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武圣之上,朝廷生疑(2/7)
营的将士们在内,全部都整齐划一地排列在演武场上。
而孙象宗,则是不急不慢地走上高台。
“督师大人。”
一名老将问道:“您忽然间让我把大家集合过来,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吩咐?”
孙象宗平静地说道:“今日的操练,我亲自看着,开始吧。”
“当真?”
老将顿时声音高亢地说道:“还不赶紧操练,不管是卒还是将,但凡能得到督师大人亲自指点几句,都是受益终身!”
督师大人,已经许多年都不参与团练,而是交给手底下的弟子们负责。
今日倒是稀奇。
“是!”
“咚咚咚——”
战鼓敲响。
凉州城内的五营兵马开始操练。
操练分为军阵和个人。
孙象宗双手背在身后,在演武场上四处巡视起来,不论是八大营的旧人,还是朝廷派来的新人,遇到有问题的都会说上几句。
直到正午时分,才宣告结束。
他重新登上高台,声音听起来明明不大,但是在场的七万余人却都听得清清楚楚。
“八十年了。”
“记得是嘉元三十六年。”
“当时尚且是潜龙的陛下,和老夫来到北凉,奉朝廷之命,筹措一支队伍,辅助当时的凉州卫所,一起抗击大漠的蛮人。”
“一开始,老夫手底下只有八百人。”
“后来,是三千人,五千人,再到一万人,到天策营建立。”
“然后是玄武营、白虎营…”
“慢慢的有了八大营。”
“不知不觉间,就是将近百年过去。”
“八大营也变成北凉军十四营。”
“人换了一茬又一茬。”
“老夫年纪大了,记性越来越差,好多人都不认识了。”
“看来,也是时候该颐养天年了。”
颐养天年?
坊间很多年前,就开始传闻孙象宗命不久矣。
那个时候,他就极少露面,八大营的将士们都以为是真的,这才有后来的各种分权,宁长群立威等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直到选锋时,老督师一枪戳得宁长群死无全尸,威信就立马又回来了,大家知道督师只是少露面,并非是真的老了。
可这次北征大漠…
孙象宗是名义上的统帅,实际上却没有参与。
最后。
是靠着他的关门弟子,那位洪泽营的陈将军力挽狂澜,才解除危机,大挫蛮军。
他们也昨日才知道。
洪泽营北上之后,都发生了什么。
封狼居胥!
蛮族四部,对白袍俯首称臣!
休说是大盛建国。
就算是放眼千年。
也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中原王朝,出过这么一位武将。
仅仅一战。
就能换来边境至少五十年的安宁。
可以说。
已经是北凉军中首屈一指的人物。
以前。
所有军伍之人追崇的对象,都是八大营的创立者,南征北战威震天下的孙督师。
但以后。
在年轻人的心中,只怕是要以白袍陈三石为楷模了。
但也只是年轻人而已。
孙象宗的威望和地位。
在一众中年将领的心中,是无可取代的。
“督师大人…”
几名老将抱着拳,都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
“洪泽营。”
孙象宗来到洪泽营的前方:“才刚刚开营,就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按照以往的惯例,老夫是应该亲自褒奖,再从中挑选一些外门弟子的。
“不过既然是颐养天年,自然也教不动了。
“也只能送你们主将一件兵器,当做褒奖。
“以后的北凉,是你们年轻人的北凉。”
“嗡——
话音落下。
数万人眼中。
只看到灵光一闪。
等到光芒渐渐褪去之后。
众人就看到。
在孙象宗的手中,抓握着一条银龙。
那是…
龙胆亮银枪!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龙胆亮银枪!
一甲子以来,孙象宗就是拿着它驰骋天下!
多年之前。
大盛有一次和西齐国开战。
由于特殊原因孙象宗无法亲自调兵,结果就连京城来的金牌和军中的虎符在八大营里面都不好用,直到有人把龙胆亮银枪带到,才得以调兵遣将。
基本上到了认枪不认人的程度。
可以说,拿着龙胆亮银枪的人,就是八大营的统帅。
如今…
孙督师在数万将士的面前,把龙胆亮银枪传给陈三石,其中有什么深意,不言而喻!
这是…
传承!
衣钵传承!
这是在告诉所有人。
从今以后。
白袍就是北凉军的,天!
即便他暂时还不是督师。
有这杆枪在。
中年、老年将领们也都会认。
“谢孙督师赐枪!”
陈三石双手接过银枪,仿佛真的将一条银龙抓握在手中,嗡鸣不断,甚至隐隐有些控制不住的感觉。
他也是到现在才知道。
师父他老人家让自己来军营是做什么。
一代后人换前人。
一代新人替故人。
老人家。
这是把自己一生积攒下来的威望。
当众。
交到自己的手上。
“督师威武!”
“陈将
而孙象宗,则是不急不慢地走上高台。
“督师大人。”
一名老将问道:“您忽然间让我把大家集合过来,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吩咐?”
孙象宗平静地说道:“今日的操练,我亲自看着,开始吧。”
“当真?”
老将顿时声音高亢地说道:“还不赶紧操练,不管是卒还是将,但凡能得到督师大人亲自指点几句,都是受益终身!”
督师大人,已经许多年都不参与团练,而是交给手底下的弟子们负责。
今日倒是稀奇。
“是!”
“咚咚咚——”
战鼓敲响。
凉州城内的五营兵马开始操练。
操练分为军阵和个人。
孙象宗双手背在身后,在演武场上四处巡视起来,不论是八大营的旧人,还是朝廷派来的新人,遇到有问题的都会说上几句。
直到正午时分,才宣告结束。
他重新登上高台,声音听起来明明不大,但是在场的七万余人却都听得清清楚楚。
“八十年了。”
“记得是嘉元三十六年。”
“当时尚且是潜龙的陛下,和老夫来到北凉,奉朝廷之命,筹措一支队伍,辅助当时的凉州卫所,一起抗击大漠的蛮人。”
“一开始,老夫手底下只有八百人。”
“后来,是三千人,五千人,再到一万人,到天策营建立。”
“然后是玄武营、白虎营…”
“慢慢的有了八大营。”
“不知不觉间,就是将近百年过去。”
“八大营也变成北凉军十四营。”
“人换了一茬又一茬。”
“老夫年纪大了,记性越来越差,好多人都不认识了。”
“看来,也是时候该颐养天年了。”
颐养天年?
坊间很多年前,就开始传闻孙象宗命不久矣。
那个时候,他就极少露面,八大营的将士们都以为是真的,这才有后来的各种分权,宁长群立威等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直到选锋时,老督师一枪戳得宁长群死无全尸,威信就立马又回来了,大家知道督师只是少露面,并非是真的老了。
可这次北征大漠…
孙象宗是名义上的统帅,实际上却没有参与。
最后。
是靠着他的关门弟子,那位洪泽营的陈将军力挽狂澜,才解除危机,大挫蛮军。
他们也昨日才知道。
洪泽营北上之后,都发生了什么。
封狼居胥!
蛮族四部,对白袍俯首称臣!
休说是大盛建国。
就算是放眼千年。
也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中原王朝,出过这么一位武将。
仅仅一战。
就能换来边境至少五十年的安宁。
可以说。
已经是北凉军中首屈一指的人物。
以前。
所有军伍之人追崇的对象,都是八大营的创立者,南征北战威震天下的孙督师。
但以后。
在年轻人的心中,只怕是要以白袍陈三石为楷模了。
但也只是年轻人而已。
孙象宗的威望和地位。
在一众中年将领的心中,是无可取代的。
“督师大人…”
几名老将抱着拳,都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
“洪泽营。”
孙象宗来到洪泽营的前方:“才刚刚开营,就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按照以往的惯例,老夫是应该亲自褒奖,再从中挑选一些外门弟子的。
“不过既然是颐养天年,自然也教不动了。
“也只能送你们主将一件兵器,当做褒奖。
“以后的北凉,是你们年轻人的北凉。”
“嗡——
话音落下。
数万人眼中。
只看到灵光一闪。
等到光芒渐渐褪去之后。
众人就看到。
在孙象宗的手中,抓握着一条银龙。
那是…
龙胆亮银枪!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龙胆亮银枪!
一甲子以来,孙象宗就是拿着它驰骋天下!
多年之前。
大盛有一次和西齐国开战。
由于特殊原因孙象宗无法亲自调兵,结果就连京城来的金牌和军中的虎符在八大营里面都不好用,直到有人把龙胆亮银枪带到,才得以调兵遣将。
基本上到了认枪不认人的程度。
可以说,拿着龙胆亮银枪的人,就是八大营的统帅。
如今…
孙督师在数万将士的面前,把龙胆亮银枪传给陈三石,其中有什么深意,不言而喻!
这是…
传承!
衣钵传承!
这是在告诉所有人。
从今以后。
白袍就是北凉军的,天!
即便他暂时还不是督师。
有这杆枪在。
中年、老年将领们也都会认。
“谢孙督师赐枪!”
陈三石双手接过银枪,仿佛真的将一条银龙抓握在手中,嗡鸣不断,甚至隐隐有些控制不住的感觉。
他也是到现在才知道。
师父他老人家让自己来军营是做什么。
一代后人换前人。
一代新人替故人。
老人家。
这是把自己一生积攒下来的威望。
当众。
交到自己的手上。
“督师威武!”
“陈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