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歧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七月初二。  

距离朱祐樘的生日还有两天,这天一早,永康公主朱效茹将自己的妹妹德清公主叫到府上来,是为商讨给朱祐樘贺寿的事。  

“…你那个姐夫,大本事没有,天天跟着张家老二瞎糊弄,那张家老二也是个狠人,朝堂上不管不顾得罪多少人,却是深得皇兄信任,现在都当上户部侍郎,不知皇兄是怎么想的,咱大明朝自开国以来,就没哪个外戚像他这样可以一手遮天…”  

朱效茹本还是要跟妹妹谈贺寿。  

结果一絮叨起来就没个完。  

所说的,无非是丈夫跟张延龄的关系,还有张延龄的所作所为。  

德清显然对她的话题很感兴趣,哪怕总是在说一些有的没的,却还是能提起兴趣,偶尔还能插嘴问上几句。  

“皇姐那边来信说,应该会在今明两日到京师,不用我们去接,他会跟驸马一起到我府上来,到时再叫你。”朱效茹道。  

“皇姐要回来了吗?”  

姐妹二人口中的“皇姐”,是朱祐樘的妹妹,明宪宗的长女仁和公主。  

她跟两个妹妹的年岁还是有差距的,弘治二年便已经出嫁,所嫁的是鸿胪寺少卿齐佑之子齐世美,夫妻二人平时也算恩爱,早就已经诞下子嗣,历史上二人有五个儿子。  

夫妻二人要不是为了给朱祐樘贺寿,一时还不会到京师。  

朱效茹叹道:“皇妹啊,其实咱姐妹三人中,你的条件是最好的,如花似玉知书达理,皇兄很希望你能觅得如意人家,这不皇兄已为你寻了府宅,正准备收拾之后让你搬过去。”  

“啊?”  

德清对此消息还有些意外。  

朱效茹道:“有何好惊讶的,就算你想进道门,也架不住可以有自己的府邸啊,再者说了,你以为皇兄会同意你胡来吗?其实还有件事…不知怎么跟你说…”  

朱效茹面色显得很为难的样子。  

“皇姐还有什么需要隐瞒的吗?”德清面色低落,大概是因自己要当道姑的愿望不能实现,导致心情不佳。  

“是这样,姐姐我就是单独告诉你,你也不能说是我告诉你的…其实皇兄这次想借着千秋赐宴,让你跟张家老二…单独再见一下面…虽然姐姐我平时总是消遣你,说你跟他之间…嗯,有什么,但姐姐也知道你对他的态度,要是你们能成的话,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成,这样的无耻小人还是离他远一点吧…婚配?呸!”  

朱效茹提到张延龄,语气显得很不屑。  

德清则很好奇。  

“皇姐,你之前对他…的态度,好像不是这样的。”德清隐约记得,之前朱效茹可是不断撺掇她跟张延龄之间有来往。  

可眼下朱效茹再提到张延龄,语气好似苦大仇深。  

她显然并不清楚朱效茹跟张延龄打赌将要输,还不打算兑现赌约的事。  

朱效茹道:“之前就是拿你们的事随口说两句,你别往心里去,你见了那厮…就不用给他好脸色,最好替姐姐我骂他一顿,让他总带坏你姐夫…现在你姐夫老能耐,没事跟我吵几句嘴,居然还敢离门而去,不是那厮教的是谁?”  

崔元以前没太大的地位,受了气只能忍气吞声。  

但也是在张延龄的言传身教之下,他开始有了“脾气”,恰恰这种脾气为朱效茹所不喜。  

夫妻之间,谁希望自己是弱势的那一方?尤其还是像朱效茹这样心高气傲的皇室之女,更希望丈夫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中。  

“知道了。”  

德清只是轻轻应了一声,随即又有些魂不守舍。  

连朱效茹都不知这个妹妹在想什么。  

“你可别真是对他动了什么心思,这样的男人不值得托付,虽然他现在没娶妻,但听说府上的妾侍不少。”朱效茹继续发挥八卦之能事。  

“以他的年岁,和如今的地位,没有妾侍也很难吧…”  

“他还得罪了那么多朝臣,在朝堂上都快混不下去。”  

“那只能说明他有本事,别的勋贵怎没有他的造化?”  

“他还喜欢打人…没事就喜欢出去殴打读书人,简直是不成体统。”  

“这件事我也听说,他好像是为查案才打人,连皇兄都知晓。”  

朱效茹:“…”  

德清一怔,随即她意识到,自己好像有意无意在帮张延龄说话,她赶紧解释:“我没有那个意思。”  

朱效茹白她一眼道:“你有哪个意思?”  

这次轮到德清无法回答。  

“这种坏人,你还会对他有心思不成?退一万步说,就算你有意又如何?你当他这样的外戚,会想着娶你这个长公主?皇妹啊,你可千万别刚从歧途上回来,又进入另一个歧途。”  

德清急道:“什么歧途啊?都不知皇姐在说什么。”  

朱效茹看出妹妹还是脸皮薄,也就不再说此话题,叹口气道:“那你准备搬新家吧,千秋赐宴后,我就带你去新宅看看,以后那可能就是你的长公主府…”  

张延龄对于什么皇宫赐宴,没什么想法。  

去皇宫多了,觉得皇宫没什么神秘感,这跟普通的大臣心态不同,对于普通大臣来说能在经筵日讲的时候有个赐宴,那已经是天大的恩赐。  

这两天,他没去朝堂。  

没有理由。  

就是随心所欲“旷工”了,他事后发现,也没人计较这个。  

朱祐樘没派人来找他说此事,皇宫的文臣对此也不太留意,似乎那些人巴不得他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