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风起(3/6)
好了,咱们的好日子要来了,不过…”
吴有德十分发愁地说道:“姓陈的这么一闹腾,你我的计划落空,眼瞅着秋耕就要结束,到时候完不成任务,吴某头上这顶乌纱帽,可就真的要不保啊。”
“实在不行,就来硬的。”
潘落出主意道:“等秋耕最后两天,我直接派兵到田里,谁不愿意种就直接流放,把他们田里的粮食罢了,全特娘的种成灵禾!到时候,看谁敢不听话!”
“苏灿。”
陈三石坐在马背上,苏灿紧紧跟在身后:“现在田地里,是一成灵禾税,再加上三成粮食税吧?”
“对。”
才离开偏院村寨不久的苏灿,见得多,记得自然也清楚,他点头道:“风调雨顺的时候,乡亲们勉强够吃,一成灵禾种了也就种了,无非是攒不下粮食。可一旦遇到收成不好的光景,这一成灵禾就是救命的口粮,要是再加半成…只怕是哪怕丰年也要过得紧巴巴了,就更不用说灾年。”
陈三石没有说话。
只是在脑海里盘算着账目。
不知不觉间,师徒两人就回到军营内。
不出所料,监军太监侯保,早已拿着圣旨,在他的中军大帐外等候多时。
“冠军侯陈三石,听旨!”
谋定,而后动!
大事之前,务必要做到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方可一鸣惊人,出其不备。
因此。
陈三石缓缓下马,最后一次撩袍跪在地上:“臣陈三石,听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冠军侯陈三石临危受命,西征伐仙,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绝境之中率骑兵火烧坞城,阵斩兵仙,大破西齐,收复西境三州,实乃天功盖世,大盛之脊梁,朕心甚慰,特此,加封为魏国公,世袭罔替,另,授予一品特进光禄大夫,加封建极殿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国策,另赏赐国公府邸一座,良田千亩,黄金十万两,银百万两,绸缎万匹。宣陈三石即日进京领赏,不得有误。钦此!”
国公!
而且世袭罔替!
这是什么概念?!
纵观大盛朝建国以来,即便是孙象宗也没有这般待遇。
恐怕也只三百多年前的开国功臣中,也只有寥寥两三位能够得到此等殊荣。
更不要说…
还进入内阁!
建极殿大学士,这个官职本身的品级不高,但是却是进入内阁的象征。
内阁是什么地方?
处理国之大事的机构!
权力之大,仅次于皇帝,尤其是当今皇帝经常闭关,在这个时候,他们加起来就是皇帝!
最关键的是…
年轻!
陈三石不过是二十出头,就已经位极人臣!
不光是功劳巨大,同样也是皇恩浩荡啊!
一时间。
诸多文武官员都投来敬畏加上羡慕的眼神。
但也有知情者明白,陈督师确实是位极人臣,但从此以后,北凉便再也没有真正的督师府了,不禁还有些感伤悲秋。
“臣陈三石领旨谢恩。”
白袍说着,双手接过圣旨。
“陈大人。”
凉州监军太监候保笑呵呵地说道:“如今孝道尽完,大人也该进京,为大盛朝分忧了。车马已经准备就绪,不如今夜就启程,如何?”
“今夜?”
陈三石站起身:“是不是太急了些?我督师府上上下下也有百来号人,再加上各种东西收拾起来,怎么也要一些时日。”
“五日如何。”
候保并没有给出拒绝的机会:“五日之后,陈大人就动身启程吧,在此之前,凉州军伍方面的事情,就不用你来操心了,会有他人代为接管,包括洪泽营在内。动身之后,也会有吕籍吕将军亲自陪同你进京,你师兄弟二人,路上也算是互相有个照应。”
安排的严丝合缝,再也不给任何拒绝的理由。
这一日终究还是来临。
“那就辛苦公公安排了。”
陈三石领命。
见到他如此配合,候保不禁松了口气,他也不想和此人起什么矛盾,可谓是皆大欢喜。
太监走后。
陈三石“最后”一次巡视洪泽营。
“大人,你真要走?!”
赵康等人纷纷凑过来:“这次,你不能把我们也带走?”
陈三石没有否认,但在他们看来,便是默认。
“其实,弟兄们也不必如此难过。”
楚仕雄接过话来,说道:“督师进京以后直入内阁,是高升,北凉虽大,但终究也不过是边境偏僻之地,这对于大人来说,是好事才对。”
“是啊。”
萧诤感慨道:“咱们大人,如今可谓是位极人臣,理应庆贺。”
“再说了。”
孟鼎新说道:“大人还是督师,将来如果需要,他还是会回来领着咱们上阵杀敌的。”
“大人走了…”
赵康困惑地说道:“以后洪泽营谁来管?”
“许先生。”
楚仕雄显然是早就接到通知,他抬手指着演武场另一端:“这不,来了。”
只见。
演武场另一端。
在一群侍卫的簇拥下,一辆四轮车徐徐驶来,上面坐着一名羽扇经纶之人,不是许文才,还能有谁。
“他?!”
赵康等人,顿觉像是吃到苍蝇一样恶心。
“怎么是这个狼心狗肺的!”
遥想当初,大家也算是过命
吴有德十分发愁地说道:“姓陈的这么一闹腾,你我的计划落空,眼瞅着秋耕就要结束,到时候完不成任务,吴某头上这顶乌纱帽,可就真的要不保啊。”
“实在不行,就来硬的。”
潘落出主意道:“等秋耕最后两天,我直接派兵到田里,谁不愿意种就直接流放,把他们田里的粮食罢了,全特娘的种成灵禾!到时候,看谁敢不听话!”
“苏灿。”
陈三石坐在马背上,苏灿紧紧跟在身后:“现在田地里,是一成灵禾税,再加上三成粮食税吧?”
“对。”
才离开偏院村寨不久的苏灿,见得多,记得自然也清楚,他点头道:“风调雨顺的时候,乡亲们勉强够吃,一成灵禾种了也就种了,无非是攒不下粮食。可一旦遇到收成不好的光景,这一成灵禾就是救命的口粮,要是再加半成…只怕是哪怕丰年也要过得紧巴巴了,就更不用说灾年。”
陈三石没有说话。
只是在脑海里盘算着账目。
不知不觉间,师徒两人就回到军营内。
不出所料,监军太监侯保,早已拿着圣旨,在他的中军大帐外等候多时。
“冠军侯陈三石,听旨!”
谋定,而后动!
大事之前,务必要做到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方可一鸣惊人,出其不备。
因此。
陈三石缓缓下马,最后一次撩袍跪在地上:“臣陈三石,听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冠军侯陈三石临危受命,西征伐仙,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绝境之中率骑兵火烧坞城,阵斩兵仙,大破西齐,收复西境三州,实乃天功盖世,大盛之脊梁,朕心甚慰,特此,加封为魏国公,世袭罔替,另,授予一品特进光禄大夫,加封建极殿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国策,另赏赐国公府邸一座,良田千亩,黄金十万两,银百万两,绸缎万匹。宣陈三石即日进京领赏,不得有误。钦此!”
国公!
而且世袭罔替!
这是什么概念?!
纵观大盛朝建国以来,即便是孙象宗也没有这般待遇。
恐怕也只三百多年前的开国功臣中,也只有寥寥两三位能够得到此等殊荣。
更不要说…
还进入内阁!
建极殿大学士,这个官职本身的品级不高,但是却是进入内阁的象征。
内阁是什么地方?
处理国之大事的机构!
权力之大,仅次于皇帝,尤其是当今皇帝经常闭关,在这个时候,他们加起来就是皇帝!
最关键的是…
年轻!
陈三石不过是二十出头,就已经位极人臣!
不光是功劳巨大,同样也是皇恩浩荡啊!
一时间。
诸多文武官员都投来敬畏加上羡慕的眼神。
但也有知情者明白,陈督师确实是位极人臣,但从此以后,北凉便再也没有真正的督师府了,不禁还有些感伤悲秋。
“臣陈三石领旨谢恩。”
白袍说着,双手接过圣旨。
“陈大人。”
凉州监军太监候保笑呵呵地说道:“如今孝道尽完,大人也该进京,为大盛朝分忧了。车马已经准备就绪,不如今夜就启程,如何?”
“今夜?”
陈三石站起身:“是不是太急了些?我督师府上上下下也有百来号人,再加上各种东西收拾起来,怎么也要一些时日。”
“五日如何。”
候保并没有给出拒绝的机会:“五日之后,陈大人就动身启程吧,在此之前,凉州军伍方面的事情,就不用你来操心了,会有他人代为接管,包括洪泽营在内。动身之后,也会有吕籍吕将军亲自陪同你进京,你师兄弟二人,路上也算是互相有个照应。”
安排的严丝合缝,再也不给任何拒绝的理由。
这一日终究还是来临。
“那就辛苦公公安排了。”
陈三石领命。
见到他如此配合,候保不禁松了口气,他也不想和此人起什么矛盾,可谓是皆大欢喜。
太监走后。
陈三石“最后”一次巡视洪泽营。
“大人,你真要走?!”
赵康等人纷纷凑过来:“这次,你不能把我们也带走?”
陈三石没有否认,但在他们看来,便是默认。
“其实,弟兄们也不必如此难过。”
楚仕雄接过话来,说道:“督师进京以后直入内阁,是高升,北凉虽大,但终究也不过是边境偏僻之地,这对于大人来说,是好事才对。”
“是啊。”
萧诤感慨道:“咱们大人,如今可谓是位极人臣,理应庆贺。”
“再说了。”
孟鼎新说道:“大人还是督师,将来如果需要,他还是会回来领着咱们上阵杀敌的。”
“大人走了…”
赵康困惑地说道:“以后洪泽营谁来管?”
“许先生。”
楚仕雄显然是早就接到通知,他抬手指着演武场另一端:“这不,来了。”
只见。
演武场另一端。
在一群侍卫的簇拥下,一辆四轮车徐徐驶来,上面坐着一名羽扇经纶之人,不是许文才,还能有谁。
“他?!”
赵康等人,顿觉像是吃到苍蝇一样恶心。
“怎么是这个狼心狗肺的!”
遥想当初,大家也算是过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