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你同意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赵刚心里也窝火。  

我们八路军一万多人从山西哼哧哼哧的来到这里,还以为带着家伙直接就杀进缅甸呢。  

结果到了云南,不能往前走了。  

这事儿办的,不敞亮。  

李云龙的话,说到王雷的心坎儿上了。  

他的想法,就是不管女王国同意不同意,先让部队过去再说。  

就女王国部队的那个怂样儿,也就欺负欺负缅甸的老百姓还行。  

打仗,他们连枪都拿不稳。  

王雷想了一下,对史迪威和罗司令说:“这样干等着不是办法。  

我看这样,找派一支部队悄悄的进入缅甸,这样的话,万一情况有变,起码我们也有个应对。  

如果日军进攻,我们的部队,也能立刻组织阻击。  

只要拖住日军一个星期,我们的后续部队,就能沿着滇缅公路,快速的增援。”  

这个…  

罗司令想了一下,王雷说的,好是好。  

但是万一出了问题,他担不起这个责任啊。  

万一弄出来外交事件,那他肯定得背锅。  

山城老头子的一贯做法,就是找人背锅。  

况且这次还是女王国。  

如果女王国抗议,老头子为了息事宁人,很可能就把他罗尤青给卖出去了。  

史迪威倒是很赞成这个办法:“歪瑞古德,王雷,这个办法好。  

我也觉得,必须马上派一支部队进入缅甸。  

同时,为了以防万一,我建议联合部队的参谋团,派一个成员过去,负责部队的指挥,并且和总指挥部简直。  

王雷,我觉得你就非常合适。  

这个想法是你提出来的。  

而且你对日军,也是最了解的。  

有你指挥部队,一定能够有效的阻挡日军的进攻。”  

你同意了罗司令看看史迪威,十分不爽。  

你同意有个毛用。  

我还没同意呢。  

这远征军可是国军的精锐,我得为这这支部队负责。  

一旁的赵刚听到史迪威这么说,立刻就说道:“我们八路军,愿意提前进入缅甸。  

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罗司令一听赵刚的话,眼睛立刻就亮了。  

对呀!  

我怎么把八路军给忘了。  

虽然名义上八路军也隶属于远征军战斗序列,但是罗司令心里很清楚,人家打仗不会听他的指挥。  

毕竟国军和八路军,有不少的矛盾,这是个人都知道。  

虽然说大方向上,八路军会听从命令,但是具体怎么战斗,他根本就说了不算。  

而八路军进入缅甸,即使女王国不满意,和他也没什么关系。  

这点老头子心里是清楚的。  

而八路军,说到底也隶属于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  

如果有外交事件发生,那也得老头子你来处理。  

而赵刚之所以这么要求,也是因为他想到了这个。  

毕竟赵刚是搞政工工作的,对于八路军提前进入缅甸,刚才他已经想了好几遍了。  

不管从哪方面考虑,八路军都是最合适的部队。  

而且如果能在缅甸和日军作战并且取得胜利,那对他们八路军来说,意义重大。  

这山城老头子,老是说他们八路军游而不击。  

虽然说的不是事实,但是你架不住他老这么宣传啊。  

这让很多人,都对八路军产生了一定的误会。  

如果能在缅甸击败日军,取得首胜,那老头子的谎言,就不攻自破了。  

史迪威提出让王雷指挥,这对赵刚和李云龙来说,就是意外之喜了。  

他们正发愁怎么和参谋团说这件事儿呢。  

赵刚这么一提,指挥部立刻就同意了。  

罗司令对王雷说道:“既然这样,那王雷你就负责八路军三个团的指挥。  

有什么情况,立刻报告。”  

史迪威作为联合部队参谋长,也会和王雷一起去。  

史迪威的想法很单纯。  

一方面,他想跟在王雷后面,学习一下怎么和对付日军。  

另一方面,如果遇上女王国的部队,他也能沟通一下。  

好歹我史迪威也是米国的高级将领,你女王国指挥官,怎么也要给我几分面子。  

于是在王雷的带领下,独立团和新二团还有坦克团,从畹町出发,秘密进入了缅甸。  

为了不引起太大了动静,在路上,王雷和李云龙、赵刚、孔捷、周卫国他们几个人,商量了一下。  

为了不引起必要的麻烦,把三个团整合一下。  

成为一个团。  

王雷对几个人说道:“之所以要改编成一个团,是因为毕竟我们这次进入缅甸,没有经过女王国的同意。  

如果我们对外说是一个团,那女王国那里,我们也能有个余地。  

这一个团和三个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而且,改编成一个团,对咱们的指挥,也会更加方便。  

毕竟,编辑说过,军事小说里面,主角的最高职务,也就是个团长。  

为了满足作者满满的求生欲,我王雷也只好这么做了。”  

李云龙点点头:“王雷说的没错,为了小说能写下去,也只能这么说了。  

我先表个态,我李云龙,完全同意王雷的提议。  

不就是官儿降一级吗这对我李云龙来说,都不是事儿。  

只要能打鬼子,别说让我当营长,就是当班长,我都没二话。”  

是这个理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