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养马奴(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大汉军中,恐怕也只有那么寥寥几个人发生意外,能让全军将士皆身披缟素。  

陈三石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  

“回陛下的话。”  

东方景行拱手垂首:“是、是宰辅大人…”  

陈三石如遭雷击!  

他直奔着灵堂而去,冲入帐内,就看到一口黑木棺椁,和一块冰冷的牌位。  

鄱阳老将们尽数聚集在此。  

“参见陛下。”  

一直守在旁边的齐成,连忙起身行礼。  

陈三石抬手示意对方让开,来到棺椁前立定,通过观气术看着里面的一片死气沉沉,久久无言。  

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以至于他竟是觉得有些不真实。  

明明不久之前,还是老书生帮忙测算出秘境的入口,又观测出“荧惑守心”的天象,可一眨眼间,就变得阴阳两隔。  

陈三石内心有些黯然,但脸上依旧平静如常,只是开口问道:“怎么走的?”  

他这些年,收集来不少凡人能够服用的宝药,照理来说,老书生起码也能够长命百岁。  

可如今不过耄耋,怎么就突然…  

齐成支支吾吾:“陛下走后,先、先生不幸染上风寒。”  

陈三石一语道破:“因为占卜?”  

齐成不语。  

“看来,朕猜对了。”  

陈三石缓缓闭上眼睛。  

他早该想到的。  

窥探天机、占卜未来的手段,又怎么可能没有代价?!  

“陛下!”  

齐成“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陛下不必哀伤,先生临行之前说过,能利用残生为大汉做些事情,是他最大的心愿。”  

“测算天机?这懒汉!”  

鬓角斑白的朱仝,双眼当中布满血丝,笑着骂道:“老子以前还以为他是吹牛皮呢!”  

“是啊。”  

赵康感慨道:“要说起来,其实咱们这群人当中,就属老许最有用。”  

“嘿,可不么。”  

刘金魁嘀咕道:“大汉建国之后,咱们这些人天天在家闲着享福,老许可一天好日子都没过过。”  

“人各有志。”  

王力沉声道:“按照老许的性格,忙碌一些,对于他来说才是最开心的。”  

“你们…”  

陈三石轻轻挥手:“都先下去吧,朕想在这里待一会儿,半柱香之后,整合天水洲和东胜神洲的近期情况送进来。”  

此刻的他,衣衫褴褛,满身血污,哪里像是皇帝,活脱脱一个路边乞丐。  

“遵命!”  

众人互相对视,陆陆续续离开灵堂。  

陈三石缓缓在棺材边坐下,开始在脑海中仔细复盘此次秘境之行。  

遇巽而莫躁,占得复卦六二;逆行坎陷而握震雷,天衍四九,遁其一以为生机。  

这是老书生给出的“荧惑守心”破解之法。  

可自从到青铜门开始,一路走来凶险归凶险,但陈三石总感觉发生的事情,和卦象并不完全吻合。  

难不成…  

荧惑守心还没有结束?  

那么接下来险象会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发生?  

曹燮!  

陈三石猛然想起,自己从进入秘境之后,就开始被养马奴雇佣的老年团追杀,可直到现如今秘境坍塌,这厮一直都没露过面。  

两仪遮天盘!  

这家伙…  

有可能已经到东胜神洲了!  

想到这点,他哪里还坐得住。  

恰好此时,齐成去而复返,神色急切,但是说话有条不紊:“陛下,刚刚传来消息,北阳道发生元婴级别的修士斗法,曹燮就在其中,似乎是想要通过传送阵进入大汉,但是遭到其余宗门的人阻拦。”  

糟了…  

陈三石心头一沉。  

兰姐儿、孙璃、陈云溪等等一众家眷,可都还在神洲之内,真要是让此人闯入大汉,后果不堪设想!  

“传令!”  

他沉声开口道:“将天墉城所有修士,调到中军集合,然后用最快的速度返回东胜神洲!”  

话音落下,陈三石便化作遁光,施展三重燃血,直奔着西北方向而去。  

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回去。  

东方景行目送皇帝陛下离开之后,立即下达诏命,让广仁道的所有仙官集结。  

做好这一切后,他看向旁边:“你倒是还有闲心看书。”  

看陛下的反应,分明是有生死攸关的大事发生。  

“小竹子,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静。”  

齐成轻轻翻动书页:“而且,我们力量孱弱,也帮不上什么忙,能做的事情,也就只有按照陛下的吩咐行事。”  

东方景行没有再说话,匆匆离开灵堂,就要亲自盯着集结事宜。  

齐成继续翻书,他手中泛黄的古书封皮上,写着四个大字——《河洛真解》。  

这便是许文才留下来的东西。  

修炼此术,能够在自身在气海凝成“河洛棋局”,以自身为弈者,推演命数和天象。  

如此神通,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  

窥探天机,又岂会没有惩罚?  

在《河洛真解》的最后一页,有诗如下:  

叩玄裂斗逆天罡,爻断星崩谶骨凉。  

孤鹤衔霜焚卦影,枯禅坐尽朽鳞光。  

齐成通读古今典籍,又岂能读不通诗中含义?  

但那又怎样?  

他在陛下潜龙之时就已经追随先生,一晃三十余载过去,亲眼看着大汉初创,又一步步走到今日,自己的三魂七魄早已和大汉融为一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