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威胁(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如来?”  

李神秀缓缓转身,明明闭着眼,但却正对着凭空出现的那抹虚影。  

虚影慢慢凝实,露出真人。  

其同样有三米多高,皮肤白皙,头发也苍白,瞳孔显出紫芒,气质很是不凡,看向李神秀笑了笑,点点头。  

“我千羽界在此之前,也曾途经过其余世界,这个称呼便得自于一方世界里顶尖佛家高手之口。”  

“如来,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这个说法倒不错。”李神秀若有若思。  

“你是白泽的后人?”他说罢看向白衡,“能施大代价将你送到这,想必即使在祖神山,你的地位应该也不低,不知将你擒下后,能否一观白泽一脉天数之法的奥秘。”  

“如来前辈又在说…说笑了。”白衡洒然一笑,回应道,态度可谓落落大方。  

只是说着说着,只感觉周身空气像是一下子被抽空,体内的法力凝滞如石,难以催动。  

头皮瞬间发麻!  

他下意识退了半步,两颊处出现炫银色的蝴蝶状花纹。  

“好了,白泽派你来所为何事?”  

李神秀没有再吓对方,因为他发现其根本不禁吓。  

说不准一个没把握好度,其可能就道化了。。  

这也是千羽界修行法门的一个弊端,心灵修为很差。  

“…”白衡无言,左右看了看,好像心里还是有些发毛。  

李神秀看出了对方的顾虑,平静地解释道。  

“你无需担心,在金顶之上,无人能打扰我们。”  

言罢,崖下茫茫的云海骤然开始翻滚,如有生命般,一圈圈连结一起,朝汉白玉广场蔓延而来。  

白衡下意识想要躲闪,可想了想,还是伫立不动。  

整个灵台金顶,转瞬便被粘稠如牛奶一般的云海侵占。  

远远看去,整個灵台金顶,整座山头被云雾笼罩,给人苍茫缥缈之感。  

不多时。  

云雾开始如潮水般退散。  

大雄宝殿之上的琉璃飞檐,依旧在日光下闪烁着点点金光,汉白玉广场中央的青铜方鼎里,孩童手臂粗的线香燃去了四分之一。  

袅袅的紫烟笔直而通透。  

只是广场凭栏处只剩了李神秀一人。  

其依旧闭着双眼,眺望远处,面上无任何表情,不知在想些什么。  

约摸过了半个时辰。  

哒哒。  

脚步声响起。  

一个赤脚大耳和尚慢慢从山下走来,行至李神秀身旁。  

“师兄,军机堂那边要开始第二次会议了,听闻这一次,那边好像想组织第二次南伐。”  

大耳和尚名为严真,为灵台一脉副脉主,同样为天尊道传承,是除却李神秀外的二号人物,人称大耳赤脚僧。  

“消息是军机堂那边传出的。”李神秀平静地说道。  

淮州军机堂为新设的一个堂口,成员组成很简单,朝廷来人,以及淮州本土的一批大势力之人。  

这个大,指的是宗内有真君级数武夫之人。  

“这倒不清楚,不过兴许是的,意为试探我等的想法。”严真摇头道。  

“南伐南伐,突然起势,必有原因,你那边有消息吗?”  

李神秀问道。严真主管情报处,如今灵台宗的情报体系便是其一手建成。  

“这…倒是有点风声。”严真犹疑了片刻,“好像玉州那边的战势很不乐观,所以军机堂那边的人商议来一波围泰救玉,  

只是我们这边关于玉州的消息渠道,又没有一点异常情况。”  

李神秀沉思,好似在思考。  

“师兄,那我们该如何行事?”见其直不言语,严真忍不住问道。  

“大势来临之时,逆势而行,必然要付出代价。”李神秀平静道。  

“师兄,你的意思是跟着他们走?”  

严真一怔,下意识道。  

李神秀说的没错。  

别看此时的局面看似平静,上层人物的心里却都是一直紧绷着。  

因为无论是泰淮江战场,还是珞珈山天关,淮州这边其实都不占优。  

在这样的时期,如若有人唱反调,是很容易被有心人拿来拱火,拿来杀鸡儆猴的。  

只是这样按部就班,就好像回到了当年珞珈山初现时的模样。  

严真又有些不甘心,又有些…害怕。  

“欲要大德,必先大力,而天下间的任何事物都是有代价的,得失存乎其间,所以师弟啊…”  

李神秀忽然叹了声气,转过头仔细打量着身旁的赤脚大耳僧人:  

“能告诉我,你觉得我们灵台一脉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而又做好什么的准备了吗?”  

“…”严真面露错愕,隐约像是懂了李神秀的意思,又好像没懂。  

李神秀没有再解释,反而像是闲聊般,缓缓出声:  

“不久前,有人言我为如来,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  

“如实之道…来成正觉…”严真目露思索,咀嚼着其中含义。  

“以师兄如今的境界,大觉指日可待,自然配得上这称呼。”他念罢,诚恳地说道。  

作为灵台宗灵台一脉的二号人物,以及李神秀的同门师弟,他很是了解自家这位师兄。  

如今世人只以为灵台宗内,慈航第一,以为那位觉岸道人最为强悍。  

但在他眼里,李神秀不会比其差,甚至有可能,比其还强!  

哪料话音落下,李神秀摇了摇头。  

“慈山悲河度恶从,开莲净祸佛为宗,比起如来二字,我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