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父子夜谈(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多方刺探情报,而后快马传回乐安州。”  

张忠了然的点了下头,随即说道“父亲的意思是,这位朱瞻坦会接近孩儿,以便拉拢我们英国公府。”  

张辅点了下头,表示确实如此。  

张忠不由在脑海中回想起有关这位汉王朱高煦的事迹。  

话说朱高煦也算是个奇葩。  

其人作为朱棣的次子,自小勇武过人,按朱棣的说法便是“此子肖我。”  

朱棣起兵靖难时,朱高煦屡建功勋,等朱棣成功登基后,其人夺嫡之心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遗憾的是朱棣没有选他。  

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就藩云南。  

可人家朱高煦不乐意呀!  

朱高煦辩解道:“我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  

朱棣无奈,只得同意他暂时不就藩。  

后来朱高煦便开始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朱高煦索取天策卫为汉王护卫,并常以唐太宗自比。  

不久,朱高煦又请求增加两护卫,行事更加放纵。  

他自负勇武,又常跟随朱棣左右,多次挑拨是非,陷害太子朱高炽,致使解缙冤死、黄淮入狱。  

等到了永乐十三年(1415年),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但仍不愿前往,怏怏不乐说:“我有何罪,置我瘠土”。  

这时朱棣才疑心朱高煦有夺嫡之意,下诏催他就藩。  

朱高煦还是不肯动身,并私自挑选卫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又击杀兵马指挥徐野驴,僭用御用车马器物。  

朱棣得知之后无法再放纵他,遂对朱高煦予以痛斥,剥夺冠服,囚禁在西华门内,准备将他废为庶人。  

这个时候我们的朱高炽登场了。  

太子朱高炽念及兄弟之情,在朱棣面前极力请求。(这骚操作是不是很熟悉,没错,之后朱高炽还会为另一弟弟赵王求情的。)  

但是没法子呀!  

这也不能怪人家朱高炽,虽然朱高炽心里巴不得自己这位跋扈的二弟死远点,并在心中暗暗高兴汉王遭难。  

但面上是不能表现出来的,在当时那个时代环境下讲究的便是兄友弟恭那一套。  

伟大的先贤舜帝,给我们的朱高炽做了很好的示范。  

人家舜也是个悲催的家伙,父亲瞽叟(就是瞎老头的意思)是个糊涂蛋。后母心狠手辣,后母生的弟弟象也是个坏家伙。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  

不要担心,当然是没成功的。  

人家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就问你服不服?”  

瞽叟与象自然是不服的。  

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  

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然后呢?  

舜帝开始报复了?  

答案是当然没有。  

人家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  

终于他的事迹被当时到处寻找继承人的尧知道了。  

之后就是俗得不能再俗的套路了,尧选舜作了继承人,并且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  

好家伙,人间有正义呀!  

舜事业美人双丰收,成了妥妥的人生赢家。  

将话题说回朱高炽这里。  

别管朱高煦多么混账,作为兄长的朱高炽但凡不出来求情,是会被别人非议的,而且他那爱猜忌的父皇朱棣也会在心中起小九九。  

“好家伙,朱高炽若连弟弟都不爱护,难道指望你有多么敬爱我这个当爹的。”  

于是嘛?  

结果不出意料,正主朱高煦没事,身边的亲信倒是遭了殃。  

朱棣削去朱高煦的两护卫,将朱高煦的亲信诛杀了。  

等到了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将朱高煦徙封到乐安州(今山东惠民),并命他即日起程。  

朱高煦无奈只好乖乖就藩。  

可是到达封地后,朱高煦依旧心怀怨念,更加着急地策划谋反。  

继位的朱高炽虽多次致书劝诫,朱高煦仍不肯悔改。  

“呵呵!”  

也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句,朱高煦的毅力是何等惊人,真是百折不挠。  

“嗯!”  

“给汉王点个赞。”  

“忠儿,你明白为父的话了吗?”张辅见张忠一副神游物外的样子,不由加重语气说道。  

张忠这才收敛思绪,躬身道“孩儿明白了。”  

随即张辅便一挥手让张忠离开了,之后张忠自是回绛云院睡觉去了,他还有个美人儿蓉儿等着他了。  

人家张忠是很忙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