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围点打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双阳郡,唐军中军大帐。  

程武一手抱臂,另一手捋着下巴的胡须,看着眼前的沙盘,半眯着眼睛,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此时在他的面前,是一个巨大的沙盘,上面插满着各种旗帜和标志。  

沙盘这东西,唐国以前是没有的。  

这种东西,是当初在京师的时候,李源和程武在闲聊的时候说的。  

李源虽然不懂什么带兵打仗,但他的认知方面,却比程武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正所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李源作为一个从信息大爆炸世界来的人,虽然他没有参过军,也不是军迷。  

但在平时的耳濡目染下,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  

比如说什么36计,什么游击战了,什么孙子兵法,或者是闪电战啥的。  

这些东西,虽然李源没有记住全部,但也能说出一点半点来。  

虽然李源说的时候是东一嘴西一脚的,但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一辈子的程武,却是从里面听出很多心得出来。  

后来他更是把这些东西,和自己的作战经验整理起来,搞了一个李氏兵法,献给了李源。  

纵然是脸皮厚如墙的李源,看到这本李氏兵法,搞得也是面红耳赤。  

当然了,除了战术兵法之外,李源也讲了一些辅佐作战的物品。  

比如说沙盘,或者是为主帅提供作战计划的军参谋,以及战马三件套,等一类的物品。  

程武作为一名主帅,了解这些东西以后,第一时间就清楚了这些东西的重要性。  

所以在出征的路上,他便一一的把这些东西搞了出来。  

哪怕是有些东西,他暂时还没搞清楚,但先搞出来个框架也是好的。  

这样等以后搞清楚了,也不会手忙脚乱。  

当来到双阳郡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命令先搞出一个沙盘。  

为了造好这个沙盘,可是费了不少力气。  

狮鹫骑士和哨骑,足足忙活了大半个月,才搞定了这个沙盘。  

眼前这个沙盘,可以说是十分精确,上面几乎记录了方圆500里之内,所有的城市乡村,以及河流道路,哪怕是最小的山路,哨骑们都打听了出来,一一标识了上去。  

而此时在这个沙盘的周围,一名名身穿书生服的人,来回走动。  

有的在听哨兵禀报军情,有的则是拿起一面面小旗子,插到了沙盘上。  

此时沙盘上某个位置,一个红色的旗子孤立在那里。  

在他的周围,则有四个蓝色的旗子,将他紧紧包围。  

而这些蓝色旗子,则是被外面的六个红色旗子包围着。  

同样在沙盘其他的位置,一个个红色的旗子,将一个个主要的干道全部占据。  

就在程武抱着肩膀,正在思考着什么的时候。  

一名老将走到了他的身边。  

老将看了一眼,那根孤立的红旗子,有些不安的说道:“大帅,您这样把秦将军当做诱饵,是不是有些不好!毕竟他是陛下的人。”  

对于老将的话,程武没有做任何回答,反而抬手指着沙盘上某个位置,对着正在插旗的书生道:“让19军团在这里埋伏下来,一旦江城那边有部队过来,就立刻将其消灭。”  

书生听完点了点头,快速的从旁边抽出一张纸,写出刚才程武下的命令。  

随后等程武确认完,盖上了帅印后,这名书生便快速的走出大帐,前去下达命令。  

等这书生走后,程武拿出代表19军团的旗帜插到了沙盘上,同时也开始回答那名老将的问题。  

“当初在路上的时候,我就跟秦琼说过,作为先锋官,他要随时做好被我当诱饵的心理准备,同时也要做好马革裹尸的准备。”  

“另外,陛下也跟我说过,仗如何打,死多少人,死的是谁!他不管!他只要最后的胜利。”  

“所以,你的担心是没必要的。”  

老将听完无奈的叹口气。  

“那为什么您在计划实行的时候,不告诉秦将军一声,也要让他做个心理准备。”  

程武看了他一眼,淡淡的说道:“想要骗过敌人,就要先骗过自己人。”  

说完便不再搭理这名老将,转头继续盯着沙盘,心中开始推演着作战计划。  

程武此次用的作战计划,便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围点打援。  

作为唐国大将军,全国各个军团长的资料,他都非常熟悉。  

当他知道孤立在外的联军将领,是荀炎的时候,他心中就开始了谋划。  

对于荀炎,程武是有一定了解的。  

是一个很有才华,很有能耐的的人,只要稍微培养,便可成为军队的顶梁支柱。  

但是,年少成名,位居高位,让这个小家伙未免有一些高傲自信,不把他人放在眼中了。  

要知道当联盟军知道,程武是统兵主帅的时候,第一时间不是跑过来,跟他这个老头子进行对战,反而龟缩在了城市里,打算搞拖延战术,一点一点的拖垮朝廷大军。  

联军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两点。  

一是,程武的名号,实在太强,他们没有信心,在战阵冲锋上,打败这个老头。  

二是,他们得知朝廷的粮食可能不太充足。  

也正因为如此,粮草丰富的百王联军,决定就这样驻扎在城市里,打算把朝廷军的粮草消耗光,然后等程武这边士气全无的时候,搞一个反攻,一举打败朝廷主力军队,然后一路横推到京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