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逼宫政变(4/6)
到此,基本上落锤定音。
表面上看皇帝没有直接给此次刺杀嫌疑最大的太子定罪,但还是拿掉其监国的位子,对于秦王、齐王来说,算是大功告成。
安静看戏的陈三石,注意到到一个问题。
太子和其他几位王爷的矛盾不是一日两日,有两位王爷甚至遭遇永久圈禁,秦王和齐王也一直低着头做人,好几年都躲在封地不敢回京。
直到最近两年。
也就是云州十日之后。
秦王和齐王的势力,一夜之间变得壮大起来,能够在朝堂之上说得上话,显然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能够有这个能力的,怕是只有老皇帝了。
四十年前,隆庆修道,只在内阁开小会,几乎不上朝。
四十年后,隆庆出关。
可是太子的党羽已然遍布朝堂,上至朝廷大员,下至县城的芝麻官。
就比如当初的向庭春,就相当于是太子一脉最末端的底层。
太子的控制力,已然来到此等地步。
真要是造反成功,江山不会出现任何动荡,会平稳到极致的完成过渡。
隆庆皇帝能忍吗?
他想收回权力的最好办法,自然就是直接换太子。
说白了,卸磨杀驴。
但这种事情,他自然不会亲自动手。
于是乎,秦王和齐王自然成为达到目的的最好工具。
但是…
今日这场刺杀,还是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
李恭不太像是皇帝派来的。
当时的情况,只差一点点,就能够逼皇帝出手,显然是来真的,更别说死的好几个老臣外加一个七皇子,皇帝老儿,是真的愤怒。
他没有大吼大叫,但每个人都听得出来语气重的帝王怒意。
也正因此。
更不像是秦王、齐王派出来的。
他们真要是敢用如此粗糙的手段,只会给皇帝留下坏印象,即便没有证据,太子倒台后只怕也轮不到他们两个人。
事实上,这种坏印象,大概率已经在皇帝脑海中留下。
太子…
就更不可能了。
他图个啥,明知道单纯武圣杀不死皇帝,还来这么一出,上来就把监国的位子玩丢,图个什么?
还有第三方啊…
谁获利,谁就有嫌疑!
陈三石的脑子里,渐渐浮现出一个人的名字。
好一招搅混水!
“报——”
“急报——”
一封来自边境的战报层层传递,最后由守在养心殿门外的太监呈递到龙椅前。
“告诉他们吧。”
隆庆皇帝轻轻扫过,就拿给身边的太监。
“东境来报。”
黄鸿念道:“负责镇守遥州边境玉山府的詹台明起兵谋反,和庆国边军里应外合,纠集八万大军,准备反攻凌州,直扑紫薇山!”
“轰隆!”
这道战报,好似一道晴天霹雳打在众人身上。
詹台明!
此人本来是金吾卫中的一名主将。
在凌州开战之后,就把他派到东边来当孟去疾的副将,让二人扬长补短。
战事结束之后。
詹台明就负责坐镇边境。
怎么会谋反?
“这、这可如何是好?”
群人再度陷入慌乱之中。
“一旦让他们打进来,凌州境内就再也无险可依,一路畅通无阻,紫薇山危矣!”
“怎么会这样!”
“詹台明将军,可是金吾卫出来的人啊!”
“他此次立下战功,马上就要接受封赏,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叛国?根本就不符合逻辑!”
“如今”
黄鸿继续说道:“其余两府的人已经把他们拦住,但是兵力不足,希望朝廷至少抽调两万人前往边境驰援。”
三万!
东境之地,大盛如今有十几万大军…
但,那是分散在三州各地的!
刚刚收复三州,每个重要的府城都需要大量的兵马来维护稳定,短时间内根本没办法抽调出来,最快的方法还是凌州境内。
孟去疾手里还有两万镇东军,虎贲军还有两万,再加上五千金吾卫和三千玄甲军。
这里是孟去疾的地盘。
正常来讲,他需要立马带兵过去镇压。
不管庆国是用什么手段和条件引诱玉山府的守军造反,里面终究是有孟去疾的旧部,包括其余抵抗的两府也都是他的部下。
派孟去疾立即前往是最优解。
可这样的话…
就会造成一个局面。
紫薇山。
只剩下太子的虎贲军!
这样以来,就真成了太子的天下!
如果说,先前还有些官员认为太子造反是无稽之谈的话,那么此时此刻,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
詹台明是京城的金吾卫出身!
也就是说,太子是有机会买通他,然后亲手捏造出眼前的戏码。
目的。
就是把镇东军全部调走!
“这可如何是好?”
“该派谁去?”
兵部尚书高渤提议道:“自然是派孟将军去最为合适。”
“陛下,臣愿往!”
孟去疾抱拳:“臣不知道詹将军为何如此,但其中肯定有古怪,而且他用的也都是我的人,臣过去的话,应该很快就能平息这股战乱。”
“万万不可!”
严茂兴连忙否决:“陛下,臣以为,还是派范天发范将军,率领虎贲军前去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