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北凉王(1/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既然是量力而为,就不好再免费拿人东西。  

陈三石再次询问价格。  

“陈兄如此不愿意占人便宜,更证明是个爽快人。”  

白麟勋也没再纠结:“不如这样吧,里面的丹药炼制出来之后,你分一半给我,这样算下来,我也不算吃亏,至于里面那副‘符将铁铠’也就是一阶防御甲胄,就算你个两百块灵石吧,到时候一并抵消,如何?”  

他本来,也确实存在想要让对方欠自己人情,将来好道德绑架的想法,但也不好勉强,否则的话只会适得其反。  

“没问题。”  

陈三石答应。  

订制丹药者提供原材料,本来就是常见的事情,还是纯粹的交易令人心里舒服。  

“陈兄,那就再会!”  

白麟勋抱拳。  

两人作揖相别。  

通过玉牌,返回天涯海之后,先由小呆瓜开船渡过雾海,然后便御空而行,朝着凉州方向返回。  

途中。  

他才顾得上打开对方给的储物袋,仔细看后,不禁微微有些诧异。  

白家这么富有?  

里面光是真武丹的原材料,就有将近百份,养经丹材料更是有两百多份,清灵丹材料也有数十,另外还有其它的一阶丹方材料,可谓是富得流油。  

也难怪那么多人盯上白家。  

最后。  

便是白麟勋提到的铠甲——符将铁铠。  

这套铠甲通体呈现出墨黑色,由混元玄铁打造而成,表面镌刻着密密麻麻的符文,贯彻全身首尾,金属的冷硬和精雕细琢玄巧设计相合,威严肃穆头盔下方,还有着一张狰狞、杀气腾腾的面具,整具铠甲躺在储物空间内,明明是崭新的铠甲,却又透着股古老沉重的气息。  

根据白麟勋所说。  

这道铠甲是专门为武者打造的,能够容纳五行之中的任何一行的真力,防御力也相当于一阶符箓。  

倒是个实在东西。  

陈三石自从莱州之后,就很少再穿铠甲,因为普通的铠甲对于高境界武者来说,作用实在有限,反而可能会影响到自身的灵活,但修仙界的铠甲则不会有这个顾虑。  

他收起思绪,集中精神御空飞行。  

这一趟“采购之旅”出奇地顺利,基本上没有耽误任何时间。  

来往行程。  

仅仅一个月出头。  

陈三石就回到凉州境内。  

所有军务、粮草等等,都在有条不紊地调度着。  

许文才回来之后,确实是省心不少。  

换作以前。  

绝大部分的政务、军伍,都需要陈三石亲自来处理,非常影响修炼。  

他把小呆瓜扔回督师府后,就径直来到中军大帐。  

时值卯时,天光微亮。  

陈三石来到军营,就看到许文才的大帐仍旧亮着烛光,似乎是一夜未眠。  

他掀开帘帐。  

“大人回来了。”  

许文才从堆积如山的卷宗、折子中抬起头,然后慌忙起身行礼:“参见大帅。”  

“你跟我还多什么礼?”陈三石直入正题,“最近情况如何?”  

“一切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再过二十日,就可以开始出征。”  

许文才指了指桌案上的折子,细致地禀明详细内容:“大人繁忙,许多政务小的都斗胆替大人做主了,但也有一些比较关键的,我特意标注,还请大人抽空亲自批阅。  

“另外。  

“晋王曹焕那边,派人过来了,一个仙师领着一个太监,说是要封赏大人。”  

“封赏我?”陈三石顿了下,“继续。”  

“说来话长。”  

许文才请白袍坐下,然后在舆图前说道:“自从晋、燕二王挟持房将军之后,就开始在南方散布谣言,说当今陛下潜心修道,早有禅位于晋王之心。  

“故此,秦王才暗杀晋王,然后又趁着陛下闭关对外不知情,连同严党一起把持朝政,甚至还想要杀父弑君。  

“晋王起兵,是为了救父,清君侧。  

“不仅如此。  

“他们还效仿咱们北凉,所过之处,铲除所有灵禾,还宣称北凉不是叛军,也是晋王麾下的兵马,是大盛朝的忠臣,如今可谓是天下归心。”  

不要小看儒家圣人学说,给天下人带来的影响,更不要小看大盛养士三百年,普天之下忠臣的数量。  

而且禅位之事,在皇帝闭关不出的情况下,越看越像是真的。  

这一套言辞,直接把晋王捧成天命所归,如此以来,很快就能收拢大量的人心。  

不久之前。  

许文才曾经说过“十年大计”的雄伟策略,但那也是要足足十年时间,把大盛王朝的气数,在一场场的战事中慢慢消耗干净。  

而现在,一切才刚刚开始。  

大盛气数尚且没有消亡。  

陈三石接过卧龙弟子齐成倒的茶水,喝了一口,问道:“那照你的意思,你觉得,这封赏我接还是不接?”  

“有利有弊。”  

许文才继续说道:“大人已经是国公,再往上封赏,也只能是异姓王了,这个‘王’字,不仅对于大人以后有作用,对于接下来大人想要的‘速战速决’,也有极大帮助。  

“以‘北凉王’之名南下,只需要打赢一到两场关键战役,就能够让天下各地望风而降,没有半点儿抵抗的想法。  

“至于缺陷,就是从名义上来讲,大人仍旧是‘盛臣’,只不过是变成晋王党,不再打着京城的旗号,而是打着‘晋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