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刺史邓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上颖城内。  

刺史邓真带领着贴身侍卫,巡查着城内的防务。  

自打早上开始,邓真右眼皮就不停的狂跳,总觉得会有什么大灾难降临。  

心中不安之下,邓真几乎天一亮就爬了起来,开始巡查整个城池上下,以防止有什么意外发生。  

如今随着灾情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难民聚集到城下。  

据今天早上的统计,城下的难民数量已经高达了数十万。  

作为一州刺史,对于眼前的这种情况,邓真心中是最清楚的。  

由于朝廷不发赈灾粮,民怨越来越大,只要出现丁点意外,整个江州将会万劫不复。  

一旦整个江州将会兵灾四起,他这个江州刺史,将会成为第一个倒霉的人。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邓真几乎每天一封奏章的往朝廷里送,希望朝廷能以尽快的速度,发放赈灾粮饷,解决江州灾情。  

可从去年到现在,朝廷回复的只有一句话,朝廷储粮不足,由地方自行解决。  

看到朝廷的回复,邓真气得几乎要吐血。  

朝廷那帮大老爷们也不想想,如果他能解决,会每天像催命一样往朝廷上奏章吗。  

朝廷指望不上了,邓真只能把目光转向了江州的世家,和那些藩王们。  

在他想来,这些人常年受朝廷恩惠,如今朝廷遇到了困难,这些人应该会慷慨解囊,来帮助朝廷度过眼前的困难。  

可结果呢!  

当他登门拜访的时候,这些世家都是好茶好水的招待着,一副招待贵宾的样子。  

可以等他提出要借粮,原本满脸欢笑的世家们,瞬间变成了苦瓜脸,开始对着他大倒苦水。  

说什么自己家里粮食,只够一家人每天喝一碗稀粥的,如果借出一点,全家人都要饿死。  

甚至有那些过分的,直接询问朝廷什么时候发赈灾粮,他们一家老小,都等着朝廷救援呢。  

而那些藩王的表现更过分,每当他上门求见的时候,那些藩王们都是穿着一身破烂走出来,甚至还会让自己的妻妾拿着破棍破碗,打算上街要饭。  

每当见到他的时候,那些藩王更装出一副饿虚弱的样子,抱着他的大腿嚎啕大哭,希望他这位刺史能看在他们这些藩王,镇守地方的份上,送点粮食给他们,让他们活下去,继续为朝廷效力。  

世家和藩王的做法,让邓真彻底的开了眼,他终于明白了,他当初离京的时候,柳相为什么会跟他说,世家如无耻,藩王更在其上。  

想着世家和藩王的丑恶嘴脸,邓真恨的是牙根痒痒。  

可无奈的是,他又拿他们没办法。  

世家关系网络错综复杂,根本不是他一个刺史,能够拿捏得住的。  

而藩王只有陛下和宗人府,才有管理的权利。  

所以他这个刺史,明面上是一州军政之主,但实际他能管的人真的没多少。  

军队方面,由各自军团长管理,他这个刺史只有调兵权,没有指挥权。  

而政权方面,各城太守都有自己的靠山,对他这个刺史的政令,几乎都是阴奉阳违。  

表面上听你的,私底下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  

这就是没有世家后台的下场。  

邓真十分怀念当年陪伴陛下读书的日子,想当初在陛下身边的时候,哪有这么多尔虞我诈。  

一想到皇帝,邓真眼中忍不住渗出了水雾。  

“陛下,如果您在天有灵,就保佑朝廷度过这次灾难吧!”  

抬手擦了擦眼角的泪水,邓真看了一眼,舞宴传来的方向,叹了一口气,打算回去继续写奏章,看看朝廷能不能挤些粮食出来,先给他应应急。  

“大人!大人!朝廷来人啦,有粮食啦,有粮食啦!”  

就在邓真刚转身的时候,一声声惊喜的呼喊,从远处响起。  

邓真闻声看去,就见刺史府的属官,快步的向他这里奔了过来。  

“什么!朝廷来人了,有粮食了。”  

听到对方的呼喊,邓真先是愣了一下,随后惊喜的连忙迎了上去,抓住对方的手问道。  

属官用力的点了点头,声音激动的说道:“来了来了,他们一来就去了粮仓,然后空荡荡的粮仓,就堆满了粮食。”  

“太好了,太好了!”  

一听到粮仓堆满了粮食,邓真激动的连连叫好。  

只不过激动之后,他有些疑惑的问道:“不对呀,城门都已经关了,他们是从哪里进来的?还有外面那么多灾民,他们粮食是怎么运进来的?”  

一提到朝廷的人是怎么来的,属官就激动的手舞足蹈。  

“大人,你没看到啊?他们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他们坐的那个坐骑又像狮子又像鹰,背上还长了两个大翅膀,就那样哗啦啦的从天上飞下来。”  

看到这家伙又说又比划的样子,邓真表情一阵古怪。  

“你是不是饿糊涂了,这世界上哪有这种怪物!”  

看到邓真不相信,属官也急了拉着他就往县衙里走,“哎呀,大人,我说不清楚了,您自己去看看吧!朝廷来的人正在县衙里等着您呢!”  

看这家伙说不清楚的样子,邓真无奈的摇了摇头。  

等二人回到县衙以后,邓真就发现看门的府兵已经换人了,现在看门的是一群身穿黑色铠甲,头盔上插着一根黑色羽毛的士兵。  

那守门的士兵,见到有人过来,直接拦了下来。  

“这位兄弟,我身边的这位是本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