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奇怪的肉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钟离昧做出转进吴中决定的当天晚上,蒙山土匪逃走了二十几人。  

领头的就是当初跟随“蒙山血豹”下山打劫的“高个刘”。  

第二天上午得知消息的钟离昧,只沉沉叹息了一声,并没有追捕他们。  

“我明白他们的心思。在此处占山为王,不受官府管教,过得其实也算快活。  

等我离开,他们肯定会回来接收此处营寨,也会鼓动后山乡亲们留下。  

只是唉,宋雨,等你去县衙当了官兵,记得劝一劝回到蒙山的老兄弟。  

一定要低调,别大白天跑去直道劫掠财货。  

最多还有两个月,左县尉必定带着县兵从北方返回。  

那时候县令有了底气,绝不会再跟蒙山达成什么默契。  

左亮号称‘三头蛟’,为人最是自负凶狠,也不会容忍有人在他的地盘耀武扬威。”  

对“蒙山血豹”叮嘱一番后,钟离昧继续“分家”。  

无论蒙山土匪如何标榜自己,什么“义军”、“将军”,他们拦路抢劫的强盗本质没有变。  

这些年蒙山山寨累积了不少财货。  

不过财货不是以金银珠宝的方式存在,都被钟离昧换成了粮食、布匹与兵器。  

别看之前“蒙山血豹”下山打劫小羽时,手里拿着崩了口的破柴刀。  

其实在山寨内,藏了不少大秦制式装备。  

都是钟离昧用抢来的金银,从大秦掌管军械库的“史密斯专员”那儿买来的。  

之前下山打劫时,没拿出来使用,是担心刺激到一直盯着蒙山的郡守。  

如今分别在即,钟离昧决定带走所有兵器,搬不走的床弩也全部拆掉。  

“这些东西不能见光,不能让郡守何钟与左县尉看到。”他环顾面露不解之色的土匪兄弟,唉声叹气道:“没错,当初我的确跟你们说,有了这批武器,我们将来必定能大干一场。  

但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初胡人年年叩关,长城防线告急,连县令都亲自跑到乡下拉壮丁,要送到代邑城抵抗匈奴。  

眼看着大秦朝廷一天不如一天,天下烽烟四起近在眼前。  

我们早做准备,蓄势待发,的确能有一番大作为。  

如今我已收到消息,天降昆仑大仙飞羽,直接阵斩匈奴第一仙将张元,之后追杀左谷蠡王休各数千里,还心狠手毒,药死了匈奴十万精骑。  

长城防线压力大减,今后几年匈奴和东胡我估摸着,东胡要完,很可能被匈奴盯上。  

总之,县城的守备军、郡府的‘恒山军团’,都要从北边撤回来。  

他们腾出手之后会干什么,不是显而易见吗?  

朝廷早已颁布‘沈命法’。  

一旦有谁公然与县府发生冲突,官兵为了活命,会拼了命灭掉任何‘义军’。  

哪怕长城防线局势有变,秦失天命的大局势不会变,此时万万不可高调行事。  

先忍住,等将来事变。  

唉,若能留下来与诸位兄弟共守蒙山,我绝不会带着老娘逃亡千里。  

我名声响亮,靶子太大,如今真藏不住了。”  

小羽面上微微颔首,像是十分认同钟离昧的“天下大局分析”。  

心里却在吐槽:你消息也不怎么灵通嘛,我啥时候药死十万匈奴精骑了?而且,张元压根没死。  

不管土匪们心里是否理解钟离昧的分析,他带走了最多的精英土匪——差不多二百三十人,其他人也守不住军械库内的兵器。  

除了武器与干粮,其它物资基本都留给后山的乡亲。  

生活物资给乡亲,少量金银铜钱分给留在钟离县的土匪兄弟。  

最后需要处理的,是一群肉票。  

小羽现在成了蒙山贵宾,可她是怎么上蒙山的?  

和她一样,走小路、走夜路被绑上蒙山的人,男女加起来,还有七八十个!  

他们可没小羽的好运气(好功夫,好手段),都戴着脚镣在后山干活儿呢。  

按照原来的规矩,要等到他们的亲人送来赎金,或者确定他们没用了,钟离昧才会放走他们。  

现在蒙山土匪已经散伙,钟离昧便“大发慈悲”,不要钱了,直接放他们下山。  

蒙山土匪不是小羽遇到的第一波“大秦山匪”。  

之前遇到的七八次,她甚至灭掉其中三个土匪窝的“山大王”。  

大当家、二当家、三当家全部一锅端。  

土匪窝主动散伙,她却是第一次见,在边上看着,感觉蛮新奇的。  

当其中一个“肉票”,踉踉跄跄从她身边走过时,她的心脏突然激烈跳动几下,一种莫名的感应,自然而然从对方身上产生。  

这是非常激烈的心血来潮。  

非大因果不可出现。  

“你等一等!”  

小羽左手笼在袖子里快速掐算,面有疑惑地上前两步,拉住了对方。  

喊他,他不停,一直往前走,她只能用手扯住他的破棉袄。  

“小大王,您不是放了小生吗?”  

他面上有惶恐之色,倒也勉强维持住了仪态不崩。  

小羽上下打量他一番,问道:“你姓什么,叫什么,哪里人士?”  

从背影看过去时,他头发凌乱,身子微微佝偻,藏青色棉袍沾满灰尘与污斑。  

似乎是个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  

此时看到他的正面,虽面有冻疮,皮肤发黄,沾染不少脏污,眼神却像个刚出校门一年半的大学生:有种被社会毒打的稚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