远处,依稀可见开了片水田,田里有人在劳作,田耕上有人在练武打拳。  

是的。  

离开灵台宗损失很大,练武从来都不是易事,耗资源,废时间,远走他乡,意味着重头再来。  

每日宗内那么多弟子的练武消耗供养就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更别提一些珍稀丹药的原材料获取,弟子门人生源开拓等等。  

就林末所知,近来宗门外事堂便出了不少探明资源类的任务。  

不然资源消耗就是个大问题。  

“师弟,你觉得,就千羽界一事,我等是不是从一开始便错了…”雷昃道人顺着林末的视线同样看向远处,忽地说道,  

“两界交融是大势,又岂是人力能够阻止,就如螳臂当车,即使拼尽全力,最终不仅什么也无法改变,害的还会是自己?”  

林末没有说话,只是看着雷昃。  

雷昃道人见此苦笑,感慨道。  

“呵呵,这段时间生了这么多事,空闲时回想,有感而发而已。”  

林末表示理解地点头。  

雷昃这种情绪类似于战争后遗症,为战斗中受到创伤之人才有,多表现出对战争的厌恶与恐惧。  

这段时日,确实死了太多人了。  

而这个时代之人,又讲究安土重迁,骤然远走他乡,更刺激了这种情绪。  

说实话,即使是他,有时候也会思考类似的问题。  

毕竟抛开强悍的体魄,他也像普通人一般,拥有一颗脆弱的心,渴望平静,渴望安宁。  

只不过他更坚强,没将其表现出来而已。  

“师兄不必多想,过去的已经过去,重在当下。”  

林末看着远处海天一色的景象。  

“至于是否是大势,又是对是错,留待后人评说吧。”  

千羽界空降赤县,犹如过江龙,无论再强,再不可抵挡,作为地头蛇的赤县本土势力必然要与之作过一场。  

这是避不可免,事关主权的问题。  

当然,说明白点,更是利益的问题。  

总共资源便只有这么多,对方来,必然不会空着手走,想要资源从哪来?只有从赤县本土势力碗里抢。  

而怎么抢,抢多少,便是这几百年界域之战意义。  

“留待后人评说?”雷昃道人喃喃自语。  

说着…  

脸上出现郑重之色,转过身,缓缓开口:  

“林师弟,这段时日,辛苦你。”  

“…不过是手上多沾了些血罢了。”林末答非所问。  

雷昃作揖,行了个道礼,转身离去。。  

林末望着脚尖轻点,便如蚂蚱般跳远的雷昃。  

目送对方落在新开垦的水田,然后看见其与普通弟子一起翻新土,种灵谷。  

缓缓收回视线,低头看着自己白皙的双手。  

“是啊,不过说是手上多沾了些鲜血而已。  

比起那些无助丢掉性命,化作黄土之人,我已经好很多了。”林末心中感慨。  

练武至今,他越发深刻地能体会到生命的脆弱。  

对于普通武夫,或许仅仅因为某些高手大老的一个眼神,一股气息,便会直接惨死,很是可怜。  

有时甚至比死还惨。  

林末想起了千羽界中,对那些道祖,十仙的描述。  

这样的世道,这样充满麻烦危险的世道,如若不奋力苦修,怕是连手沾鲜血的资格也没有。  

所以,还不够啊。  

他脚尖一点,整个人轻飘飘飞至远方。  

如今对于他,苦修固然进度依旧飞快,但比起真灵九变的掠夺汲取,却还是慢上不少。  

恰好这七海中,什么都不多,就是海兽最多。  

淮州,淮平城。  

此时的淮平城,依旧繁华。  

街上人来人往,有持着火把,吞火吐焰,变戏法的草台班子,有挑着扁担卖甜食的小商小贩,也有急步匆匆的行人旅客。  

当然除了那街上一袭黑衣的僧人,以及奇异甲衣的军士外,一切一样。  

事实证明,当没有触及自身利益时,上层人物是否变化,对于底层民众,并无影响。  

此时的淮州总衙内,宗政原走近象征淮州权利机关中枢的小院。  

他走走看看,不时摘摘院落的植株的叶子,不时稳稳那盛开的奇葩,最终伸开手,一脸舒畅地闭上眼睛。  

“淮州,比起玉州确实要繁华,我能感觉得到,在这里,我能得到更多的运,我真真切切地在变强。”  

宗政原的赤县官话说的十分纯熟,这是他的习惯。  

每到一处地方,便学习一个地方的语言,心情越舒爽,说的越得劲。  

此时他心情便极为之好。  

因为来到淮州,他收获极为丰厚,借众人之力,再次捕捉了不少赤县的强者高手。  

凭借这一番操作,方才突破的境界,迅速稳固,甚至攀升至更高的之处。  

这一切是在千羽界苦修数十年也无法得到的。  

“运?宗政吾友,可否细说一番,这气运有何含义?”  

屋舍内,一身着黑金袈裟,身材魁梧,身上绑着无数锁链的光头僧人,赤着脚走出,沉声问道。  

正是泥楼。  

他踱步走至宗政原身旁,眼神不急不躁,神态平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