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金蝉激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张阳见他二人斗嘴,就知要遭,正待要劝时,业已无影无踪,想着自己剑术才听几句,不由便埋怨了金蝉两句。  

金蝉虽然心中有些发慌,脸上仍作镇静道:“张师兄不要着急,我这个姊姊倒是最疼爱我的,可是我们一天总要吵几回架。  

她的剑法高强,有人追也追不上,干着急也是无益,且等母亲回来再说。  

只是你的本领不高,我的本领还不如你。  

本待母亲去后,我们可以到各处游玩,如今她这个本领大的走了,只好在近处玩耍,不要到远处去就是了。”  

张阳听了,笑道:“你那样大胆子,怎么也说不敢远游,莫非你从前吃过苦头么?”  

金蝉听了,拍手大笑道:“谁说不是?有一天,母亲不在洞中。  

我因为听说后山醉仙崖很好玩,要姊姊同我去,偏偏遇着那个鬼道姑来找她下棋,不肯前去。  

我便带了金丸同宝剑,偷偷溜了出去。  

那时正在秋未冬初,满山的红叶和柿子,如同火一样又鲜又红,映着晚山余霞,好看极了。  

我正在玩得有趣之间,忽然看见崖洞中跑出一匹小马,才一尺多长,驮着一个七八寸的小人在枫林中飞跑,我喜欢极了,便想把它捉回家来玩耍。  

我的脚程也算快的了,追了好几个时辰,也未追上。  

后来把它追到崖下一个小洞中,便不见了。  

那个洞大小,我钻不进去,把我弄发了急,便拿宝剑去砍那山石,打算把洞弄大,进去捉它。  

我当时带的一口剑,原是母亲当年入道时炼的头一口防身利器,慢说是石,就是钢,遇见也难免两断。  

谁想砍了半天,竟然不能砍动分毫。  

后来才发现石头上面有几个像蚯蚓般的字。  

我想砍不动的原因,必定在此。  

一时性起,便把餐霞大师赠我的金丸取出,照着那山石打去。  

这一打,差点惹下了杀身之祸。  

金丸才打了三粒,那块石头便倒了下来。”  

张阳听了心中暗喜道:“来了。”  

金蝉继续说道:“接着一阵黄风过去,腥气扑鼻,从山石缝中现出一个女人脑袋,披散着一头黄发,只是看不见她的身子。  

我当时觉得很奇怪,可是我心中并不怎么害怕。  

她的身子好似夹在山石缝中,不能转动。  

她不住地朝我点头,意思大约是叫我把山石再炸碎一块,她便可以脱身出来。  

我正要照她的恳求去做时,她见我在那里寻思没有表示,好似等得有些不耐烦,脸上渐渐现出怒容,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发出一种暗蓝的光,又朝着我呱呱的叫了两声,又尖又厉,非常怕人。  

同时一阵腥臭之气中人欲呕。  

我也渐渐觉出她的异样来。  

猛然想起在这深山穷谷人迹不到的所在,怎会藏身在这崖洞之中,莫非是妖怪吗?  

我后来越想越害怕,本想用金九将她打死,又恐怕她万一是人,为妖法所困,岂不误伤人命?  

一时拿不定主意。  

正在委决不下,那东西忽然震怒,猛然使劲将身子向前一蹿,蹿出来有五六尺长,张开大口,那个意思好似要咬我一口。  

幸而我同她离的地位很远,又好似有什么东西将她困住,蹿出了几尺光景,便不能再往前进,所以我未遭她的毒手。  

这时我才看出那东西是人首蛇身,蹿出来的半截身体是扁的,并不像普通蛇那么圆。  

周身俱是蓝鳞,太阳光下,晶光耀目。  

我既然看出它是蛇妖,怎肯轻易放过,便将金丸放出,准备将它打死,以除后患。  

谁想金丸刚刚出手,便有一阵天崩地裂的声音,把我震晕在地。  

等我清醒过来,我已回到此地,母亲把我抱在怀中叫唤呢。  

想起适才事情,好似做梦一般,忙问母亲是怎么回事。  

母亲只叫我静养,不许说话,我才觉出浑身有些酸疼。  

过了几天,才得痊愈。  

后来我又问姊姊,姊姊才对我说起那日情形。  

原来醉仙崖下,那个蛇身人首的妖怪,名叫美人蟒,其毒无比。  

想是当初为祸人间,才被有道力的仙人,将它封锁在那醉仙崖下,用了两道符篆镇住。  

那天被我追逐的小人小马,名叫肉芝。  

平常人若吃了,可以脱骨换胎,多活好几百年,有根行的人吃了,便可少费几百年修炼苦功。  

这种灵异的栖身之所,都是找那有猛兽毒虫所在,以防人类的侵袭。  

我当时不知道,执意要捉回来玩,才用金丸去轰打山石。  

不想无意中破了头一道的符篆,几乎把妖蛇放出,闯下大祸。  

幸而当时擒蛇的人早已防到此着,又用法术将它下半身禁锢,所以只能蹿出半截身子。  

后来我第二次要用金丸打时,那第二道符篆已发生功效,将面前一块山石倒了下来,依旧将它镇住。  

同时我已中了蛇毒,又受了极大震动,晕倒在地。  

幸而母亲将我救了回来。  

据母亲推算,说是那蛇禁锢洞内,已经数百余年。  

它在内苦修,功行大长。  

那肉芝原是雌雄两个。  

雄的年代较久,业已变化成人,雌的只能变马。  

它也知道人若走到崖下,中了蛇毒,便要晕倒在地,所以择那崖前的小洞,作藏身之所。  

那日雄的肉芝骑了雌的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