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保命要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亚历山大蒙了。  

看了看手里的电报,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斯特高带着所有部队往仁安羌撤退了我的命令,可是进攻仰光啊!  

法克,斯特高这个混蛋,仗着自己是女王的亲戚,就可以这么嚣张吗他们居然就这么撤退了。  

根本就没有考虑我这个司令官的感受。  

而且,他们撤退居然不带上我!  

这完全不可接受。  

亚历山大感觉自己被遗忘了。  

他从地图上看了看仁安羌的位置。  

从曼德勒到仁安羌,似乎路程也不是很远。  

如果他乘坐吉普车的话,赶过去应该来得及。  

至于缅甸,不管了!  

保命要紧。  

亚历山大立刻就决定,接受斯特高的建议,撤退到仁安羌,然后从仁安羌撤退到阿三国。  

亚历山大的这个决定,把罗司令给气炸了。  

草泥马的。  

亚历山大,你刚才说什么要撤退这种傻逼的话,你是怎么说出口的目前的局势,对我们部队具有很大优势。我们远征军都准备歼灭日军一个师团了,结果你们要撤退这么无耻的决定,你们是怎么做出来的罗司令看着亚历山大一脸无耻的样子,很想踹死他。  

但是又不能出手。  

这种憋屈的感觉,让罗司令非常不爽。  

他给旁边的杜光亭使了一个眼色,意思很明显。  

给我揍这个狗娘养的。  

杜光亭也是个人精,直接哎呦一声,就朝着亚历山大扑了过去。  

嘭的一声,杜光亭巨大的身体就砸向了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正准备出门呢。  

对于他来说,现在这里,和他已经没关系了。  

至于远征军怎么办,他管不着。  

亚历山大刚转身,就感觉一座肉山朝着自己撞了过来。  

巨大的力量,直接把亚历山大给撞飞了。  

啊!!!  

亚历山大整个人都不好了。  

被这么一撞,他感觉自己的身体散架了。  

十二指肠都差点被撞出来。  

罗司令立刻给王雷发电报,询问他的想法。  

王雷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和日军作战,王雷从来就没有指望过女王国的部队。  

仁安羌…  

斯特高真是特么的找死。  

斯特高的部队,想要撤退到仁安羌,就必须经过阿兰谬。  

而此时的阿兰谬,可是有日军整整一个师团的兵力。  

还想撤退到仁安羌想屁吃呢根据王雷的估计,斯特高的部队,在阿兰谬有很大的可能会被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给包围。  

既然是这样的话,王雷看了看地图,那就直接进攻仰光好了。  

王雷本来的计划,是准备和第五军一起,歼灭日军第五十六师团。  

既然现在女王国的部队撞了过去,那就让他们拖着日军第五十六师团吧。  

他们远征军正好趁着这个时候干掉日军第十八师团。  

远征军第五军已经到达了同古以北,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王雷联系了远征军第五军指挥官杜光亭让他的部队,运动到仰光以西,从侧翼进攻仰光的日军第十八师团。  

他的独立团,从正面发起进攻。  

争取在一天之内,歼灭日军第十八师团。  

对于远征军来说,歼灭第十八师团,困难相对比较大。  

虽然目前日军第十八师团已经没他们歼灭了两个联队,兵力减少了差不多七千人,但是,日军第十八师团是在仰光城内。  

还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  

这比在野外歼灭日军难度大了不少。  

不过,现在这样的机会,王雷不打算错过。  

如果这次不歼灭日军的一个师团,那以后就困难了。  

为了最大程度的发挥远征军的战斗力,歼灭日军第十八师团,罗司令给了王雷最大的全力罗司令告诉王雷,他在这吃歼灭日军第十八师团战役中,是最高战役指挥官。  

可以调动整个远征军。  

除了远征军第五军、第六军之外,甚至第六十六军,王雷都有权力指挥。  

罗司令也看出来了,王雷绝对不是池中之物。  

他的指挥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把部队交给王雷指挥,能够有效的和日军作战。  

王雷也不客气。  

立刻就接过了远征军的指挥权。  

这种时候,用不着客气。  

罗司令把指挥权交给王雷之后,整个远征军,立刻就投入了进攻。  

为了便于指挥,远征军指挥部迁到了同古,王雷命令:“第五军从仰光侧翼向日军发起进攻。  

独立团从仰光正面发起进攻。  

第六军作为战役预备部队,随时准备支援。  

集中所有炮火,于上午十年零五分,向仰光发起炮击。  

炮击时间三个小时。  

告诉炮兵部队,三个小时之内,必须打出去五千发炮弹。  

炮击停止后,地面部队立刻向日军阵地发起进攻。“  

指挥部里面的所有人刷的一下就站直了:“是。“  

远征军的所有火炮,立刻就调整炮口,对准了仰光的外围阵地。  

根据侦查,日军第十八师团防守最严密的,就是仰光正北方向。  

也就是独立团进攻的方向。  

日军在这里设置了三道防线,还在短时间之内,弄了不少的反坦克装置。  

看上去密密麻麻的,十分唬人。  

当然,这么仓促的时间,日军不可能弄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