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第一次修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何在不由慌乱,自己不会被沈度坑了吧?他拿走我身上所有的东西,又把我扔在这鬼地方,难道是想甩了我?  

不至于不至于,他还要靠我煮饭呢,再者说,天一派他都没扔下我,现在就更不会了。  

何在刚定下心来,又犯了愁,这黑灯瞎火的,怎么看书?对了!钻木取火!  

这倒难不住习武的何在,忙摸黑折了根竹子便要钻木取火,竹林中突然出现一个人的声音:  

“不可点火。”  

“嘿!沈度,你也来了?”何在听见沈度的声音,十分惊喜,果然没被丢下。  

“我不在那处。”  

“那你怎么能看见我?”何在惊讶,见沈度半天没有回复,只能放弃:“不点火怎么看书?”  

“用心。”  

“用心?”何在心里琢磨了一下,便尝试照沈度方才的交代,盘腿坐好,五心向天,在脑中默背那本竹海明悟。  

好在何在有心,这书亦不长,早就被他烂熟于心。  

“是这样吗?”何在默背了一遍,高声问,却再等不来沈度的回应。  

何在想,不回应,就是不反对咯,便安心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默背。  

“竹,生而有节,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虽清瘦,却挺拔,风过不折,雨过不浊,千磨万击仍坚韧。君子立世当如竹,坚韧不拔显气节…”  

背着背着,何在的心居然慢慢平静下来,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根挺拔的翠竹,它迎风而立,任由风吹雨打,宁折不弯。  

渐渐地,它的根须中新长出一株新笋,那新笋生而有节,却被包裹在重重紫衣之内,初时十分不起眼。  

它在温热湿润的泥土中慢慢生长,终于顶出泥土,临风沐雨,不断节节升高,最终与母株比肩。  

母竹身边新笋愈来愈多,直至成林。  

终有一日,母竹开出青翠的花,结出香甜的竹米,干枯,断裂,竹米却随风洒至更远处,孕育新的竹林…  

何在慢慢进入一种十分玄妙的境界,闭着眼睛的他没有发现,自己身边极细微的灵气开始慢慢聚拢、坠落在他身上…  

营地树林火堆渐熄,沈度索性召出水来将火熄灭,营地便彻底陷入黑暗。  

“害怕吗?”沈度问。  

“不怕。”暖暖声音不变。  

“你这孩子,真无趣。”  

暖暖虽看不见,却想沈度说这句话时,必是那般带着无奈的笑的表情。  

黑暗中突然出现数个朦胧的光源。  

暖暖眨了眨眼,发现四周不知何时出现了两顶轻纱幔帐,将两人分别罩住,那幔帐触手轻软极了,层层叠叠,无风自曳。  

数颗硕大的,散发着柔柔珠光的珠子将将压着帐角,不紧不松,恰到好处。  

暖暖好奇地看着那些西瓜大小的珠子,心想,这些都是月亮的孩子么,怎么到了这儿?  

“此物名为‘悬黎’,在凡世亦被称为夜明珠,据传,是南海鲛人的眼泪。”  

暖暖抬头,见沈度自他帐中而来,掀开一重又一重帐幔,清俊的轮廓便逐渐清晰起来。  

暖暖一时竟看得呆了,这人可真好看。若是能日日看着他就好了。暖暖心中突然有了这个想法,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南海鲛人,有…那么大?”暖暖轻轻摸着悬黎,指了指外面一颗七八丈高的大树问。  

“哈哈哈哈哈”沈度禁不住笑出声来,也学着暖暖指着悬黎道:“南海鲛人只有这么大。”  

暖暖用手撑住姣好的面容,惊得睁大了眼睛。  

她看看悬黎,又看看沈度,只觉得不可思议。鲛人的眼泪,跟它自己一样大?  

“所以,悬黎并非鲛人的眼泪,它产自深山,是一种少见的矿石,只是被人为炼制成圆形用以照明,有些剩余的矿石残料,被偷偷炼制成鱼目般大的珠子,卖入凡世。世人见它能发出光亮,形似眼泪,便有了鲛人流泪成珠的传说。”沈度拿出一个鱼眼珠般大的悬黎递给暖暖。  

暖暖好奇地拿在手上玩耍,只觉触手生温,心想,那天上的月亮摸着是否也是暖的呢?  

清淡的珠光朦胧柔和,足够明亮却不刺眼,沈度手把手教暖暖写字。  

仿佛刚一个时辰,又仿佛已过了一夜,宣纸上的“月蓝花灵蟹”逐渐从蟹爬变得工整起来。  

沈度此时方让暖暖停手:“你该休息了。”  

“不修炼么。”暖暖犹豫了一下,虽说此时的她已经很困,却仍不忘自己的使命。  

“你的情况特殊,我为你量身定制了修炼之法:须得在月光明亮之时,让月华配合灵气共同吸取,在体内转化为灵月之力。因此需无月不可修炼。  

你的修炼至高只到第三重,倒是不难,难的是你需要感悟人类的七情、六欲、五苦。”  

“七情、六欲、五苦?”暖暖微微皱眉,这些是什么,很复杂的样子。  

果然,便是沈度也微微叹了口气:“七情是指人类的七种情感: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是指六种欲望:见、听、香、味、触、意,即贪美色奇物的见欲、贪美音赞言的听欲、贪香味的香欲、贪美食口感的味欲)、贪舒适享受的触欲、贪声色、名利、恩爱的意欲;五苦则是指人类的五种极致的苦楚: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盛。”  

暖暖初时还点头,越到后面越头晕,最后只能低下头愧疚道:“对不起,没记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