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土豆(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千万别粗枝大叶。”1  

周青峰进了屋,把箩筐放下。  

作为看过好多谍战片的人,他本能觉着地下工作就得有个专业的样子,要有专业的人来执行专业任务,才能保证己方安全。  

尤其是他最近买了文明重建指南,里头有一堆世界情报机构的装逼故事,读来非常有趣。1  

但最吸引他的是不少老一辈地下党写的回忆录,里头有大量血泪教训和敌后工作注意事项。  

此外还有侦查学,保卫学,犯罪心理学,现场勘察学、预审学之类的警察课程。  

周青峰白天跟郭铭德打架,夜里就点蜡烛总结抄书,每晚抄个两三千字,手腕都抄酸了,汇编成小册子。1  

布置暗哨,信号物,安全屋,外出行动双人一组,前后跟踪,往返式路线......书太多,抄不完,永远抄不完。2  

当周青峰拿出这些条例纪律时,姚贞除了惊讶他写的一手臭字,更认定这位大哥是个老江湖。  

这些经验总结对常年在外行走的小偷小贼,骗子大盗来说是保命技巧。没有多年实践是绝对不会知道的。  

有些技巧则是公门秘技,从来不在坊间流传,都是捕头、衙役,仵作吃饭的手艺,传男不传女。  

都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周青峰抄的都是通俗易懂的精华,可不是瞎编的东西。2  

姚贞因此对周青峰是佩服的很,觉着大哥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通。2  

后院内有个小屋,里头有五六个学徒,正在抄录周青峰给的书页。他没提箩筐的事,先过去瞧了眼,问几个学徒,“能懂吗?”  

学徒抄的东西很特别,是汉语拼音和简繁体对照表。有人点头,有人不作声,有人茫然摇头。  

侍女多多也在其中,撅着嘴不满道:“大哥教的这些真是别出心裁,只是跟我之前学的完全不一样。”  

周青峰沉下心来,“别急,我再教你们几遍就是了。你们现在学的东西很重要很重要。  

别小瞧我教的这些,虽然基础却极其有用。只要你们学会了,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  

汉语拼音和简体字是扫盲的大利器——别人造反要打造实体的刀枪,可他造反,先打造精神的刀枪。3  

寻常百姓和战士不需要读什么之乎者也,能认识常用汉字,能把话说清楚,能简单计算,思维有逻辑,就足够了。2  

古代文人也有拼音,有专门的训诂学,有切韵、玉韵、广韵之类的书籍。  

可这些书太难懂了,学习时间长,效率差,远不如字母化的汉语拼音来的简单易懂。4  

字母和数字的组合还能有效的压缩信息,这在秘密工作中是非常便捷又高效的通信手段。1  

周青峰不是培养八股状元,他要的是批量化的战争耗材。虽然这比喻很是残酷,但现实就是如此。1  

要结束持续数百年的历史厄运,重振沉沦的民族,要重新锻造华夏之魂,就得燃烧无数的耗材。1  

战争耗材不仅仅要会打仗,跟要会种地,会采矿,会冶炼,会锻造,会管理。4  

不牺牲,不知胜利来之不易。  

“我们国内方言太多,川蜀口音跟闽南口音就完全不一样,跟陕西河北东北也是大相径庭。  

以后我们的队伍要扩大,要招揽五湖四海的人才团结起来,推翻鞑子的统治。  

如果大家在一起却连说话都听不懂,不能齐心协力,还怎么驱逐鞑虏,复我中华?”1  

周青峰说话有种很强大的魄力。一说闹革命,他不会想着只招揽自己亲戚和老乡,而是心怀祖国,放眼天下。  

其很多本能是超越时代的。2  

学徒们都是些流离失所的普通孩子,从饥寒交迫中被拯救,很容易将这孔武有力的大块头视作父兄般的存在,对其言听计从。  

就连多多也是嘴上挑刺,心里早已佩服的不行,眼里也在闪光。姚贞陪在其身边,更是工工整整的做笔记。1  

周青峰想着认真给学徒们上两节课,就听有人鼓掌喝道:“说得好,若天下英雄都如这位兄弟一般,何愁鞑虏不灭?”  

一对男女从旧衣铺的二楼下来。  

男的如同周青峰一般雄壮,三十来岁,国字脸,卧蚕眉,背着一柄大剑,气宇轩昂。  

女的也是英姿飒爽,二十七八左右,身姿高挑,腰间挂了条软鞭,跟在男人身后半步,俨然一对夫妻。  

“在下肖有成,这是拙荆纪氏。我夫妻二人刚到江宁,就听姚贞说认识了一位‘大哥’,分外推崇。3  

肖某看过周老弟写的那些笔记册子,觉着不过是些三教九流的秘术而已,心里原本还有些不服气。  

可兄弟刚刚说的这番话极好,深得我心。  

想驱逐鞑虏,只靠一地一家一姓之力,是万万不成,必须将全天下的人都联系起来,一起动手。”  

姚贞连忙介绍,说这夫妻俩是桃源派真正出来行走江湖的使者,眼看蒙元肆虐,也有寻找明主辅佐,重振河山的意图。  

这夫妻俩的修为明显跟严追风差不多,远超姚贞。  

周青峰先跟对方见过,又问姚贞,“肖大哥夫妻是真正的使者,那你是咋回事?”2  

姚贞瘪瘪嘴,不说话。  

肖有成哈哈大笑,“这丫头偷了她爹的百宝囊,私下溜出来的。她爹还在闭关,没法出行,只能是我夫妻二人来抓她回去。”  

姚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