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投鞭断流(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方,还用本王多说吗?!”  

文武百官心中嘀咕。  

是啊。  

那可是足足一百万人。  

在座的各位。  

恐怕没有人见到过这么多人集中在一起的样子。  

“一百万人!”  

秦王强调道:“诸位知不知道这是什么概念?  

“就算是仅仅把我大军手里的马鞭丢入到淝水当中,都能够像是大坝一样把江水截断!  

“投鞭断流!  

“所以,你们有什么可怕的!  

“此次大战!  

“本王将亲自挂帅,前往前线压阵!  

“尔等文武百官,统统相随!”  

百官相随!  

听闻此言。  

大殿内的官员们为之一震。  

“殿下?!”  

吏部尚书尹鸣春怔怔地问道:“我、我等文官也要去?”  

“是啊。”  

户部尚书田光附和道:“殿下,我等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就算偶尔有人习武,也不过是炼血境界,去前线恐怕起不到任何作用吧?”  

“谁说没有用!”  

秦王义正辞严地说道:“江山飘摇,朝廷危难之际,正是尔等衮衮诸公为朝廷尽忠之时,就算是死,也要死在京城之外!  

“只有‘百官守国门,皇族死社稷’,才能激发出前线将士们的斗志!”  

“这、这…”  

文武百官一片哗然。  

“嗯?!”  

见状,秦王怒目圆睁,一拳砸烂书案,几乎是咆哮道:“尔等平日里不都自诩大盛忠臣吗?怎么需要你们的时候,反而不敢了?!  

“本王告诉你们!  

“京城之内,三品以上,一个都躲不掉!  

“所有人和前方的将士们,同生死,共进退!”  

文武百官哪里还敢有异议,也只能一个个硬着头皮表忠心。  

“臣等愿为大盛尽忠!”  

“呵呵”  

单良成似是调侃道:“殿下倒是不惧。”  

“本王有什么可怕的?!”  

监国秦王凌然不惧地说道:“既然决定要打,那么就请单仙师说一说,具体要怎么打吧!”  

“正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单良成加重语气,手中竹笛骤然落在渝州边界的淝水地带:“还是那句话,既然玩兵法奇谋斗不过陈三石,那我们就不跟他斗。所以,百万大全部开拔渝州前沿,兵锋直逼昆阳府。”  

“好一个‘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秦王心领神会地点点头:“就按照单仙师说的安排!”  

昆阳处于诸多河流中心,控制这整个淝水流域的水利枢纽,也是叛军在掌控罗霄江之后,通往京城的唯一水路粮道。  

只要拿下昆阳。  

叛军就失去安全渡河的资格,不得不退回淝水以北,绕道上千里到西边的風州渡口渡河,但如此以来的话,就需要大量的粮草辎重重新调动,最快的速度也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  

到那时候…  

隆庆皇帝早就闭关结束。  

这仗也就相当于是打赢了!  

也可以说。  

淝水昆阳,就是决胜的战场。  

“还等什么?!”  

秦王当即拍板:“我们有百万大军、单仙师的阵法,再加上凌家老祖,这次必定能够大破贼寇。  

“全军,开拔!”  

一声令下。  

京城长安内的大小文武官员,都进入到最后的筹备当中。  

“单师兄!”  

一名升云宗修士踩着从空中平稳落地的瞬间,就将飞剑收入袖中,神色严峻地大步走入殿内:“有个坏消息。”  

“苏师弟,伱也被师门派来了?”  

单良成微微蹙眉:“什么事情?”  

“是归元门!”  

苏椿语气沉重地说道:“师门得到情报,说归元门可能要来一位大人物。”  

玉陆府。  

幽兰京城。  

赤壁之战结束后。  

正统皇帝曹焕以及先前出逃的文武百官就重新返回京城,为接下来的大决战做着最后的准备。  

首先,他们必须要加大对于已经攻打下来的州府的控制力度,否则的话前方开战,后方很可能遍地起火,所以自然需要大量的兵马。  

算到最后能够前往淝水决战的兵力,竟然仅仅只有十八万。  

其次,是筹措粮草。  

北凉的粮草在连续大战中彻底耗尽。  

最后这一战的粮草,完全是由新朝的世家大族帮忙勉强凑齐。  

他们就像是一张绷到极致的弓弦,一旦松开并不是复位,而是直接断裂!  

这一仗。  

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可以说十分勉强。  

太极殿内。  

包括正统皇帝以及诸多官员在内,再次萌生退意。  

“征战两年。”  

正统皇帝曹焕坐在龙椅上,扫视着文武百官,缓缓开口道:“如今朝廷已经收复大半座江山,但是由于征战不断,几乎到了‘穷兵黩武’的地步,实在是难以再战下去。  

“所以朕的意思是不如停战休整,养精蓄锐两年,等到国库充盈后再做征伐,不知道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陛下圣明!”  

户部尚书上官海昌立即说道:“前方才传来消息,长安方面调动百万大军,这个时候正应该避其锋芒!”  

“陛下这是何故?”  

许文才上前一步,开口问道:“一路南征,直捣长安,不是早在两年前,朝廷就制定下来的国策么?如今赤壁大胜不久,我军士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