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初会曹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长社之战有两个说法,一是曹操向皇甫嵩献上火攻计,促成长社之战的落幕。  

一个是皇甫嵩亲自施展火攻,曹操在半路阻击,破敌数万,彻底击溃波才部。  

不管是哪个说法,长社之战中,曹操都发挥关键作用!  

也多亏波皓不在,否则的话怕是要出事。  

等待曹操的时间里,张钰在心中感慨道。  

刘康则是无所谓,主要是对曹操不熟悉。  

退一万步说,来济南的国相已经好几任,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没一个。  

各县官员甚至对他阳奉阴违,这济南王做得没意思。  

但凡对世俗还有眷恋,也不会沉迷修炼不可自拔。  

“下官曹操,拜见殿下!”不多时,一个身高略矮的男子进入大殿,上前见礼。  

张钰记得曹操的身高是七尺,每汉尺是0.23米,即1.61米高。  

以现代的角度,一米六的身高,尤其是男性而言,的确有些矮。  

就说张钰自己,十八岁都还是虚岁,身高1.75米,一双大长腿格外惊艳。  

“济南国这边,本王不干涉你。”刘康看向曹操,不知道张钰为何对这矮子那么感兴趣,“但济南国不能乱,否则本王必然请陛下治你的罪!”  

“殿下放心,下官既然来了,济南国必然不会比现在更乱!”曹操不卑不亢的回道。  

济南国乱吗?当然乱,甚至可以说是乱七八糟!  

各地官员贪赃枉法,欺上瞒下,甚至官匪勾结。  

下面群魔乱舞,什么乱七八糟的方士都有,各地淫祠数不胜数。  

就那么说,如果是祭拜孔子道君,炎黄二帝,太一帝俊这些还算正常。  

祭拜秦始皇和蚩尤这样的,也能理解。  

祭拜不知道哪里冒出来,听都没听过的神祇这种就不可理喻。  

“看来你对济南国的情况有些不满?”刘康饶有兴致的看向曹操。不满,不满就对了!  

“在殿下的关注下,济南国一片欣欣向荣。”曹操奉承道。  

张钰在旁边听得无语,这算是奉承?  

根本是嘲讽济南王不管事,任由济南国乱七八糟。  

“嗯,本王期待你的表现。希望你,别像前几任一样。”刘康眼角微微抽搐、  

他只是不想管事,同时政治军事才华不足,但人不傻!  

其实就算有政治军事才华也没意义,又不是西汉,封王那么有才华也不好。  

就不知道陈王怎么想的,趁着黄巾之乱,招揽十万军队。  

也多亏是屯田军,否则估计陛下非要找陈王这个皇叔算账。  

“这也是下官希望的。”曹操点头,低情商认为这是刘康的反讽,高情商认为这是刘康的放权。  

是不是无所谓,反正自己认为是这样就好,况且刘康也的确是那么说的。  

“好了,本王的师弟对你很好奇,你们先聊聊。”刘康也不管那么多。  

反正济南国治理好,他也有好处。  

索性起来,把这里留给两人。  

曹操其实在进来,就注意到这个济南王坐在一起的男子。  

十八岁上下,穿着道服,身份不言而喻。  

知道刘康好修道,以为是他宠爱的方士(各种意义上),谁知道是师弟?  

话说回来,刘康有跟着谁修道吗?  

似乎也没听说过,他有拜过师啊?  

这个不着急,曹操知道,一切的答案,都在眼前这个年轻人这里可以得到。  

刘康回后院,安排人手去试药,大厅这边,只剩下曹操和张钰。  

至于随侍的一些婢女,以及护卫在侧的管亥,自然是当了背景板。  

“不知道长名号?”曹操觉得,自己身为年纪比较大的这边,还是先开口好些。  

“大贤良师——张钰。”张钰开口回道,没有半点迟疑或害怕,也没必要。  

“大贤良师,已经伏诛。”曹操阐述一个事实。  

其实来之前,他也打听过。  

整个济南国,尤其是东平陵这边,大贤良师,或者大贤良师亲传,就不下十几个。  

眼前此人,怕也是冒充大贤良师,沽名钓誉之人。  

只是直觉告诉他,对方没那么简单。  

“倒下一个大贤良师,这个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个大贤良师。”张钰一语双关的说道。  

只要这个苍天依然腐朽,那么起义将永远不会停止。  

只可惜,汉末的起义还不够格。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改朝换代的使命,依然在世家大族的手里。  

或者说,纯粹农民起义能坐稳江山的,只有朱元璋这一个案例。  

感觉上,农民起义就是世家放(逼)出来的探路石,确认可以,就开始改朝换代流程。  

有时候张钰也在想,太平教那么大的规模,张角为什么要造反?  

尤其他身体还不好,起义半年就去世,他造反图什么?  

把两个弟弟,以及所有教徒拉下去陪葬?  

如果并不打算造反,那么在洛阳告密的唐周是什么身份,他真的是父亲的弟子吗?  

记忆里,父亲根本没有个叫做唐周的弟子。  

或者说有,毕竟主祭的祝由科都是他传授,实际上他也就是各主祭的恩师。  

甚至可以说,还是各主祭弟子的师公。  

显然这些都并非他的弟子,真正称得上是弟子的,只有张钰和张宁两人。  

至于马元义,张钰记得并非渠帅,只是主事,处理杂务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