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射石没羽(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若论这一点咱自是说不过你等。  

俺这个打铁出身的大老粗,斗大的字儿识不了一车,可咱遇上事儿了,就总喜欢自己亲自去看一看,想一想,仔细琢磨一下。  

咱就说这射箭之事吧,从十来岁起练这玩意,到现在三十几岁了,二十年里不知射过多少箭,无论财狼虎豹,还是官军或战马,咱都射过。  

可却从未瞧见哪支箭,能射进石头里去,何况还是把箭杆也射进去,只露出箭羽雕翎在外面的呢?  

别说是石头了,就是一块泥土,那也是不行的啊,你的箭射进去还不到一半,泥土就把箭杆给吸住了,又如何深及没羽,更别说是大石头。  

除非你拿箭来射块豆腐,那才能射得进去嘞!”  

刘宗敏言及于此,不由得发出一阵十分爽朗的大笑,笑罢才又继续说道:“你所言‘射石没羽’之说,我不管他太史公如何了得,总之把箭射入石头里,只留箭羽雕翎在外面这事儿,我看纯属是瞎扯。  

你们要不信我,咱大家不妨现在就当场试上一试,看有谁可‘射石没羽’,倒也不一定非射石头,就射城砖就成,土坯也可,试一试看嘛?”  

他的这番说词不止让刘玉尺大感意外,就连李自成和牛金星、宋献策等人,都觉得刘宗敏的见解十分新颖,极大地出乎了他们的意料之外,心中不能不为之点头。  

罗汝才也毫不例外,他向身旁的李自成点头说道:“捷轩,真不愧闯营第一大将,今儿这番话可真给咱这帮子老哥们长脸了啊!”  

牛金星原本对刘宗敏与刘玉尺的争论,并无意参与其中。  

他与宋献策二人虽是旧识,但如今共奉一主,暗中也是在彼此较劲之中,宋献策建言招袁时中为婿,以为羁绊之策,对此他虽未表示反对,但此刻却乐见刘宗敏打压刘玉尺。  

不过,闯王的大舅子高一功在旁边一直递眼色给他,分明是要他出来说句话,以缓和尴尬的场面不至于失控,免得刘玉尺下不了台,反伤了自家人间的和气。  

对此不能再装作看不到,于是他笑着说道:“刘爷的话是有一定道理。‘射石羽没’的故事,本来就值得商榷,我也曾留意过此事,记得班固《汉书》中写到这事儿时,就把‘没羽’两字改作‘没镞’了。  

这镞嘛,自然就是箭头啦,《汉书》上只是说把箭头射到石头里去了,而非是直没至羽。”  

然而,刘宗敏今日却是铁了心要借此打压一番刘玉尺,对牛金星所言并不领情,反而笑着继续说道:“这也不对,箭头也射不进石头里的。  

就说咱自起事以来,天天舞刀弄棒,打打杀杀,却从来未见过谁能把箭头射到石头里去…”  

他说到这里时,略微停顿了一下,扫视周围人等,又继续道:“你们有谁见过的么?要说射箭这个本事,咱们大元帅射箭是出了名的可挽强弓,百步之外透双重绵甲。  

可是呢?…我看…他也不能把箭镞射不进石头里吧!”  

刘宗敏的目光停留在李自成的身上,笑问道:“闯王,你到底能不能啊?”  

李自成笑着回他:“当然不能。”  

此刻,袁宗第也在旁上笑着接言:“当时在商洛山中,我去捉周山的那一次,我的箭都射完了,被困在一个土丘上。  

闯王,是您去接应我的,当时你一箭射到悬崖上,箭头弹了回来,可那石头却只是被射掉了一点皮,这可是我亲眼所见。”  

最后,他还不忘向李自成求证:“闯王,你忘记了没有?”  

李自成沉吟了一下,才道:“是的,那一次我拉了满弓,然箭射到石头上,却又弹了回来,石头只被碰掉一点,还迸出了火星嘞。”  

他还不忘回应刘宗敏道:“这事儿啊,捷轩有经验,他说得对,箭是穿不进石头里的。”  

刘宗敏见自己的话被闯王肯定,心中底气更盛,道:“你们瞧,咱们大元帅,那么强的臂力,都迸出火星来了,也不过是把石头碰掉了一点皮。  

你们这些有学问的人,怎么就那般相信书上说的呢,难道书上说的就句句都对嘛?我看这书上说的话,他也是既有对的,自然就有不对的。  

我劝你们一句,可不要读了书,却反被书愚了啊!”  

李岩在闯王那一桌,此事他也看出来刘宗敏是要拿这个题目,将刘玉尺一军,使他们不要夸夸其谈,但他又觉得不应使刘玉尺太过难堪,以免使小袁营上下与己离心,便拿眼望向宋献策,希望他能出来打个圆场。  

谁曾想,宋献策也是个喜好杂学之人,这时听他们谈得热闹,一时兴起,不由也插言道:“这‘射石没羽’之事,古书上倒是好几个地方都有提到,并非专对李广一人所言。太史公写《史记》将他安在李广身上,旁人自然就写在别的书里,将此事安在旁人身上,其实都不足凭信。”  

“军师,不知还有哪些书上提到过射石设羽,敢望赐教。”  

刘玉尺因知宋献策曾是大相国寺门前相师,以为他只识术藏之法,只懂卜卦堪舆之术,本就对他十分不耻,这时见他也出言,不由面带讽笑地向他发问起来。  

宋献策却并不以为意,他略想了一想,就开口说道:“嗅,想起来了,好像读《吕氏春秋》时,在《精通》一篇上有那么一句话‘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先也。’。  

这兕就是犀牛、野牛一类,养由基要射兕,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