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威远营,授勋(2/3)
吩咐之事做好,从不参与其他别的事务,虽也是宣北军核心圈内人物,但在外间却声名不显,这才被大家选择性遗忘了。
而现在张诚猛一点到吴志忠的名字,大家都是一愣,但转念一细想,以吴志忠之能来做“威远营”主将,似乎是最佳人选。
被部下千总钱睦石点醒的吴志忠,大步走上高台,他一脸凝重地从永宁伯张诚手中接过“威远营”的营旗。
威远营营旗的旗杆比其他五营足足长了五尺,竟有两丈三尺长,旗也同样为长方形支出于杆旁,旗色为黄质,赤火燄脚,旗心绣了“威远”二字,旗边绣麒麟纹,以金枪罩顶,衬以豹尾作穗。
如此长的一杆大旗,吴志忠仅仅凭一只左手便稳稳擎在掌中,足见其左手臂力和腕力有多惊人,可见这几年里他除了募兵、练兵,也并没有就此颓废。
当年的吴志忠在伤好之后,为了有朝一日还能领军杀敌,他苦苦哀求张诚不要将之放去地方,而仍然留于军中。
他虽如愿以偿地留在了军中,更是负责募兵练兵之事,但在心中却也十分清楚,自己少了一条右臂,上阵杀敌的愿望怕是难以实现。
但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他便不会放弃,因此练兵之余,吴志忠便开始悄悄练习左手刀法,以期能再有上阵的机会。
之所以练刀,完全是因为失去右臂后,他已经与枪矛一类长兵器绝缘,惟有短刀短斧短锤一类近战兵器,还能一试。
而斧锤鞭一类近战兵器,大多靠力气挥击砸伤敌人,他右臂断了之后,身体平衡便不好掌握,而且力气也明显弱于以前,所以便选了腰刀作为新的兵器。
吴志忠苦苦坚持,挺过最初的不适应后,便渐入佳境,在其不懈的努力之下,左手刀法果然练成,且臂力也明显强过以前。
不过,即使如此,他也是见营旗稳稳举在手中,并不敢似前面五营主将那般挥动营旗,片刻后,一名身体强健的亲兵便即奔上前来,从他手中将威远营旗接过,回到阵前。
各营授旗完毕,接下来便是为在辽战中建功的英勇将士们授勋了。
按照张诚的吩咐,幕僚们早已将各营建功将士名录备妥,各营的建功将士代表将上台接受奖赏,而在辽战中军功卓著,表现优异的功臣们则是单独上台授勋。
永宁伯张诚、宣大总督张福臻、宣府巡抚江禹绪等各官各将,将分别给各营功臣表功授勋,并当场发放奖赏。
如在百步外一铳命中满洲镶红旗分得拨什库的李名九、未入伍前既在阵前一举击杀满洲正黄旗固山额真的辽民方四虎等人。
还有在外出哨探时遭遇奴贼大队,却能死战不退而英勇负伤的张金泰;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在战场上拼死战奴的英勇将士。
这一次共计评选出二十八位辽战功臣,他们中既有李名九、方四虎、张金泰这样本人能够出来领赏的,也有那些将性命捐躯在辽东战场之上,只能由其家中遗属代替领取奖赏。
而张诚为功臣们准备的勋章,则是参照了后世的功勋章样式,采用全铜打制,可以别在衣服上来展示给其他人看的。
勋章上中间是虎枪与火铳相交的图案,而在图案的下面则刻有“战功卓著”四字,以此来纪念在战场上建有殊功的将士。
在近万将士的全情关注之下,授勋仪式顺利进行,将士们对这一新颖的形式抱有极大的兴趣,对能上台领奖的功臣都十分羡慕。
永宁伯张诚在给每一名功臣授勋时,都有官员在高台上大声宣读功臣们的英勇事迹,以彰显其功。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想要通过这种仪式,激励全军所有的将士对荣誉的崇拜,如此一来,在今后的战场上就会有更多的英勇将士,追随今日楷模的英勇事迹,前仆后继地英勇奋战,以期能够像他们一样登台受赏。
褒忠祠巍峨的院落笼罩在温暖的阳光之下,特别是宣大总督张福臻亲笔写下的“褒忠祠”匾额,更在阳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
三日前,永宁伯张诚在赤城堡南郊的大校场上,举行了规模宏大的表功授勋仪式后,堡城内外那种热闹的喜庆气氛还没有散去。
而此时因公祭仪式也是才结束不久,褒忠祠的内堂与外院,到处都是一片香火缭绕,前来为各自亲人上香祭拜的军民百姓,每日里都是络绎不绝。
尤其是褒忠祠的后山上,那里有一块向阳的平地,矗立着密集的阵亡将士墓碑。
一个老妇人正在其中一块墓碑前上香,她身旁左近的墓碑前,同样也有许多来上香的人们,青烟伴随着纸钱烧成的灰烬,随风飘起。
“俺地儿啊,大将军说啦,你的牌位将安放在这褒忠祠内,以后,大将军每年都会前来为你设祭,还有神官四时祭祀不断,你在那边就享福吧。“
“家里边地事伱也用不着愁嘞,你杀鞑子的封赏,还有抚须银钱都给咱发下来了,足有好几十两呢。
大将军还给咱家田地免了三年的田税,这耕作种田的事啊,也不用愁嘞,咱那堡子里也成了互助社,有那青壮的大小子帮咱家犁田耕作。
噢,对了,这每个月里堡上还给咱家发抚恤的粮米,我和孙儿饿不着哩,你安生在那边享福,记着保佑虎子平平安安,等他长大了,娘还送他去给大将军当兵杀敌…”
这老妇人在墓碑前絮絮叨叨地说个没完,既有对自己儿子的思
而现在张诚猛一点到吴志忠的名字,大家都是一愣,但转念一细想,以吴志忠之能来做“威远营”主将,似乎是最佳人选。
被部下千总钱睦石点醒的吴志忠,大步走上高台,他一脸凝重地从永宁伯张诚手中接过“威远营”的营旗。
威远营营旗的旗杆比其他五营足足长了五尺,竟有两丈三尺长,旗也同样为长方形支出于杆旁,旗色为黄质,赤火燄脚,旗心绣了“威远”二字,旗边绣麒麟纹,以金枪罩顶,衬以豹尾作穗。
如此长的一杆大旗,吴志忠仅仅凭一只左手便稳稳擎在掌中,足见其左手臂力和腕力有多惊人,可见这几年里他除了募兵、练兵,也并没有就此颓废。
当年的吴志忠在伤好之后,为了有朝一日还能领军杀敌,他苦苦哀求张诚不要将之放去地方,而仍然留于军中。
他虽如愿以偿地留在了军中,更是负责募兵练兵之事,但在心中却也十分清楚,自己少了一条右臂,上阵杀敌的愿望怕是难以实现。
但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他便不会放弃,因此练兵之余,吴志忠便开始悄悄练习左手刀法,以期能再有上阵的机会。
之所以练刀,完全是因为失去右臂后,他已经与枪矛一类长兵器绝缘,惟有短刀短斧短锤一类近战兵器,还能一试。
而斧锤鞭一类近战兵器,大多靠力气挥击砸伤敌人,他右臂断了之后,身体平衡便不好掌握,而且力气也明显弱于以前,所以便选了腰刀作为新的兵器。
吴志忠苦苦坚持,挺过最初的不适应后,便渐入佳境,在其不懈的努力之下,左手刀法果然练成,且臂力也明显强过以前。
不过,即使如此,他也是见营旗稳稳举在手中,并不敢似前面五营主将那般挥动营旗,片刻后,一名身体强健的亲兵便即奔上前来,从他手中将威远营旗接过,回到阵前。
各营授旗完毕,接下来便是为在辽战中建功的英勇将士们授勋了。
按照张诚的吩咐,幕僚们早已将各营建功将士名录备妥,各营的建功将士代表将上台接受奖赏,而在辽战中军功卓著,表现优异的功臣们则是单独上台授勋。
永宁伯张诚、宣大总督张福臻、宣府巡抚江禹绪等各官各将,将分别给各营功臣表功授勋,并当场发放奖赏。
如在百步外一铳命中满洲镶红旗分得拨什库的李名九、未入伍前既在阵前一举击杀满洲正黄旗固山额真的辽民方四虎等人。
还有在外出哨探时遭遇奴贼大队,却能死战不退而英勇负伤的张金泰;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在战场上拼死战奴的英勇将士。
这一次共计评选出二十八位辽战功臣,他们中既有李名九、方四虎、张金泰这样本人能够出来领赏的,也有那些将性命捐躯在辽东战场之上,只能由其家中遗属代替领取奖赏。
而张诚为功臣们准备的勋章,则是参照了后世的功勋章样式,采用全铜打制,可以别在衣服上来展示给其他人看的。
勋章上中间是虎枪与火铳相交的图案,而在图案的下面则刻有“战功卓著”四字,以此来纪念在战场上建有殊功的将士。
在近万将士的全情关注之下,授勋仪式顺利进行,将士们对这一新颖的形式抱有极大的兴趣,对能上台领奖的功臣都十分羡慕。
永宁伯张诚在给每一名功臣授勋时,都有官员在高台上大声宣读功臣们的英勇事迹,以彰显其功。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想要通过这种仪式,激励全军所有的将士对荣誉的崇拜,如此一来,在今后的战场上就会有更多的英勇将士,追随今日楷模的英勇事迹,前仆后继地英勇奋战,以期能够像他们一样登台受赏。
褒忠祠巍峨的院落笼罩在温暖的阳光之下,特别是宣大总督张福臻亲笔写下的“褒忠祠”匾额,更在阳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
三日前,永宁伯张诚在赤城堡南郊的大校场上,举行了规模宏大的表功授勋仪式后,堡城内外那种热闹的喜庆气氛还没有散去。
而此时因公祭仪式也是才结束不久,褒忠祠的内堂与外院,到处都是一片香火缭绕,前来为各自亲人上香祭拜的军民百姓,每日里都是络绎不绝。
尤其是褒忠祠的后山上,那里有一块向阳的平地,矗立着密集的阵亡将士墓碑。
一个老妇人正在其中一块墓碑前上香,她身旁左近的墓碑前,同样也有许多来上香的人们,青烟伴随着纸钱烧成的灰烬,随风飘起。
“俺地儿啊,大将军说啦,你的牌位将安放在这褒忠祠内,以后,大将军每年都会前来为你设祭,还有神官四时祭祀不断,你在那边就享福吧。“
“家里边地事伱也用不着愁嘞,你杀鞑子的封赏,还有抚须银钱都给咱发下来了,足有好几十两呢。
大将军还给咱家田地免了三年的田税,这耕作种田的事啊,也不用愁嘞,咱那堡子里也成了互助社,有那青壮的大小子帮咱家犁田耕作。
噢,对了,这每个月里堡上还给咱家发抚恤的粮米,我和孙儿饿不着哩,你安生在那边享福,记着保佑虎子平平安安,等他长大了,娘还送他去给大将军当兵杀敌…”
这老妇人在墓碑前絮絮叨叨地说个没完,既有对自己儿子的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