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万物逢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何在头一回看神兽历劫,十分震撼,这神兽果然骨肉强大,居然能凭本体的强度生生抗下十二道天雷!  

要是换了自己,恐怕一道就灰飞烟灭了吧。  

空中飘起细雨,这雨说来就来,还越落越大,何在要拿伞,却被沈度拦住,“别动,你好好站着。”  

阿绿得到沈度示意,放下暖暖,自己在雨中舒展身体,十分舒畅。  

何在见状,猛然想起方才在桃夭的记忆幻境中看到的场景,桃夭落泪,原本凋零的小岛瞬间恢复生机盎然。不由惊喜到:“无寒,莫非这就是‘万物生’?”  

“不错,这便是异宝‘万物生’。”沈度伸手接那雨水,甚至不曾撑起防护罩,陪何在与暖暖淋着。  

何在忙闭上眼睛细细感受,发现经脉和丹田果然在慢慢修复!  

荒芜的兔耳岭,漫天黄沙在细雨中逐渐停止狂舞,慢慢地,土地被滋润。  

一株柔弱纤细的小草自土中悄悄钻出,随后是第二株,第三株…  

沈度闭目,用神识探知兔耳岭的变化,唇边露出微笑。  

“哈哈,‘万物生’!我就说能找到。这下兔耳岭有救了!我以后也能修行了!  

无寒,暖暖,你们说,我是不是有大气运的人?!”  

何在在雨中畅快大笑,这下真是不虚此行!  

“是!乐为哥是有大气运的人。”暖暖笑眯了眼,这雨水让她也觉得浑身舒畅,沐浴在雨中的她细碎的头发贴在脸上,浑身都湿透了,却更显清丽。  

“未必。”沈度微笑着看向暖暖,何在立刻明白过来,对!说不定有大气运的不是他,而是暖暖!  

“哈哈哈哈哈哈,说不定咱们三个都是大气运的人,加在一起,就是上庸最大的气运!”何在想明白后又乐了,反正以后他们三个会一直一起游历!  

枯木逢春万物生,阳春德泽千秋辉。  

荒芜了数十年的大地得了这逢春,正如这句话前半句所言,万物逢春,蓬勃生长。  

沈度与桃夭站在湖边,何在暖暖远远站着。  

何在摸着下巴问暖暖:“你猜,他俩在说什么?”  

“灵羊?”暖暖想起他们最初在兔耳岭停留的原因,答道。  

何在转头看暖暖,竟忘了接下来要说什么,心道:要糟,这孩子果然被沈度带歪了,怎么只想着吃?  

“不是?”暖暖见何在表情复杂,以为是自己猜错了。  

“到也不一定,这事儿说不定他还真会问。”何在转念一想,沈度的性子难以琢磨,说不好还真会问的。  

“肯定是在聊大事儿。”暖暖抿了抿嘴,嗯,这下肯定不会错。  

“你怎么知道?难不成你能听见?”何在见暖暖表情认真,十分可爱,便笑着逗她。  

“当时去天一派接你,他跟夏凉秋的师父也聊过,他们这些大人物聊的,肯定是大事儿。”暖暖一本正经道。  

“什么?”何在暗暗吃了一惊,不过转念一想,沈度那时候若是不去找青玄子,自己怎么可能毫发无损地从天一派出来?便又觉得十分正常。  

不一会儿,沈度便回到何在暖暖身边,阿绿变成小白船,沈度率先登船,回头招呼道:“走吧。”  

何在与暖暖看着湖边孤零零坐着的桃夭,心中很不是滋味。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何在感叹一声,“这便是五苦中的‘爱别离’。”  

沈度亦看向桃夭萧索的背影道:“不错。”  

“人生有五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无寒,这其中,你觉得哪个最不苦?”何在细细咀嚼这五种苦处,只觉得每一样都痛苦至极。  

暖暖想起当时枯井中的寒冷、怀中左殿清尸体的冰冷,身体不由瑟缩着,只想找个温暖的地方躲起来。  

“爱别离。”不料沈度的选择毫不犹豫。  

“为什么?”何在十分惊讶,他们才刚在记忆幻境中经历郁儿、江照月、桃夭的人生,这已是极致的苦楚了,难道还比不过其他四苦么?  

“爱别离,胜过从未相识,你不是做了同样的选择?”沈度反问。  

何在眼前一花,湖边孤单的女子瞬间变成一抹红色的倩影,心中一痛,摇头苦笑道:“不错。”  

“走吧。”何在拉上沉默不语的暖暖上船。  

小白船越飞越高,兔耳岭方圆千里,绿意盎然,已不见之前黄沙漫天。  

生命力是世间最顽强的东西,只需给它们时间,他们便能证明给你看。  

三百年后这日,桃夭照例化为人形,带了幕离遮住独目,下山巡查。  

三百年前,她得沈度点化,成功渡劫,进阶为寿命千载的五阶妖兽。  

那一日,她答应沈度,要用自己的余生去守护这一方生灵的安居,偿还之前所犯的罪孽。  

走过一处寻常民宅,她突然心中一动,抬头望去,只见一书童正爬在屋顶上看着她:“姐姐。”  

那双眼睛,温柔而清澈,桃夭一时怔住,连风吹掉了幕离都没发觉。  

那书童见了独目的她却丝毫没有普通人的害怕、同情、嫌恶,反而笑道:“姐姐,我下不来了,你能帮帮我吗?”  

“你…你在上面做什么。”桃夭觉得眼睛里好像进了沙子,有些刺痛。  

“我?我在上面读书,夫子今日刚教的,《桃夭》。”  

那童子举着一本《诗经》,调皮地吐了吐舌头。  

“读书便读书,爬到屋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