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美人赠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结交萧峰和阿朱本来就是刘云制定好的计划3中的一环,只是他没想到与两人的初次见面会如此劲爆。  

如果他再来晚一步,萧峰就会如原剧情一样铸成大错,从此抱憾终身。  

很难说萧峰在故事大结局前选择自我了断没有受到阿朱早亡的影响,更别说阿朱还是死在他自己手下。  

萧峰的掌力何其刚猛,而阿朱又是个武功低微的弱女子。  

如果刚才那一掌亢龙有悔真的命中,阿朱断然没有存活之理。  

好在萧峰多年浸淫降龙十八掌,对亢龙有悔的“悔”字精髓体悟极深,收放自如。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  

这一招的重点在“悔”上,必须有发有收。  

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收起来的力道还有二十分,这样才能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萧峰直到现在还心有余悸,抱住阿朱不敢放手。  

他差一点就永远的失去了爱人。  

刘云的说明让气势本已柔和下来的萧峰再次变得凌厉起来。  

“兄台此言何意?”  

如孤狼般压迫力十足的眼神让刘云心中一寒。  

就凭他那只会耍几下暗器的三脚猫功夫,如果不能用口才说服萧峰,对方抬手一掌就能当场将他击毙。  

倒不是说乾坤一掷这项来自仙侠世界的武学菜鸡,弱的只是刘云本人。  

没有内力和灵力,他根本发挥不出乾坤一掷真正的威力。  

这点暗器手段在萧峰看来也不过稀松平常,比庄稼把式好不到哪去。  

不着痕迹的咽了口唾沫,刘云强撑着表现出冷静镇定的姿态。  

‘该我表演了,可别在这时候露怯啊。’  

萧峰眼中的刘云身材高大强壮,虽然无法和他的满身腱子肉相比,但也绝对不是外强中干之辈。  

只是比较奇怪的是,从呼吸节奏和站立姿态来看,这位体格不俗的兄台似乎没有习练过武功,反而是颇有几分书生气。  

‘真是怪哉。’  

调整好心态,刘云沉声做出解释。  

“萧大侠,在下家中与…有点关系。”  

刘云抬起食指往天上指了指,但没有明确说明与谁有关系,任君猜测。  

萧峰和阿朱果然想歪了,两人的表情同时一凝,以为刘云的背景与大宋朝廷有关。  

“萧大侠这段时间来闹得比较大,某些闲得无聊的大老爷顺着契丹人这条线索,暗中派人进行了一番查探。”  

“虽然在老一辈江湖人士的相互遮掩下没能查出带头大哥的真正身份,但他们至少可以肯定。”  

刘云转头看了看依然穿着段王爷服饰的阿朱:“带头大哥铁定是宋人,与大理、吐蕃、西夏等国毫无关系。”  

刘云的这段话半真半假。  

萧远山为辽国后族中人,是萧皇后属珊大帐的亲军总教头,很受萧皇后的赏识。  

如果真的让慕容博的谋划得逞,宋辽之间必然会重启战端,这是宋廷方面不愿意看到的。  

当初那场震动整个武林的劫杀自然也被宋廷得知,并且在事情已成定局后派皇城司精锐帮忙收拾首尾,让那场劫杀变成了无头公案。  

皇城司是宋朝时期的官方间谍机构,地位类似于明朝的锦衣卫。  

劫杀事件发生后,宋廷暗中付出了一些代价才勉强压住了辽国试图起兵复仇的打算,让慕容博的算计落到空处。  

事后慕容博害怕来自江湖和朝廷两方的追查和报复,假死遁逃后藏身少林寺,一躲就是三十年。  

皇城司早已对当年那场劫杀事件的来龙去脉了然于胸,甚至连慕容氏暗藏的鲜卑王族后裔身份都有所掌握。  

但罪魁祸首慕容博已经“亡故”,皇城司也就没有继续追查下去,只是在慕容博的独子慕容复身上多留了一个心眼。  

说起来很可悲,一旦慕容复真的搞出点名堂来,皇城司的高手第一个不会放过他。  

刘云甚至怀疑,慕容复输掉一切后的疯癫背后可能就有皇城司的手笔。  

慕容家心心念念无数年的复兴大燕,终究只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  

皇城司肯定知道所谓的带头大哥就是当今少林寺的方丈玄慈,但刘云不打算直接告诉萧峰。  

此时的萧峰满脑子都是复仇念头,如果让他得知了玄慈带头大哥的身份,九成以上的可能会立刻杀上少林,彻底搅乱故事节奏。  

不是刘云不敢改变剧情,但至少在他制定的计划2顺利达成前,刘云希望故事线的主脉络能继续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  

等到刘云真正获得了想要的东西,拥有了足够自保的能力,之后就能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了,剧情还不是想怎么改变就怎么改变。  

救下阿朱是事先制定好的计划,因为阿朱身上有刘云想要的东西。  

但现在暂时不方便让萧峰知道事情真相,以免他在仇恨之心最炽烈时搅乱大局。  

萧峰的眉头皱了起来,他对刘云提供的情报并不怎么相信。  

“不是段王爷?可我们得到的情报…”  

刘云摇了摇头打断萧峰的话:“问题就出在你们的情报源上。”  

阿朱精灵古怪,思维敏捷。  

刘云只说了一个开头,她就猜到事情的来龙去脉。  

“难道,马夫人看穿大哥易容的白世镜是假的,故意用错误的情报诱导我们来找段王爷报仇?”  

“可是,她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刘云摊了摊手:“我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