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趋吉避凶二重臣、偷奸耍滑阁部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有了正德年间,整整十六年有余的经历,也就不难怪杨廷和不会如此死死相争。  

就算是杨廷和、朱厚熜二人交心相谈,但此事也无法落幕。  

杨廷和不可能,去相信一个虚无缥缈的承诺,不可能会将希望寄予,虚无缥缈的日后朱。  

同理,朱厚熜亦不会相信杨廷和,真的只是愿意用心辅佐,而无其他意思。  

若朱厚熜熟读明史、明实录、明通鉴、罪惟录、明史记事本末等等这些关于明代史集,或许会信。  

但朱厚熜且却没有看过一章,甚至连明史·武宗本纪、明史·世宗本纪都没看过。  

他所看过的明代典籍,只有现在的大明会典,所以他不会有任何上帝视角。  

更不可能知道,历史上的朱厚熜,是如何评价杨廷和,以及各种明朝史书,以及各种史学家对杨廷和的评价。  

当然,话又说回来,就算朱厚熜真知道这些实情,可结果又如何?  

因为屁股方向不同,是故二人还是有一争,这点不会因为杨廷和,真的是辅弼良臣,朱厚熜就不会针对。  

针对杨廷和,乃是他现在主要政治目的。  

只有打压住杨廷和,他才能更加伸展自由。  

而非永远有一个人,在旁边威胁。  

赵匡胤一句话说的非常对,“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便是如此!  

杨廷和不被打压。  

或者说,任何一个老臣不投靠他,他都会进行打压!  

只有将这些人全部按住,他才能放心自如当皇帝。  

皇权就是个怪兽。  

哪怕朱厚熜受的是新时代ts教育,但毫无例外,依然会被影响。  

哪怕只是区区数天功夫而已,但足以将一人给扭曲。  

权利就是一个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再也无法关闭。  

而且朱厚熜没来之前,也不是什么从来没接触过权利的泥腿子。  

他在自家公司,肆意妄为的日子,让其甘之若饴。  

俗话说得好:“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  

若朱厚熜只是一个平凡明代藩王也就罢了,可偏偏他坐上了那把青色龙椅,也就足以让其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至于梁储在想些什么,朱厚熜不懂,也更不想懂,但是梁储的话,他却早有预料。  

梁储最近表现,以及袁宗皋所对他讲的事,就足以看出,此人虽谏,但不会犟着牛头。  

于此,此事也在意料之中。  

是夫,朱厚熜缓缓点头:“既然二公无有异议,明日我便传旨!”  

此次朱厚熜本是只需要二人没有但对之言即可,至于二人同意与否并不重要。  

他需要的是一个态度而已。  

一个吏部尚书、一个华盖殿大学士,两人没有异议,那就任何人阻止不了此事。  

本为一个皇帝自专之事,如今朱厚熜还与当朝重臣商议,百官还能有何话说?  

朱厚熜一言之后,紧接着又说道:“陆松之妻乃吾之奶娘,与朕有哺育之恩,我以为可迁其为锦衣卫千户,不知二位有何看法?”  

当朱厚熜问这句话时,二人变得愁眉紧锁,因为此事并非二人能决。  

换言之,皇帝在此刻只邀请二人前来,却要商谈锦衣卫之事,乃是别有用心之举!  

二人前后一思,心中当即大骂。  

这陛下哪里是重视重臣?  

分明就是将二人放在火上炼烤,赶鸭子上架罢了。  

此前二人还只以为,皇帝邀请自己入文华殿奏对,只是为了谈论袁宗皋升迁一事,可是今这时的举动,让二人不禁心中顿起凄凉。  

锦衣卫虽是亲卫,但依然属于武将体系,故而升迁之事,即使要找,也应找兵部相论,而非询问二人一个吏部、一个内阁。  

此前王琼说可迁陆松为锦衣卫,那是建议性,皇帝同意与否,则与其并无干系,并不算越权。  

可如今场面换了,乃是皇帝垂问,迁陆松为锦衣卫千户,二人有什么同意与否。  

这其中内含之意,则完全不同。  

皇帝如何升迁,王琼回答看法,则此事决定权在皇帝,不在说出看法之人。  

皇帝询问可否,则二人需要为皇帝一决,这件事则有帮助皇帝决定之人承担。  

此二者看似相同,实则我中含义截然不同!  

且这让二人怎么回答?  

回答不可?得罪皇帝。  

回答可以?分明是越权。  

回答恭请圣裁?这个可以有。  

但是此时二人已经被朱厚熜忽悠上了贼船。  

此前袁宗皋之事,朱厚熜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朱厚熜只要将消息传开,“皇帝询问迁袁宗皋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吏部尚书与内阁大学士有何意见,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皆未有意见。”  

这群臣还能放过二人?  

至于为迁袁宗皋,为翰林院侍读学士,二人没有意见,这点已经无关紧要。  

因为群臣不可能知道,皇帝和王天官、梁阁老商谈期间,发生了何事,王琼与梁储是如何回答。  

而且百官也不会给二人任何解释机会。  

这件事也只可能等到众人修实录,看了史料之时才会明白,这番交谈,是怎么一回事。  

但那时重要吗?  

并不重要。  

最起码皇帝已经死了,就算是有天大怨言,又能如何?  

于是乎,这个火山口二人算是坐定了。  

或许这也是皇帝,为了给二人一个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