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传国玉玺(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见状,黄老九猛一跺脚便来到裂痕处,拿起腰间的酒葫芦,开始施法修补。  

“黄前辈!”  

“大阵受损!”  

才忙活完这边,另外一边就又出现窟窿。  

他就骑着驴车在半空中来回腾挪,到处缝缝补补,直到最后狠心掏出两块中品灵石为大阵充能,才总算是稳住局面。  

但在传国玉玺的轰击下,灵气也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消耗着。  

“造孽啊!”  

黄老九心态地浑身都在打哆嗦。  

他颤颤巍巍地来到白袍身边,开口询问道:“陈道友养好伤后,是不是就能尽快突破到真力中期?”  

陈三石默认。  

“那还等什么?小老儿来助你疗伤!”  

黄老九的酒葫芦中再次飘荡出星星点点的碧绿色光辉,就像是盛夏的火金姑般。  

陈三石能够感知到,这是某种极品的木属性灵力,柔和无比,对疗养伤势必然大有帮助。  

但他不敢接受,也不可能任凭陌生人的法力侵入经脉当中。  

修士们手段诡谲,谁也不知道会不会留下隐患。  

遭到拒绝的黄老九显得有些局促,露出人畜无害的尴尬苦笑:“是小老儿唐突。  

“不然还是吃些丹药?  

“这次给你的丹药,就是普普通通的一阶疗伤丹药。”  

陈三石接过尚未开封的瓷瓶,他作为一阶炼丹师,最基础的丹药还是辨认得出来的:“谢过黄老前辈。”  

在这之后。  

黄老九又几乎拿出自己所能拿出的一切东西帮忙。  

对于这些,陈三石能够确认无害的就照单收下,无法辨别的就暂时留下。  

此人…  

很着急。  

急着他伤势痊愈,突破真力中期之后去对付曹楷。  

当然,大家现在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一荣百荣,一损俱损,互相帮助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陈道友,若你突破到真力中期,该如何应对龙渊剑?又怎么打破百万之众组成的六丁六甲大阵?”  

黄老九顿了下,嘶哑的声音继续道:“小老儿身上的灵石着实不多了!”  

陈三石没有回答,而是将目光投向战场。  

但这一看。  

他却是心头一沉!  

传国玉玺…  

遮蔽了天机,掩盖了天象!  

换句话说。  

陈三石先前费尽功夫,留在秦王等人身上的玄气,遭到传国玉玺的压制,不会再起到作用。  

这意味着…  

决胜无望!  

霎时间。  

他仿佛看到一座山岳在脑海中崩塌。  

那是他们,兵败如山倒!  

不论心中如何,陈三石神情依然平静,开口唤道:“许文才,舆图!”  

几个呼吸之后。  

淝水流域,包含禹州、松州在内的舆图便在眼前铺陈开来。  

“大人这是?”  

许文才意识到有情况,但也不敢多嘴,关乎到仙玄之事,他确实是无法插手。  

陈三石浏览着舆图,在脑海中进行着千百遍的推演,直到最后在这片中原战场上找到唯一的生机。  

八公山!  

百万大军,想要正面硬碰硬地将其歼灭几乎不可能。  

所以想要打赢这一仗,就只要将其“击溃”,而非“歼灭”。  

想要击溃,就需要依靠大势和天书阵法。  

偏偏如今。  

传国玉玺镇压玄气。  

就算是陈三石再冒险杀出去留下玄气,恐怕也不起作用。  

想要应对一样至宝,自然也就只有使用另外一样至宝。  

玄珠本身!  

决胜当日。  

陈三石必须亲自拿着玄珠,领着,杀入敌军阵中,才能搏得机会,正面有一道道天门,自然是不可能冲出去。  

那么就只有在保留昆阳城的情况下,他撤出淝水,从东部绕路到八公山区域,打穿“永嘉府”,渡过淝水支流洛涧,才能够达到目的。  

总结来讲。  

他不能再留下来守城,而是要弃城转战三千里。  

“许文才。”  

陈三石的目光从舆图上挪开:“等到敌军这一轮攻城暂停后,把城内所有的将领、修士以及官员召集到皇帝所在的府衙内,我有要事要宣布。”  

这一轮攻势持续到大概三更天,敌军才渐渐褪去。  

府衙厅堂内。  

正统皇帝曹焕坐于主位之上,文武百官乃至归元门修士尽数齐聚在此。  

“陈贤弟。”  

憔悴不堪的曹焕有些期待地开口道:“你把大家召集到此处,莫非是有什么破敌之策要宣布?”  

“正是。”  

陈三石铿锵道:“百万大军,在臣眼中,形同土鸡瓦狗,一触即溃!”  

此时此刻,不论胜算几何。  

他都必须表现出信心十足的模样,来换取众人的信服和配合。  

“果真如此?!”  

曹焕面露喜色:“贤弟速速道来!”  

陈三石简单道出利害关系,最后说道:“诸位道友、同僚,只需要在城内静候几日,待到我领兵杀回之日,就是敌军溃败之时。”  

话音落下。  

厅堂之内陷入短暂沉默。  

“我听懂了。”  

上官海昌站出来说道:“陈大人这是准备把我们所有人都留在城里,独自弃城撤走?”  

“不是撤走。”  

陈三石迎着众人怀疑的目光,沉声道:“是搬救兵!”  

“搬救兵?!”  

“搬哪里的救兵。”  

“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