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铁索连环(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也没有作用,只能眼睁睁地感受着身体下沉、窒息,冰冷的江水好像是毒虫般不断地钻入到体内,直到眼前一片漆黑。  

所有沉入江水中的将士都如同泥牛入悄无声息,只留下一团团红色的血水漂浮在江面上。  

“有妖怪!”  

“有妖怪吃人!”  

江南水师的将士们哪里见到过这种情况,无一不是肝胆俱裂,死死抓着战船上能够固定身体的东西,只求不要掉入到会吃人的江水当中。  

反观叛军的海鹘小船,在滔天巨浪当中安然无恙,看起来就像是和风浪狂暴的罗霄江融为一体般,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就连几乎没有水战经验的北凉军,也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甚至他们的兵刃之上,还附带着一定的水行力量加持。  

大阵,龙王祭!  

朝廷能有阵法师相助,北凉自然也有天书相助!  

“启阵!”  

“启阵!”  

朝廷的水师将领们高声大喝起来。  

在那些“飞云”、“盖海”的巨型楼船之内,灵光不断闪现,二阶威能的御水大阵一道接着一道的升起,才总算是维持住大船的平稳。  

但随着海鹘小船的穿梭,这些巨型楼船的底部,开始出现一道又一道的漩涡,就好像是在江水底部,有荒古巨兽张开血盆大口,想要将这些战船吞入腹中。  

在御水大阵的防御下,楼船才不至于沉没,但也在原地打转转,寸步难行,更不用说继续向前推进。  

北凉军的将士们拿拥有御水大阵的巨型战船没有办法,就转而攻向其余的中小型战场,离开大船的庇护,这些小船也就没有什么优势。  

而北凉军的海鹘船,形似穿越风浪的海鸟,在船舷两侧加装铁板,防护能力极强,船首还加装又在犀利的铁尖,再加上大阵龙王祭的加持,简直就像是水中的巨弩。  

“轰隆!”  

汪直乘坐的海鹘船直接毫不躲避地撞在敌军的一艘蒙冲斗舰上,竟然直接将其拦腰撞断,而他们则是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敌军的蒙冲斗舰开始迅速沉没,上面的朝廷将士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跳到北凉军的战船上贴身殊死一搏,要么就在滔滔江水当中淹死。  

五百艘小船。  

此时此刻对朝廷水师造成巨大的破坏,导致江南将士死伤惨重。  

而他们的“飞云”大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御水大阵属于是单向防御,里面的人可以出来,但是一出来,除了拿着核心阵旗的压阵将领之外,就再也不能进去。  

所以大船几乎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只能不断地朝着江面上射箭,由于风浪过大也难以精准命中目标,甚至还会误伤友军。  

一艘飞云巨舰之上。  

周荣站在御水大阵后,看着眼前的惨烈场面,开口道:“聂将军,又让你说中了,陈三石仅仅凭借着小船就能够施展出天书阵法,爆发出如此战斗力。”  

“是啊。”  

聂远以长剑拄地,也有些难以站稳:“他身上定然是有什么宝物,看来今天我大军是无法再继续推进了。”  

“白袍难缠啊”  

周荣下令道:“传令下去,大船之内的将士们乘坐小船离开御水大阵出去支援,过程中务必不能凌乱阵型,且战且退,今日先鸣金收兵吧。”  

命令很快就得到执行。  

在海量的修士和武将离开大船支援混战之后,局面总算是渐渐僵持住,之后大船也在御水大阵的防护之下缓慢撤退。  

两军第二次交锋。  

朝廷损失战船两百余艘,死亡将士逾万人,鲜血染红江面,破碎的战船木板碎屑漂浮的到处都是。  

叛军小胜而归。  

“岂有此理!”  

齐王直接将战报扔在地上,狠狠地踩上两脚:“我四十万大军巨舰无数!今日竟然是一点儿作用都发挥不出来!反倒是叛军的那些海鹘小船,像是泥鳅一样钻来钻去,导致我军损失惨重,半步不能再进!”  

“是啊。”  

燕弘渊说道:“倘若接下来一开战,他们就使用此种战阵,我们非但不能破敌,搞不好还会陷入到极大的被动当中!”  

“诸位。”  

一片焦灼当中,聂远站起身道:“在下倒是有一计。”  

“哦?”  

齐王连忙道:“聂将军有何破敌之策,快快请讲。”  

“两军对阵,想要取得优势,无非是要用自己的长处来攻击的敌军的短处,显然对方就很清楚这一点。”  

聂远一边来回踱步,一边说道:  

“不论是第一次交锋的趁着大雾突袭。  

“还是今日他们故意不出动大船决战,只用小船搅弄风云,都是如此。  

“陈三石借着自己小船的灵活,来攻击我们大船的笨重,再加上阵法带来的风浪,我军阵实在是难以维持阵型。  

“所以…  

“要想解决这一点。  

“我军为何不铁索连环?”  

“铁索连环?”  

齐王问道:“聂将军详细说说?”  

“所谓铁索连环。”  

聂远摇头晃脑地解释道:“就是先排列好我们大小战舰的阵型,然后用玄铁锁链一一连接起来,牢牢固定住!  

“如此以来,可以极大缩小前排巨型战舰之间的缝隙,然后再一起开启御水大阵,阵法首尾相连,我水师大军就相当于是推着一道巨大的水墙前进,让敌军再也没有办法轻易闯入阵中!  

“就算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