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赴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话说张忠一行人下了楼船,在东水关码头换乘马车后便进入了南京城。  

“伯爷这南京城可真是繁华热闹呀!”马车之内蓉儿掀起垂下的车窗帷幕,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看着南京街头的热闹景象语气略带兴奋说道。  

张忠闻言也看了过去,只见街道两侧店肆林立,彩旗盈栋金匾连楹,红男绿女川流不息。  

将南京这处江南膏腴富饶之地,文华藻渥之乡的繁华富庶彰显得琳琳精致。  

“南京山川灵秀,气象宏伟,自然是不同凡响的,等我们安顿好,我再带你好好在此城中游玩一番。”张忠看着眼前难得露出俏皮之态的蓉儿笑道。  

“嗯!”  

蓉儿闻言好看的眼眸弯成了月牙,看着张忠含情脉脉的点了下头。  

马车一路行驶,过了复成桥,西转过秦淮河之后,便迎面见到一栋五彩花牌楼,正中上书“忠武开平”四字。  

牌楼乃是洪武爷颁旨建的,“忠武”是一代名将常遇春的谥号,“开平王”是其死后追封的爵位。  

经过此处牌楼便到了常府街。  

因为开平王常遇春的府邸在此街上故有此名。  

在永乐迁都之前,许多武勋之家都曾将府邸建在此街,而英国公府的老宅也在这条街上。  

张忠细细打量那栋五彩花牌楼,不由想起之前在东水关码头上见过的徐承宗。  

话说古之名将汉有卫霍明有徐常。  

这徐常讲的便是明朝开国名将徐达与常遇春。  

虽然两人都为开国功臣可他们二人后代的境遇却是大相径庭。  

徐达之后的徐家如今依旧是大明响当当的家族,一门两国公,分居南北两京。  

而常遇春之后的常家则已衰落。  

常遇春长子常茂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后获罪贬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去世。  

常遇春次子常升,改封开国公,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案爆发,常升被认定为蓝玉党,诛死。  

常升的儿子常继祖,永乐元年迁云南之临安卫,常家便在云南边陲之地繁衍生息,常家再次发达还得等到嘉靖十一年常玄振被封怀远侯时。  

张忠想到此处心中感慨不已,命运之无常实在是让人无措。  

“吁”  

马车穿过牌楼沿着常府街一路行驶,直到车夫的一声吆喝,马车在英国公府老宅前停了下来。  

这是一栋宽阔的大宅子,占地许有一二里,高墙深宅,马头墙层层叠落,依稀可见一片淡黑色坡顶,屋脊两头的正吻为吞口鳌鱼,垂脊还有二郎真君与哮天犬。  

当张忠掀开车帘下了马车,便见留守老宅的钱管家领着丫鬟仆童正恭敬的在大门前候立。  

“恭迎伯爷回府。”钱管家见张忠下了马车连忙带领众人俯身行礼。  

“不必多礼。”张忠见状摆了摆手。  

随即张忠细细打量起眼前的钱管家。  

其人年过四十,宽额长脸,他身穿一件青色道袍,脚上穿了一双皮金衬里的浅帮布鞋,头上戴着一顶天青色的堂帽,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精明之气。  

“看来是个可用之人。”张忠心中嘀咕道。  

“我已经让人将府邸收拾了一遍,伯爷所住的房屋都是按照你在京师绛云院的模样布置的,伯爷不会觉得不适。”钱管家见张忠没言语便上前笑道。  

“你做得很好。”张忠闻言夸赞道。  

“当不得伯爷夸奖,这都是我该做的。”钱管家见张忠满意心中暗喜,笑着回答道。  

“嗯!”  

张忠微微颔首,随即便大踏步进入了府邸。  

老宅分前后院,前院为宴饮会友之地,后院为眷属住所。  

隔开前后两院的,是一个花园,亭台楼阁,不失为居家胜景。  

张忠与蓉儿经过垂花门来到凝翠院,此处是他们在南京的住所。  

“伯爷,院里种植了桃树。”蓉儿看着满院桃花笑盈盈道。  

此刻桃花盛开,暗香阵阵直是沁人心脾。  

张忠看着桃树下捧着桃花的蓉儿,不由想起那句“人面桃花相映红”。  

张忠发现靠里院右角,用石条砌得整整齐齐的八角形围栏里生长着一棵盘龙虬枝的古藤,藤架下,摆了一张八仙桌、几把四出头的官帽椅。  

正房是前廊后厦,后有罩房,东西厢房南边的花墙子中间有一座垂花门,门内是四扇木屏风,东西厢房都有抄手游廊,与垂花门相通。  

正房与厢房之间,有圆月亮门儿,可以穿行。  

“这处院落如何?”张忠好好查看了一番凝翠院后对蓉儿笑道。  

“我很满意,比京师的绛云院还美。”蓉儿笑嘻嘻道“一会我再重新布置一下,伯爷便可以住得舒心了。”  

“都由你安排。”张忠笑道。  

夜幕降临,南京城比起白日更加的热闹。  

“你可知道富乐院在何处?”张忠一边欣赏南京夜景,一边问跟在他身后的钱林道。  

钱林今年十六,人长得瘦小,但是一双眼睛特别明亮,让人瞧着便知道他一个机灵的人。  

钱林是钱管家的小儿子,钱管家得知张忠今晚要来赴襄城伯的宴,便让钱林过来给张忠带路。  

张忠自然知道钱管家也是有着私心,想趁着张忠在南京的日子,钱林能够入张忠的眼,日后等张忠回京了,也能将钱林带到英国公府。  

毕竟南京虽好,但是老宅没主人,比不上去京师英国公府有前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