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维(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是一条巨蟒。  

它的粗细足足有三人合抱,鳞片雪白,巨大的身躯犹如一条白色的柱子,从洞口中游出,便缠绕在山丘之上。  

白蟒是真正的鳞片无杂色,唯有头部,有着一抹血红。  

仔细看,其竟然是一朵花,六瓣开叶,黄色花蕊的花。  

“这名为血兰的奇珍,果然有神效,足以净化一轮血脉,并且压抑住肉身的躁动。”  

一个沉闷的声音说道。  

声音没有太多的感情色彩,只有最后,方才出现一抹欣喜。  

“那是自然,在千羽界,这血兰花,真正名字为九转悟道花,能使人直面大道,而不受道化,  

虽然你手中之花只能算其近株,但效果也不同凡响,你能得到,也算气运滔天,无愧你此界大气运者的身份。”  

另一个声音回答,不悲不喜。  

“大气运者,呵呵,我并不信命,这花是我一好友几近重伤才得到,若将一切归结于命运,岂不是太过无情”  

巨蟒缓缓低头,随着其说话,周遭再次多出白色的云雾。  

云从龙,风从虎。  

一条巨蟒竟能沾染驾风御雨的神通,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不过既然你那所谓的九转悟道花如此了得,不知你能否给本世子带来?”  

话音刚落。  

一阵不知何处而来的怪风吹来,白雾散去。  

洞口之处,一个身穿白衣的俊美少年手持血兰,望着夜空,轻声说道。  

偶尔闪过的电光照亮其面容,赫然是玉侯府世子,玉天衡。  

水面冒泡声。  

玉天衡脚下影子蠕动。  

慢慢的化作一个人形。  

其身高比玉天衡高出半个头,不过却一直躬着身。  

“九转悟道花珍贵莫名,即使在千羽界也早踪迹近无,更何况随着那边的入侵,天地灵机消散,更是几近绝众,纵使是我等想为世子寻来,也有心无力。”  

黑影轻声说道。  

“哦?你所言的那边究竟是什么,有这么恐怖,竟能逼得你们这般退让?”  

玉天衡来了兴趣,问道。  

他作为切实修行了千羽仙道之人,在万万赤县之武夫中,算是最为了解其强悍之人。  

在他看来,即使是那些真君怕是也没有他知晓千羽界道统的可怕。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诧异,究竟是何方势力,才能近乎将千羽界打的半灭,逼不得已,找寻他界,渴望逃离。  

“那边..”  

提到这个,黑影顿了顿,沉默了起来。  

大概数息后,方才叹息。  

“那边道统与我等很是不同,甚至于古怪到我也很难用语言形如。”  

黑影说话缓慢而低沉,隐隐听得到其声调在颤抖。  

玉天衡收敛脸上神色,作洗耳恭听状。  

“那方古界,意译而来,作千机,信奉所谓‘肉身苦弱,机械飞升’,修行方式很特殊,因造物方式,肉身极强,即使孱弱者,也能力敌你们这边的宗师,  

而且对于神魂秘法,道法神通具有极强的抵抗,类似于体修以及高深兽修。”  

黑影缓声说道。  

“最为可怕的是,其族中高手大佬,甚至掌控着一种名为‘维’的能力,那种能力极为可怕,曾经两界大战中,将我界一位道祖,掌控水元大道的存在,生生放逐,至今都了无音讯...”  

说罢黑影便闭口不谈,转开话题。  

“这也是我等找寻你的原因,真正在那边,我们是盟友,而不是敌人,在真正大势之下,只有两界携手共助,方才有一线生机。”  

“哦?是吗?”  

玉天衡笑了笑,没有再多言。  

这种话,说真的,哄骗小孩还差不多。  

非我族群其心必异,这个道理他自然明白。  

对方说得好听,但最开始之时,两界交锋,天倾之战,真正打得那般火热之时,谁敢信是怀善意而来?  

据他查阅密卷所知。  

那一年,赤县武夫十丧六七,多少道脉断绝,传承丢失。  

那一年,横亘如大日一般的大周皇族,真正出现颓势,甚至于镇州九鼎都被打得稀碎。  

也是那一年,军政一体的节度使之策正式取消,玉侯府,玉氏一族,从玉州迁至淮州,掌王权礼教因此对于黑影所言,玉天衡向来十成信六成。  

甚至于合作都是留有数手。  

例如修行异界之法,事先用自身手段祛除了所谓道祖的注视,  

例如扶持黑佛教,进行所谓的春耕,秋收之时,同样推行甲类选调,以及派重兵驻守,防止事态恶化。  

“我知道世子不信,这也正常,不过遵循你我两人订下的道约,我界已帮助世子进行血脉仪式,同时孕育一枚万树之种,如今也该轮到世子殿下助我界真正踏足一步了。”  

黑影缓缓说道。  

“你放心,玉某向来言出必行,既然答应了你,必然也会做到,不过此事太过重要,即使是我也还需要时间。”  

提到万木之种,玉天衡眼中出现一抹火热,压抑兴奋的心情,缓声说道。  

“我等世子的好消息。”  

黑影此时终于抬起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眉心处有一抹绿色印记,轻声说道。  

玉天衡点点头,手一翻,血兰花消失在手中,负手看向山雨欲来的天空,一副不再言语的模样。  

黑影也识趣,缓缓消失在原地。  

玉天衡仿若无觉,依旧看着雷蛇翻滚的夜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