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大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噗”的一声,箭矢入肉,透胸而出,血雨随着箭镞带出。  

张忠眼见距离自己最近的一名瓦剌骑兵,被自己一箭射中。  

瓦剌骑兵连声音都未发出,就被箭矢带着飞滚落下马来。  

瓦剌骑兵掉落尘土中,后方紧紧跟随张忠的明军攻势不减,在瓦剌骑兵惊惧的眼神中,直直从他身上踏了过去。  

伴随着骨头被踏碎的渗人声音,瓦剌骑兵大声惨叫着,但很快他的叫声随着马蹄扬起的风尘消散在空中。  

张忠领着明军一拨冲锋,留下了数百具瓦剌士兵的尸体,一时空气中充满血腥味。  

“不要惊慌,速速分两翼散开。”伯颜帖木儿见战场如此光景不由焦急呵斥道。  

瓦剌骑兵经过起先的惊慌无措后,渐渐反应过来,纷纷散开,避开了明军的冲锋,随后便在后方重新聚集起来。  

而张忠见状也知道此次突袭的时机已经过去,虽然杀死了数百瓦剌骑兵,但是瓦剌的阵型却没有大乱,接下来依旧需要战一场。  

张忠领着明军开始变阵,以数百的火枪手居前,骑兵在后并护住火枪手的两翼。  

于是乎,明军与瓦剌军相向立阵。  

“可恶的明军竟敢偷袭我们,瓦剌的勇士,我们该教训明军,让那些汉人知道谁才是马背上的天骄,天生的骑士。”伯颜帖木儿遭遇挫败,深感羞辱,这可是他南下的第一战,怎能以惨败告终?  

“冲锋”  

伯颜帖木儿待瓦剌骑兵立足稳妥后催促道。  

瓦剌骑兵随着伯颜帖木儿令下纷纷向着明军冲去。  

望着狂呼乱叫向自己扑来的瓦剌骑兵,张忠鼻孔里喷出一股粗气,大声令道:“火枪手出阵!”  

立刻,三队火枪手出现在军阵前列。  

因为永乐皇帝北征时使用过火器,所以这些瓦剌人显然对火器不陌生,当距火枪队尚有一段距离时,他们散成两队向东西方向斜插过去。  

在瓦剌人的印象里明军的火器虽然威力大,但准头奇差,射程也不远,只要骑兵在七八十步之外散开,通常不会造成太大威胁。  

瓦剌人天生就是马背上的战士,骑射技艺远较明军高,百步左右放箭,虽不能说百发百中,但力道却还可以保证。  

眼前明军阵势排得十分密集,只要能把箭射进明军阵内,就能造成一定伤亡,这样掠阵的目的就达到了。  

“开火!”  

张忠待瓦剌骑兵进入火枪的有效射程后大声下令。  

刹那间“砰砰”之声震天,待硝烟散尽,眼前的局面令瓦剌骑兵大吃一惊。  

就这么一转眼工夫,已有几十匹马翻倒在地,中枪的瓦剌骑兵身死当场。  

“万胜”  

明军阵营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就在瓦剌骑兵惊愕的当口,火枪声又接连不断地响起,猝不及防之下,瓦剌骑兵一个接着一个倒地,大地上响起一阵哀号之声!  

这其实不能怪瓦剌骑兵轻敌,因为他们不知明军有如此利器,如今的火枪在张忠的努力下,已经换成最先进的燧发枪了。  

而瓦剌骑兵仍旧按照永乐时期的经验掠阵,结果便吃了大亏。  

一阵工夫过去,又有数百名瓦剌骑兵落马,剩下的瓦剌骑兵见势不妙,赶紧调头向本阵逃去。  

张忠见状扬起马鞭,身后令旗向前倾斜,结成方阵的明军将士齐声呐喊,不疾不徐地向瓦剌本阵稳步逼近。  

明军对面,掠阵失败显然对瓦剌骑兵的心理造成了冲击。  

他们从未想过明军火器竟然恐怖如斯,难免眼中露出恐惧的神色。  

张忠见状自然不会放过如此良机,传令道:“全军,结阵徐行,不必理会胡虏,敌若敢冲阵,以火枪射之即可!”  

攻阵本就非瓦剌强项,加之刚才的教训,瓦剌骑兵再见到黑黝黝的枪口时,都心生畏惧。  

张忠只见无数骑兵围绕着明军方阵来回奔驰,但都不敢靠近冲杀,只能在奔行中向阵中放箭。  

不过由于距离远,加之马上射箭力道准头都极有限,对身披甲胄的明军造不成太大威胁。  

反倒是明军阵中的铁骑不时冲出来反攻一阵,让瓦剌骑兵好一阵慌乱。  

就这样一来一回的工夫,明军不断向瓦剌本阵推进,这使得瓦剌大军紧张起来。  

瓦剌最大的优势就是骑兵,但面对明军火枪手的火力压制,不管瓦剌骑兵速度多快,都无法打开缺口。  

而若再任由明军逼近,到时候连策马冲阵的距离都不够了。  

一旦陷入阵地战,对于不通阵法、又以轻骑为主的瓦剌骑兵而言绝不是明军的对手。  

对面的伯颜帖木儿虽然心有不甘,但是眼见自己落入下风,也无奈的做出了撤退的决定。  

一阵骚动之后,瓦剌本部又起了变化。  

张忠遥遥望见,一些瓦剌骑兵已将备用的战马牵到了身边,与坐下的战骑勾连到一起。  

瓦剌人要逃了。  

张忠顿时警觉起来。  

与农耕为业的汉人不同,蒙古人游牧为生,部落里马比人要多,但有征战,每个骑兵都会带上一两匹备用战马。  

如此不管是在冲杀还是亡命时都可以轮番调换,以保证马力不堕。  

但如果要冲杀,完全没必要勾住战马,每次冲锋回来,直接在本阵换骑便可。  

可此时张忠所见到的是,瓦剌战士将马勾连,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他们准备撤退,将这些马勾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