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赢高回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秦国,咸阳宫。  

赢高在宽敞的大殿中,不停的来回走动。  

此时的他心情非常紧张,他终于要见到他那位亲哥哥了。  

对于这位哥哥,赢高从小都没见过。  

据母亲说,哥哥在出生之后,就被秦皇抱走,打算将其当为储君培养。  

也因此,从小到大他只听说过他有个哥哥,但从来没有见过,甚至连书信来往都没有。  

如今他走投无路,来到了秦国,不知道这位哥哥会不会收留他。  

如果这位哥哥不收留自己,那自己又该前往哪里。  

回想着两个月的狼狈逃命之路,赢高还是后怕不已。  

这一路上,他们不停的遭受道追杀,甚至有好几次他都险些丧命,后来如果不是太子妃的父亲派兵来救,恐怕他已经死在了半道之上。  

“该死的张家,你们等着吧!本王一定要把你们灭家超族。还有李源那个杂种,本王要活剥了你的皮,把你的骨肉剁碎,去喂狗。”  

“好!有仇必报,才是我赢家男儿本色。”  

就在赢高发誓要报仇雪恨的时候,一声叫好,突然从后殿中响起。  

赢高闻声转头看去,就见一名中年男子,身穿黑色龙袍,带着一名官员大步的走了进来。  

看到来人的穿着,赢高瞬间就明白了对方是谁。  

伸手整理了一下衣服,赢高连忙大礼参拜。  

“秦国赢高,拜见秦皇陛下。”  

龙袍男子看到赢高大礼参拜,眼中闪过满意之色,大笑的快步走上前,将其扶起。  

“哈哈哈,你我本是兄弟,何须多礼,快快起来,快快起来。”  

龙袍男子将赢高扶起,先是上下打量了一半,随后带着心疼的语气道:“二弟,辛苦你了,从今天起,不会再有人伤害你。”  

听到这话,赢高那是感动不已,双眼含泪的喊了一声皇兄。  

瞬时间,两人一副兄友弟恭的样子。  

后面的大臣,看到两人兄弟情深的样子,嘴角不自觉的抽搐了一下。  

如果不是他耳边还回响着,陛下刚才在后殿说的话。  

还真以为两人感情有多深呢。  

随后的时间,两兄弟便坐在那里谈起了往事。  

提到有趣的事情,两人哈哈大笑。聊到了伤心事,两人就抱头痛哭。  

当提到赵太后被唐人残忍杀害时,两兄弟更是哭的伤心欲绝,秦皇更是险些抽了过去。  

在旁边的大臣,看到两人那假惺惺的样子,嘴都快抽歪了。  

一直过了一个多时辰,两兄弟假惺惺的叙旧终于结束,开始谈起了正事。  

“二弟,我听说此次来秦国只有你一人。”  

赢高无奈的点点头。  

“唐国太子妃与皇太孙,留在了玉门关,并没有与我来秦国,期间我也多次相劝,只不过都被她们拒绝了,我也与其父有过交谈,也出言拉拢过他,让他归顺我们秦国,只不过他并没有答应,不过根据我的观察,只要我们这边给出优厚的条件,此人是可以拉拢过来的。”  

秦皇闻言与大臣对望了一眼,随即继续询问道:  

“那唐国现在国内的情况如何?”  

赢高想了想回道:“现在什么情况我不太清楚,不过我从玉门关离开的时候,听太子妃的父亲说过,唐国各个藩王因不满李源谋反夺位,已经联合在一起,其兵力高达百万,随时都有可能推翻朝廷。  

而江州那边,又因为旱灾蝗灾的原因,已经是饿殍遍野,再加上朝廷没有粮食救援,已经民怨沸腾,只要有心人点一把火,绝对会叛乱四起。而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里去,各地藩王税收高达八成,旗下百姓更是生不如死,我甚至还听说。有的藩王还执行着初夜权。”  

随着赢高讲述,秦皇脸上的喜色越来越浓,最后更是哈哈大笑了出来。  

大致了解了唐国的情况,秦皇好好的安抚了一下赢高,更当场册封他为唐王,赏赐了府宅和奴婢。  

看着兴高采烈离开的赢高,秦皇微笑的转头看着身边的大臣问道:“吕相,怎么样?”  

那名大臣微微一笑,“唐国统治如此残暴,理该我大秦取而代之。”  

“哈哈哈…”  

高兴的大笑了一阵,秦皇大步回到了龙椅上,看着那大臣道:“我早就说过,父皇和母后计策实践起来实在太慢了,中间只要稍有差池,就会前功尽弃。”  

大臣点了点头,“陛下此言不错,眼前这种情况就是计划出了纰漏,谁能想到最后摘桃子的竟然是张家和那位二皇子。  

不过太后的计划,还不算失败,最起码唐国已经被搞得内忧外乱,如今只要等待百王联盟和唐国朝廷打起来,然后我们在江州那边点起叛乱之火,我秦国便可一举拿下唐国。  

等拿下了唐国,陛下施展些仁政,减免点税收,便可一举收取唐国民心。  

随后我们对唐国的世家贵族阶层,进行拉一批,压一批,杀一批的政策,唐国便可被我们掌握在其中。”  

听着大臣的计谋,秦皇赞同的点了点头。  

“吕相的想法,与朕不谋而合。当务之急,我们第一个目标,便是把玉门关的吴家拉过来。唐国没有了玉门关这个天堑,就变成了待宰的羔羊。”  

吕相点了点头,随后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皱着眉头道:“金国那边不知道陛下怎么安排,要知道当初先皇可是与他们的可汗有过约定,让他们先劫掠一番,我们在装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