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四面楚歌(5/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城内。  

城墙之上,众多将士眺望着远处,又是一队降卒释放,朝着大庆的方向走去,一个个眼中都生出羡慕之意,恰逢此时,城外扬起漫天的灰尘和震天的马蹄声,一杆陈字将旗在狂风中显得格外醒目。  

“不好了,不好了!”  

“陈三石来了,陈三石来了!”  

“白袍白马,黑甲玄军,错不了!”  

“降不降?”  

“混账东西,哪个敢言降?”  

邓丰冲上城墙,冲着他们怒骂道:“你们忘记本将军跟你们说过的话了吗?援军马上会抵达,到时候昭通之围不攻自解,为什么要降?!难道就凭他一个通脉境界的参将,陈三石?!”  

“可是将军!”  

副将宋洪彪抱拳道:“刚刚得到消息,他、他们都降了!”  

“他们是指谁?”  

邓丰蹙眉:“谁降了?!”  

“二十七府!”  

宋洪彪说道:“从昭通府开始,往北边,所有大大小小的城池,全部都降了!”  

“什么?!”  

邓丰从他身上找出情报,看完以后紧闭双眼,比起愤怒,更多的是怒其不争:“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大庆待这些将领不薄,他们怎能如此不忠不义。”  

“城里的人听着!”  

与此同时,崔从义亲自骑马来到阵前,声音洪亮,响彻云霄:“我乃上将崔从义!城内的庆国守军听清楚!  

“如今莱州境内,大大小小上百座城池皆已归顺我大盛朝,只剩下尔等冥顽不化之徒在负隅顽抗,我们也没有耐心再耗下去了!再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  

“火速出城投降,那么就还能按照之前的约定,不伤你们一丝一毫,但要是不听劝的话…  

“十五日后,就准备好决一死战吧,到时候城破人亡,一个不留!”  

一个不留!  

玄象境界武者的高声喊话,在场众人听得清清楚楚。  

怎么会变成这样?!  

明明不久之前,盛人还在想尽办法劝说他们投降,一副想打又不敢打的状态,怎么忽然之间又放出狠话,要一个不留?!  

难不成,莱州真的大势已去?!  

“大人…”  

“二十七府都降了,咱们也降吧!”  

“是啊将军!”  

“都给我闭嘴——”  

邓丰声音虽然高昂,但是没有发脾气,他只是喊道:“诸位弟兄、乡亲!我就问你们一句话,我邓某人,人品如何?!”  

“这…”  

“邓将军忠勇无双,是我大庆国屈指可数的猛将!”  

“邓青天,这还用问大家吗?”  

“是邓将军开仓放粮给我们这些百姓。”  

“否则的话,我们早就饿死了!”  

邓丰问道:“既然如此,那我说的话你们相不相信?!”  

“自然是信的!”  

“那你们为什么不听我的?!”  

“可是二十七府都降了啊!”  

“这就意味着仍旧有九座城池的弟兄,在和我们一起坚守!”  

邓丰卖力地喊道:“这九座大城,才是莱州的坚固之城!他们根本打不下来,所以才会在这里恐吓!如今又过去二十日,再有最后十五日,皇帝陛下就会御驾亲征而来!”  

“将军,是真的吗?”  

“最后十五天?!”  

“没错!最后十五天!”  

邓丰知道,实际上援军最快也还要二十天,才能到达绿岭山。  

但是在对方的恐吓之下,他必须把日期提前,以此“望梅止渴”,诱导大家再坚持坚持。  

只要坚持过这十五天,就能继续守下去!  

因为十五天一过,盛朝军队如果真的强攻昭通城,那么将士和百姓为了活命,自然要殊死抵抗,盛朝军队如果不攻,那么就真的会等来援军。  

再坚持最后十五天!  

“好,将军!”  

“我们相信你!”  

“弟兄们,再一起坚持十五天!”  

“半个月后,大家升官发财!”  

“对对对,咱们老百姓也能够免税粮!”  

在邓丰费尽心力的宣告下,总算是暂时稳定住军心。  

昭通府再次陷入死寂。  

一眨眼,就是三日过去,并没有人开城投降。  

第四日。  

昭通府在城墙上的人们,亲眼看到玄甲军离开了。  

“他们这是要去什么地方?”  

“看方向,是准备绕开昭通府,先去打别的城池!”  

“你们说,其他几座城池,不会也降了吧?”  

“要是这样的话,整个莱州可就真只剩下咱们昭通府在坚持了!”  

“笑话!”  

邓丰日日夜夜都守在城墙上,目的就是有什么情况能够及时站出来安抚部下:“去得好!其余几座府城里的将领,都是本将军的故旧,生死弟兄!只要我不降,他们是绝对不可能降的!  

“陈三石这是拿咱们没办法,只好先去打其他地方,但是这样,正中本将军的下怀!  

“总共就剩下这么点时间,你们觉得他们能打下来哪一座城池?!一来一回耽误的时间,都够陛下的大军赶到了!”  

“果真如此的话,再好不过。”  

“那就相信将军的话,再等等。”  

永乐府。  

“七天了!邓丰果然没有让本王失望!”  

唐王李恭松了口气。  

时间,站在他们这一边!  

援军,马上抵达!  

城外。  

大盛军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