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坑弟(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徐琼不解道:“你不是大夫,居然会替宾之的儿子治病?也罢,这是你要的东西,老夫已详细上奏了有关跟蛮夷谈判的结果,尤其涉及到东边朝鲜和辽东等处的地方事务,不过最近大明跟朝鲜来往不多,似乎如今朝鲜有新主吧?”  

弘治九年时,朝鲜执政的国王,是朝鲜历史上有名的昏君燕山君。  

这个人嗜杀成性,而且喜欢搞一些大的风波,专门跟文人作对,当然他下场也不怎么好,那都是后话。  

总而言之,这个燕山君对大明也不够虔诚,对于大明的朝贡也都断了,之前只是派过使节来通知了他登位的消息。  

张延龄道:“最重要的,还是草原的安宁,跟兀良哈的谈判有了结果,及早公布出去,也让草原其余的部族知道我们大明的态度,我们可不希望草原被谁给纳为一体。”  

“嗯。”  

徐琼对于这种番邦外交的事显然也不感兴趣。  

在徐琼看来,他更在意的是官场的那些尔虞我诈,想的是如何能更进一步,最好在死之前能入阁。  

换了以往,徐琼绝对是不敢有此想法的。  

历史上的徐琼,为自己能当一任的礼部尚书而感觉到此生无憾,但现在有张延龄的相助,令他当礼部尚书顺理成章,显得没多大挑战,而他又是榜眼出身,曾在翰苑为官,按资历来说是有资格入阁的,那对于文官来说…  

可是光宗耀祖,文人最高荣耀。  

“延龄,最近陛下是否有跟你提过,内阁…增人之事?”  

徐琼三两句之后,还是把话题转移到这方面来。  

张延龄本来就是来跟礼部过一下外交文书的,谁知会被徐琼拿入阁的事为难。  

张延龄摇头道:“陛下未曾在我面前提过,我又不是翰苑之官,陛下怎会在我面前透露这些呢?”  

实话实说,又尽量不打击徐琼的积极性。  

如果一棍子就把徐琼打死,那徐琼以后也不会多巴结他,这种长辈对晚辈的巴结,很多时候都是在暗地里进行的,就好像徐琼喜欢给张延龄介绍联姻对象,再或是徐琼暗地里会替张延龄在朝堂说话…  

都是讨好的不同方式。  

徐琼叹道:“老夫老了呀。”  

张延龄心想,你是老了。  

而且老了之后,心思也多了,当个礼部尚书不挺好?非要拿礼部尚书当跳板,难道你入阁之后还能当首辅不成?就算徐溥退下来,后面还有那三位。  

刘健年岁是大一点,但架不住李东阳和谢迁年岁没到退休之后,人家不犯错误的话,你几时能当上首辅?  

世伯啊,做人要知足。  

“今日时候不早,我先告退,以后再登门拜访求教。”张延龄起身行礼。  

徐琼道:“最近听说你跟尚未服阕的程学士走得很近,有时间老夫也去拜会一下,詹事府很多事现在无人打理,陛下对翰苑体系的官员,似也有一些要见,可能近期会有调整,你多留点心。”  

说来说去,还是在提醒张延龄帮忙问问,或是帮说一下他入阁的事。  

“好。”  

张延龄还是不拒绝。  

二人作别之后,张延龄即刻便从礼部离开,往刑部而去。  

皇宫里。  

乾清宫。  

张鹤龄前去探望完姐姐之后,便跑到乾清宫来烦朱祐樘。  

朱祐樘本还想好好问询一下这个小舅子在京营军旅中的感想,等发现张鹤龄是为了利益而来时,朱祐樘也不厌其烦。  

“鹤龄,你为何突然提到盐引的事?莫不是最近府上有什么周转不灵的地方?”  

皇帝说话的口吻,其实跟张延龄也差不多。  

谁都知道你小子最近不缺钱,居然还跑来讨好处。  

张鹤龄憋屈着脸道:“陛下,您忘了之前罚臣的俸了?”  

“那点…算什么?你要是缺俸禄的话,朕回头让人把你的俸禄,以赏赐的方式发还给你便是…”  

哭穷,那就给你应该得的。  

不是没有俸禄吗?或许朕还可以多给你一点。  

张鹤龄道:“可是盐引更值钱啊。”  

话说到这份上,已经属于不要脸了。  

若是以往,他或许还会从张皇后或是金夫人那里,婉转让两个女人来给自己求。  

但现在张皇后染病在身,这种事也就亲自上了。  

他觉得既然自己的弟弟立下那么多功劳,皇帝应该会看重张家人,或许就不会拒绝了呢?  

朱祐樘沉下脸道:“本来赐给你,也是可以的,但这种事还是先问问你们兄弟二人的意见,若是延龄觉得应该赐给你的话,那朕就同意了。”  

“真的?”  

张鹤龄就好像个在央求大人买玩具的孩童一般,惊喜中所带天真的性情,也是溢于言表的。  

本来他黑挺惊喜,等回头一想,自己正是被弟弟拒绝之后,才来亲自求皇帝的,如此说来…  

“陛下,这种好事,臣那弟弟怎会回绝呢?臣就替他答应了,您就赐给臣一人…要不赐给他一些也行,其实他最近很忙,一直在为朝廷办事,都没时间入宫…”  

“是吗?”  

朱祐樘之所以会说问张延龄意见,是因为皇帝知道张延龄肯定不会同意。  

张延龄也不可能前脚上奏了不要赐给勋贵盐引,以乱了盐政,回头就打自己的脸自己来求。  

张鹤龄笑道:“可不是,陛下也应该体念一下他的辛苦吧?”  

“辛苦是有,但你要更辛苦才是,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