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速通剑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鄱阳里里外外,都进入备战状态。  

不光士卒们忙得不可开交。  

寻常百姓也躲不开徭役。  

边境长城修建已经有将近两百年的时间,每年都需要维护。  

如今大战在即,更是要对薄弱环节重新进行加固。  

两百里长城。  

仅凭千户所的人手压根不够,只能依靠百姓。  

“癞子叔,吃点。”  

陈三石被派去监工,领着王力给乡亲们送饭。  

这种临时的徭役,甚至连饭都不管。  

老百姓不干也得干。  

否则的话,蛮族破城,活人一个不留。  

“窝窝头真香,石头,你当了大官儿,最近没少贪钱吧!”  

癞子头接过来就啃,也不说句好话。  

“放肆!”  

王力怒道:“你这厮,大人好心找千户给你们粮食吃,伱怎么不识好歹?!”  

“狗嘴吐不出象牙!”  

其余乡亲立即唾骂起来。  

“癞子头,你去死吧!”  

“对,出城死在蛮子手里,也算你死得其所!”  

陈三石没有理睬,留下王力看着,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粮食,是他让向庭春从库里调的。  

这种防守战,没有百姓配合,难度会陡增。  

哪有既要马儿跑,又不给吃草的道理?  

千户所的粮食储备足够六个月,分给百姓一小部分不打紧。  

各个乡绅、武馆老爷的粮仓中,更是囤积无数,就等着冬天加价卖呢。  

真要是不够,就去抢武馆。  

回到军营。  

陈三石借助灵禾的药力,练习两个时辰枪法后,就开始练剑。  

《点苍剑法》  

总共分为三个部分。  

他手里这部分,能够直接修炼到炼脏,总共一十三剑,每剑有足足七十二路变化之多,没有特别明显的特点,如果非要说的话,特点就是注重杀伐,每一招每一式都是用来杀人的。  

镇岳剑在陈三石的手中嗡鸣震颤,时而快速如疾风骤雨,时而缓慢如流云飘逸,每一剑皆蕴含着风云万变的气势,磅礴大气,劈风撕云。  

功法:点苍剑法(入门)  

进度:0/50  

效用:左右互搏,剑道速通左右互搏:一心二用,双持兵器,扬长补短。  

剑道速通:肉身境界之下,剑法神速,畅通无阻剑道速通!  

入门之后,熟练度还是只有五十。  

也就是说,只要不超过自身境界,突破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这样以来。  

汪直所说的耽误枪法修炼的顾虑,就完全不存在了。  

更重要的。  

是左右互搏!  

正常人,是没办法一心二用的。  

陈三石额外练一样短兵器,也只是想应对特殊环境,偶尔对付能够近身的敌人不至于毫无办法,总比赤手空拳来得强。  

但要是两套功法能够同时施展,就会产生质变!  

有时候,一加一的效果是远远大于二的!  

长枪作为百兵之王,唯一的缺点就是太长,也就是他枪法炉火纯青,目前还没有被人成功近身过,但不代表以后不会。  

能够同时施展剑法和枪法,就能完全弥补这点。  

陈三石当场尝试起来。  

镇岳剑和芦叶枪在他手中,就像是两个人在操控一般,而且是默契到极致的两个人。  

尤其是镇岳剑。  

左手拿剑,也丝毫不觉得别扭,反而得心应手!  

“速通!”  

陈三石右手枪,左手剑。  

仅仅两个昼夜。  

就把镇岳剑推进到练血功法大成,体内气血变得更加雄厚,枪法进度也没有受到影响。  

“陈大人。”  

赵康找到他:“去大帐,向千户有重要事情要跟大家讲。”  

中军营帐。  

百户们全部到齐。  

除此之外,薛知县、季知府,乃至孙璃、孙不器都在。  

向庭春看了眼冯庸,示意对方可以开始。  

“是!”  

冯庸指着沙盘上,长城外二十里的位置,开口道:“两日前,我奉命出城进行新一轮的侦查,发现蛮族开始在此地陆续安营扎寨,并且得到准确情报,最迟五日后,就会进攻鄱阳。  

“其中,总兵力大约在六千左右,轻骑兵两千,重骑兵五百。  

“炼脏增加到两人,练骨将领数量增加到十人,练血大成若干。  

“另外,投石车、攻城车等重型器械一应俱全。  

“反观我方。  

“可战之兵一千零五十六人,另外加上两百名武馆弟子,会参与战斗的炼脏武者,有三人,练骨武者十二人。  

“千户大人,卑职汇报完了。”  

“嗯。”  

向庭春微微颔首:“总体来讲,高境战力我们多,但悉河部落兵力数倍于我等,即便只是坚守,也会很难支撑太久。  

“所以,季知府,你能不能帮帮忙,让安定府都指挥使司,再增派一千五百人马?”  

“这可不归本官管。”  

季广贤讪讪道:“再者说,安定府面对的是五万铁骑,哪里还有多余兵力调遣,最多,也就是再从我族里叫来一个炼脏助阵。”  

他的任务没有完成。  

是不能够回去的。  

留在鄱阳,也等于要跟鄱阳共生死。  

“孙千金。”  

向庭春转移目光:“督师府不能调些人来?”  

“我已写信令驿站火速送去凉州,家父理应会有安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