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通关纳税(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若朝中大臣阻止呢?”朱瞻基继续问道。  

“这是为国库开源,最重要的便是得到户部的支持,据臣所知,户部郭尚书乃是山东人,开海与否与他无切身利益。”张忠徐徐说道:  

“相反如今他因为国库吃紧焦头烂额,若能有办法解决他的难处,我想他会鼎力支持的。”  

朱瞻基闻言微微颔首,随即郑重问道“具体如何做?”  

张忠思忖片刻后说道“原来的三个市舶司依旧管理朝贡贸易,而在户部之下重新设立一海关司总管民间出海贸易。”  

“向浙江,福建,广州派出海关分司,负责具体征税事宜。”  

“朝廷可征哪些商税?”朱瞻基继续问道。  

“其一,名’引税’。民间出海贸易的船只,必须由海关分司核准后颁发“船引”,这种船引的税收,叫做’引税’。”  

“东西洋船每张船引抽取引税白银三两。”张忠徐徐说道:  

“其二,名’水饷’。是对出口货物征收的商税,由船商缴纳。”  

“为了简便起见,按照船只大小,即按照可能装载货物的数量,制订固定的税则。”  

“西洋船面阔一丈六尺以上,每船征收水饷白银五两(面阔每多一尺,加银五钱);东洋船稍小,征收西洋船的十分之七。”  

“其三,名’陆饷’。是对进口货物征收的商税,由铺商缴纳。按照货物数量与价值制定税则,如胡椒、苏木等货价值白银一两者,征收陆饷白银二分。”  

“看来你是有备而来呀!”朱瞻基细细听完张忠的方案不由笑道。  

“臣非为私利,只是见陛下为国库操劳,这才将这些想法道出。”张忠说道。  

“你公忠体国,朕是知道的。”朱瞻基感慨道。  

“你将所说的方案写个题本给朕,朕先与户部尚书议一议。”朱瞻基说道。  

“是”  

张忠连忙应道。  

“大报恩寺能够如期完工,你的功劳不小,既然回京了,便好好歇息一番,多来宫中走动,太后也是想见见你的。”朱瞻基看向一直侍立在一旁的郑和微笑道。  

“是”  

郑和连忙应道。  

“好了,你们一路奔波,也十分辛苦,先下去休息吧!得了空,朕再召你们叙话。”朱瞻基摆手道。  

张忠与郑和对视一眼,相继俯身告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