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南熏坊遗臣忠心、刘洛阳被人讥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南薰坊、杨家。  

因杨廷和吐血晕倒一事,杨廷和阖府上下忙前忙后,整个大明也跟着乱作一团,变得人心惶惶。  

不过幸好,杨家尚有长子杨慎处理家中事务,朝堂也有梁储暂时顶住压力。  

但明眼人看出,此非长久之计,如果杨廷和就此落幕,则大明必然陷于泥潭…  

“大夫,我父如何?”  

杨慎与天庭饱满,地额方圆,一脸福相的杨廷和长相不同。  

杨慎脸型窄长,且颧骨突出,虽然三十余岁,却显老成之相。  

双眼炯炯有神,充满智慧之色,身穿素色暗花道袍,头戴网巾,浑身上下充满书香气息。  

杨慎见大夫诊断完毕,关心父亲的他急忙上前询问。  

大夫先将脉枕等物事收起来,边写药方,边宽慰杨慎:“杨编撰莫要着急,杨阁老不过是气火攻心,并无大碍,在下开一剂药方,阁老再休养一阵,便可无碍。”  

杨慎拱手作揖:“那有劳足下!”  

将药方递给杨慎手上后,御医起身告辞:“杨编撰客气了,千钧重担压于阁老身上,我尽些绵薄之力,不值一哂。  

倒是足下还须多多劝导阁老,注意身体,勿要操劳过度。在下还要回医馆,也就不再打搅。”  

“在下送大夫!”  

杨慎将大夫送至房外,文武百官皆涌上前,七嘴八舌要问杨廷和病情。  

“大夫,阁老如何?”  

“大夫,阁老病情怎样?”  

“大夫,阁老无恙否?”  

“朝廷不可缺少阁老,还望大夫妙手救之!”  

“…”  

七嘴八舌,问什么的都有,一时间整个房外一片喧哗,树上飞鸟也因此作散。  

大夫见吵闹声越来越大,就高声叫止诸人:“肃静,肃静,阁老身体无大碍,诸位大人切莫如此高声喧哗,打搅阁老静养!”  

众人听到大夫此话后方才安心,然后相送:“大夫慢走!”  

这时房内丫鬟走出来,对杨慎转述杨廷和之言:“郎君,阁老请诸位阁老、六部老爷入房内一叙!”  

杨慎点点头,后对众人说道:“家父请诸位阁老,及六部部堂,入房内一叙!”  

梁储、蒋冕、毛纪、吏部尚书王琼、户部尚书杨潭、礼部尚书毛澄、兵部尚书王宪、刑部尚书张子麟、工部尚书李鐩九人微微颔首,随着杨慎踏入杨廷和房内。  

房内陈设极其简单,除儒家典籍外,便是史书、以及大明会典、诸司职掌、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大明集礼、大明律、历代名臣奏议等政务,或有关政务书籍。  

书籍罗列有序,书内皆夹有书签,且封皮、扉页略有破损。  

可见杨廷和并非只是装模做样,而是时时刻刻都在研读。  

九人见到床上,脸色苍白的杨廷和后,拱手作揖:“阁老!”  

“诸位来了,予无礼了,诸位快请坐!”靠在枕靠的杨廷和,拱手说道。  

这时房中丫鬟,以及杨慎等,都悄无声息地离开房间,将房门关好,让众人安心商议国事。  

“不知阁老唤我每,可是有何嘱咐?”众人落座之后,看着杨廷和问道。  

杨廷和强打精神,对众人一一说道:“想必诸位已知今日之事。  

大王圣达聪睿,然却因年少固执,不懂宗法继承轻重。虽经我每规劝,亦不为所动。  

如殿下所言一般,彼为人君,吾等人臣,人臣岂可胁迫人君?  

然今日之事,国不可一日无君,万不可如此僵持下去,使朝廷陷入无主之地,公等当入宫请示慈寿皇太后决断此事。”  

王琼心道:“哼哼,吾初早言在先,奈何汝专横跋扈,不与采纳,坏国事者,必新都贼也!”  

虽然王琼心中大骂,但依旧如同学生听讲一般,老老实实看着杨廷和。  

并不是他畏惧杨廷和威严。  

以他吏部尚书的身份,要不是名声有点不好,指着杨廷和鼻子骂都没事。  

但眼下需要以国事为重,尽量避免节外生枝。  

“大王不走东安门,在文华殿受笺一事,虽不知殿下到底在何处受笺登极,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我辈不可等事来临之后,再匆忙安置,倘使大王登极,首当其冲,便是年号,不知礼部可有准备!”  

年号一事,刻不容缓的事情,新君登基,改元建号。  

这是自汉武帝发明年号以降,都是这么干。  

尤其是明朝年号,要跟着一个皇帝一辈子,年号代表着新朝新气象,万万马虎不得。  

“礼部已有准备,如今拟定三个年号,一曰:‘明良’,二曰:‘绍治’,三曰:‘嘉靖’!”  

年号是礼部的事,作为礼部尚书自然当仁不让,当杨廷和询问之事,当即扔出三个年号。  

“礼部有心了!”杨廷和点了点头。  

他可是没有半点违心称赞,这三个年号都非常合适,可见礼部的用心,更可见毛澄的管辖之下,礼部对于新君之事的重视。  

首先“明良”语出尚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意思就是,明君臣良,天下太平,这是对于朱厚熜的希望,同样亦是表达诸臣非奸贼。  

第二个则是“绍治”,绍就是继承之意,说白了是继承明孝宗的弘治中兴,厘清眼下时局。  

第三个是“嘉靖”,语出尚书·无逸:「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其在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